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53篇 |
免费 | 164篇 |
国内免费 | 24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63篇 |
大气科学 | 102篇 |
地球物理 | 120篇 |
地质学 | 649篇 |
海洋学 | 129篇 |
天文学 | 4篇 |
综合类 | 109篇 |
自然地理 | 8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篇 |
2023年 | 34篇 |
2022年 | 43篇 |
2021年 | 57篇 |
2020年 | 48篇 |
2019年 | 65篇 |
2018年 | 64篇 |
2017年 | 44篇 |
2016年 | 70篇 |
2015年 | 52篇 |
2014年 | 78篇 |
2013年 | 47篇 |
2012年 | 45篇 |
2011年 | 69篇 |
2010年 | 58篇 |
2009年 | 62篇 |
2008年 | 45篇 |
2007年 | 51篇 |
2006年 | 35篇 |
2005年 | 34篇 |
2004年 | 29篇 |
2003年 | 30篇 |
2002年 | 20篇 |
2001年 | 33篇 |
2000年 | 31篇 |
1999年 | 18篇 |
1998年 | 16篇 |
1997年 | 11篇 |
1996年 | 12篇 |
1995年 | 20篇 |
1994年 | 15篇 |
1993年 | 12篇 |
1992年 | 11篇 |
1991年 | 13篇 |
1990年 | 11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11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7篇 |
1981年 | 3篇 |
1978年 | 2篇 |
1965年 | 2篇 |
1964年 | 2篇 |
1959年 | 3篇 |
1958年 | 4篇 |
195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201.
结构主动控制系统时间滞后测量与补偿方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研究了结构主动控制系统时间滞后产生的原因,利用作者建立的结构主动控制系统进行了系统时间滞后测量方法的研究,测量得到了该系统时间滞后的具体数值,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时间滞后对控制系统的影响,提出了结构主动控制系统时间滞后的三种补偿,即移相法,泰勒级数展开法和预估状态向量法,通过主动控制试验证了时间滞后补偿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3.
2014年南水进京后,持续开展地下水回补对于遏制和减缓地面沉降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但地下水回升由此带来的不同区域、不同层位的地面沉降与回弹机制及其控制因素尚不明确。深入探讨和研究回补时间、回补量、回补地点与水位及地表形变之间的关系,了解地表形变发生机理和识别主控因素,为后续如何科学回补,发挥最大化水资源回补效益、对地面沉降防治和超采区治理具有极其重要意义。本文以潮白河冲洪积扇中上部区域为例,采用永久散射体差分干涉测量(PS InSAR)技术获取研究区地面沉降形变信息,并结合区域分层地下水位动态变化、分层沉降变化等多手段进行耦合,查明研究区地表形变与多因素之间的响应与控制因素。结果表明:南水持续回补导致区域地面沉降减缓,并在牛栏山地区出现地表抬升,抬升范围也随着水位上升逐渐向中下游扩展,2022年最大回弹速率达46.9 mm/a;地表形变具有明显的受断裂所控制的第四系沉积差异特性,以黄庄—高丽营断裂、顺义断裂和南口—孙河断裂所分割的后沙峪凹陷范围内变化明显大于其他地区;地下水位变幅与富水性差异决定水位上升范围与响应变化,而沉积构造作用所造成第四系沉积差异在地下水流向上具有一定控制作用。结果为地面沉降防控和机理研究提供理论和科学依据,同时也为后续开展地下水科学回补和方案优化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基于壁心、分析化验、测井曲线等资料,对XX21-3油田馆陶组储层岩性特征、孔隙特征和物性特征等储层特征进行分析,结合区域沉积背景认为馆陶组储层为辫状河心滩沉积,水动力条件的不同是导致N1gⅢ上和N1gⅢ下2个亚油组具有不同物性特征的原因,为后期优选开发层位提供依据。M油田与XX21-3油田相邻,是已开发经验较为成熟的油田,且与XX21-3油田在构造、沉积、储层和原油性质等方面具有相似性。为了规避XX21-3油田在储量评价过程中的风险,挖掘潜力,通过类比和借鉴邻近M油田,认为:①XX21-3油田馆陶组块状底水稠油油藏在不考虑油水界面起伏的理想模式下确定的含油面积存在风险;②N1gⅢ上油组探明油底下推到最大圈闭线计算的控制储量潜力很大。 相似文献
210.
本试验针对怀化地区山地制度建设问题,通过建立山地档案制度,使山地产权制度、使用权流转制度和山地开发管理制度更趋规范化、科学化,消除由于流转不规范而影响山地开发的隐患,对促进山地的集中,规模开发和利用,提高山地生产力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