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8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18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22篇
海洋学   13篇
天文学   13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CTA作为一种新的非损伤血管成像技术是诊断血管疾病的重要技术之一。只有当造影剂达到适当的浓度时,触发主扫描才能获得高质量的血管图像。目前最常用的造影剂监控方法是基于图像重建的监控方法,本文将提出一种基于扇形束投影重排的血管造影剂监控方法。这种方法直接对扇形束投影重排后获取监控截面内造影剂的变化量,从而可以监测造影剂的出现与否。相比于基于图像重建的方法,本文提出的方法不需要进行图像重建,因此具有更好的实时监控性和更低的监控成本,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2.
煤岩破裂与失稳的定量化实验是准确预测预报采空区动力学灾害的基础研究。基于采空区上覆煤岩破裂与动力学失稳相似材料模拟实验,利用支持向量机方法对煤岩破裂的不同阶段进行预测,找出大尺度采空区煤岩介质断裂与突然失稳的应力-位移-声发射“预警值(区)”,对开采中诱发动力灾害的危险源辨识及预警提供了定量化的依据,为工程现场准确、及时预报采空区煤岩断裂失稳规律提供了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53.
作者提出了一种新的 BP神经网络模型 ,其隐层激活函数采用中心参数可调的 Gaussian函数 ,输出层采用斜度可调的 Sigmoid函数 ,从而神经元具有了更强的信息存储、处理能力。由于采用组合函数 ,将 Gaussian函数良好的局部性和 Sigmoid函数良好的全局性相结合 ,提高了神经网络的收敛速度。几个典型实验的结果表明 ,与传统 BP网络模型相比 ,新网络模型在学习能力和泛化推广能力方面都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4.
李春晖  霍治国  孔瑞  江梦圆  张海燕  毛红丹  宋艳玲 《气象》2023,49(12):1509-1520
基于1961—2019年贵州、湖南、江西191个气象站点电线积冰资料,统计分析了研究区域内电线积冰的日数、标准冰厚极值、最大连续积冰日数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电线积冰起止日的时间变化;构建电线积冰风险指数,评估了出现电线积冰的风险。结果表明:电线积冰日数整体呈下降趋势,在20世纪80年代达到最大值,月分布以1月出现最多,电线积冰以雨凇型积冰为主。标准冰厚极值集中在20~50 mm,极值大部分出现在湖南;大部分站点极值出现在2011—2019年。最大连续积冰日数集中在5~15 d,整体上贵州的最大连续积冰日数高于湖南和江西。电线积冰的起始日的年际变化整体上呈提前趋势,而终止日整体上呈推迟趋势。电线积冰风险指数年变化整体上呈减小的趋势;电线积冰的高风险区域主要位于贵州中西部、湖南中部和江西北部,风险指数大于0.6。  相似文献   
55.
定量评价区域人类活动强度,可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变化,为土地利用政策制定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依据。论文基于1 km分辨率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数据,从总体变化、空间自相关性及影响因素等方面对海南岛1980—2018年人类活动强度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 2018年,海南岛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类型以林地和耕地为主,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62.85%和25.27%。1980—2018年间,仅有城乡、工矿和居民用地面积出现大幅度增加,其他类型面积均减少,其中耕地和草地减少的面积较大,分别减少397.81 km2和303.02 km2。② 1980年海南岛人类活动强度为10.54%,2018年达到12.86%,增长了22.01%。2000年以前基本保持不变,2010年以后增长迅速。③ 近40 a间海南岛人类活动强度空间分布格局具有四周高、中间低的特点,并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人类活动强度变化热点地区主要集中在海口市、三亚市等城市建设迅速地区。④ 海南岛人类活动强度主要受政府政策、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等因素的驱动。  相似文献   
56.
利用1950—2011年间286次台风风暴潮过程中的最大风暴增水资料,统计分析了南海区风暴潮的时空分布特征,并结合热带气旋活动背景及沿岸海岸地形对相应的特征进行理解。结果表明:在空间分布上,粤西和珠江口岸段的风暴潮最为频发,且粤西的风暴潮最严重,特别是雷州半岛东岸;在季节分布上,7—9月风暴潮最为频发,且盛夏7—8月最为严重;在年际变化上,南海区风暴潮存在3~4 a及8 a左右的周期振荡;在长期变化趋势上,南海区风暴潮有频次略微减少,而平均强度增强的趋势,特别是较严重风暴潮过程趋于频发。  相似文献   
57.
五大连池世界公园内的主要地质遗迹有:14座拔地而起、错落有致、形成于不同时期的火山锥体;60余km^2种类齐全、分布集中、中国最新的火山熔岩;1500余座发育完整、保存完好、世界罕见的喷气锥;5个串珠状碧波荡漾、溪水相连、倒映山色的火山堰塞湖;数处自然出露、成份特殊、疗效神奇的火山矿泉等等。  相似文献   
58.
作为水资源贫乏国家之一,中国水安全问题已引起广泛关注,了解中国人均水资源组成情况及其发展势态非常必要。利用2000 - 2007 中国地表水和地下水数据对人均水资源量进行回归分析和状态空间模型预测,计算出人均水资源量在此段时间内受到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平均影响及其随着时间的平均变化。模拟地表水和地下水对中国人均水资源量影响的动态,显示中国人均水资源量增长率随时间具有下降趋势,但近年来下降幅度逐渐减小。结果表明中国近年来的水资源管理总体具有成效。  相似文献   
59.
中国贝类养殖对海洋碳循环的贡献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造成全球暖化的主要原因是温室气体的过量排放,其中CO2的贡献率达60%,贝类养殖具有碳沉积作用。依据农业部渔业局编制的《中国渔业统计年签》,以2001年到2010年的年平均产量计算贝类捕获和养殖的碳沉积能力,并评估其碳沉积潜力;计算牡蛎、蛤、扇贝与贻贝4种贝壳单位面积的碳沉积能力并与森林、珊瑚礁的碳沉积能力进行比较分析。分析表明中国近10年贝类总产量稳定在1100万t以上,并有增加的趋势,其中海水养殖贝类约占87.34%。贝类养殖和捕获总产量的碳沉积和海水养殖产量的碳沉积量分别为58.57、51.15万t/a,碳沉积能力分别相当于122.28、106.78万ha的造林,可分别减少大气CO2增加量的0.0125%、0.0109%。牡蛎、蛤、扇贝与贻贝的单位面积碳沉积速率分别为1.573、0.388、0.301、1.039t碳/(ha·a);牡蛎和贻贝高于森林的碳沉积能力0.479t碳/(ha·a);但低于珊瑚礁的碳沉积能力1.8t碳/(ha·a)。中国贝类淡、海水养殖产量可分别创造约268.4万元/a、12 711.2万元/a的碳权商机。  相似文献   
60.
长江流域“2012·07”暴雨洪水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尹志杰  刘晓音  张海燕 《水文》2014,34(5):81-87
2012年7月,长江流域先后出现4次强降雨过程,发生了4次洪水,其中朱沱江段水位超过历史实测最高记录,寸滩江段发生1981年以来最大洪水,三峡水库出现建库以来最大入库洪峰;长江上游干流宜宾至寸滩江段全线超过保证水位,中游干流石首至螺山江段及洞庭湖全线超过警戒水位。在调控"2012·07"洪水过程中,三峡水库有效降低荆江江段最高水位超过2m,洪湖江段超过1m,避免了长江荆江江段出现接近保证水位的高水位,缩短了长江中下游超警江段240km,大大减轻了中下游的防洪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