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天文学   14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在以往工作定量地分析磁场观测局限性(视场大小、灵敏度、噪声)对磁场无力性判断的影响基础上,探讨了磁图空间分辨率对磁场无力性判断的影响.发现:在理想无噪声情况下,改变磁图的空间分辨率对磁场无力性判断的影响很小;而当实际存在噪声时,与一般直觉相反,适当地降低空间分辨率以压制白噪声,反倒可以通过降低噪声对磁场无力性判断的影响而有效地提高磁场无力性判断的准确度.这一发现为如何有效使用观测磁图来正确判断太阳磁场无力性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有益指导.  相似文献   
12.
13.
14.
本文根据球状星团所特有的金属丰度特征,利用星族综合方法,探讨了球状星团诸恒星的形成史。研究表明,这些恒星不可能通过恒星形成率和初始质量函数均不随时间变化的单一恒星形成模式产生。原初云通过恒星演化而得到金属丰度污染的过程和多数恒星的形成过程必须分为两个不同的阶段。 球状星团得到金属丰度污染的过程中,若恒星形成具有通常的初始质量函数,则其恒星形成率必须较低,且初始质量函数不能太陡,从而使污染过程中只形成数量较少的低质量恒星,以保证单个球状星团内金属丰度的均匀性。另一种可能性是污染阶段有非常特殊的初始质量函数,只形成大质量的恒星,从而除提供适量污染外不留下任何痕迹。 多数恒星应是在原初云不同部位得到适当污染后通过局域的短暂的爆发性恒星形成(星暴过程)产生。本文进一步探讨了在Fan和Rees球状星团形成模型的框架下,两相介质中温云块相互碰撞造成星暴过程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