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40篇 |
免费 | 71篇 |
国内免费 | 97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72篇 |
大气科学 | 78篇 |
地球物理 | 38篇 |
地质学 | 209篇 |
海洋学 | 18篇 |
天文学 | 3篇 |
综合类 | 32篇 |
自然地理 | 5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37篇 |
2022年 | 37篇 |
2021年 | 27篇 |
2020年 | 22篇 |
2019年 | 26篇 |
2018年 | 22篇 |
2017年 | 22篇 |
2016年 | 14篇 |
2015年 | 13篇 |
2014年 | 14篇 |
2013年 | 21篇 |
2012年 | 12篇 |
2011年 | 20篇 |
2010年 | 17篇 |
2009年 | 18篇 |
2008年 | 15篇 |
2007年 | 14篇 |
2006年 | 18篇 |
2005年 | 15篇 |
2004年 | 13篇 |
2003年 | 21篇 |
2002年 | 10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8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16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3篇 |
1985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1956年 | 1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黄河下游沿岸黄土中沉积的冲洪积物,记录了当时水文和气候变化过程。目前对于黄河流域冲洪积事件的判别和水文重建研究多集中于中游和上游,下游地区冲洪积物研究较少。在鲁中山地北麓和黄河下游南岸之间的黄土沉积中,普遍保存着典型的冲洪积物,选择4个代表性剖面的10个释光样品(小章庄剖面约635 cm厚,采集4个释光样品;直东峪剖面约450 cm厚,采集2个释光样品;九龙峪剖面约290 cm厚,采集2个释光样品;陶峪村剖面约350 cm厚,采集2个释光样品),采用石英单片再生剂量法(SAR)或钾长石红外后红外释光测年法(pIR200 IR290)进行释光年代学研究,释光测年结果与野外地层顺序基本一致。根据冲洪积层沉积时代划分为间冰期(248~196 ka、 110~73 ka)沉积、冰期-间冰期转换时期(177~94 ka、 142~94 ka)沉积和冰期(26~18 ka)沉积,表明强降水事件在间冰期和冰期-间冰期过渡的气候转换期多发,特别是110~94 ka时段内。研究结果与中国各地多种载体所记录的气候变化过程相互佐证,进一步说明研究区水文、气候变化过... 相似文献
102.
辽上金矿床位于胶莱盆地东北缘, 是胶东东部唯一的超大型金矿床。通过流体包裹体和氢-氧-碳-硫-铅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探讨辽上金矿的成因。主成矿阶段流体包裹体完全均一温度变化范围为125~345℃, 主成矿温度集中于260~320℃, 盐度为2.22%~13.87%NaCleqv, 流体密度为0.68~1.02 g/cm3, 成矿流体属于中—低温度、中—低盐度、低密度, 为富含CO2的还原性质热液体系。氢、氧同位素(δD=-82.6‰~-68.9‰, δ18OW-SMOW=-0.24‰~+3.33‰)和流体包裹体成分指示, 成矿流体为地幔初生水热液及岩浆热液+大气降水的混合流体。碳、氧同位素组成(δ13CPDB=-2.9‰~-4.7‰, δ18OSMOW=6.9‰~9.6‰, )指示成矿流体中碳来源于花岗岩源区。矿石δ34S介于7.6‰~12.6‰之间, 206Pb/204Pb值为17.202~17.955, 207Pb/204Pb值为15.457~15.577, 208Pb/204Pb值为37.729~38.341, 指示铅源主要来自下地壳的早前寒武纪变质岩系, 可能有少量幔源铅的贡献。研究认为, 辽上金矿床是与早白垩世伟德山型花岗岩有关的岩浆热液金矿, 与壳幔混合花岗岩浆活动有关的岩浆热液、地幔流体在热隆-伸展构造作用下与大气降水混合产生流体不混溶而成矿。 相似文献
103.
通过东鸟旗白音呼布尔盆地排泄源的水文地质务件及水文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分析了盆地排泄源空间属性及其补、迳、排的特征,本区的排泄源都是局部排泄源,划分了水化学分带特征。同位素的相关关系的研究表明盆地地下水起源于大气降水。根据白音呼布尔盆地排泄源的属性及其和铀成矿的关系,划分出本区的铀成矿远景区,说明排泄源在空间上控制了铀成矿,从而探讨了多排泄源盆地成矿工作区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04.
105.
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具有数据获取效率高、响应速度快、成果丰富多样等优势,逐步应用于地质灾害应急调查中。2020年6月18日阿娘寨滑坡复活后,采用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进行应急调查。首先,通过检查点验证了无人机免像控摄影测量技术的可行性,总结性研究了无人机影像数据快速拼接和全面处理的软件选取,生成了调查区三维实景模型、数字表面模型(DSM)、正射影像(DOM)及密集点云等基础数据;最后对基础数据处理分析,完成了滑坡地形快速测绘、滑坡特征调查等工作,并对多期次的高精度无人机摄影测量数据进行差分计算,识别了滑坡形变较大的区域,定量表征了滑坡的形变特征,为监测仪器的选位提供了指导。滑坡体上GNSS监测的最大累计形变可达16m,将现场布设的专业监测设备的数据接入地质灾害实时监测预警系统中,有效保证了灾害防治工程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06.
107.
108.
湖北省乡镇温度预报方法初探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为了提高精细站点温度预报水平,本文在中尺度模式精细化温度预报的基础上,结合MOS分县客观预报结果,采用带海拔高度的距离权重温度插值方法,经过灰色预测模型修正温度预报误差,对湖北省717个四要素自动观测站的72小时内日高低温度进行了精细化预报,并且利用乡镇自动站温度观测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对于没有历史观测资料的站点,采用此预报方法,预报效果明显高于模式预报结果,基本接近客观预报方法,可以进行业务应用。对湖北的四要素自动观测站温度检验的结果还表明:鄂西北的预报误差最大,江汉平原的预报效果最好;从分月预报情况来看,高低温度都是夏季和初秋预报效果最好,低温预报冬春季预报效果最差,湖北各个区域趋势基本都一致,而高温的预报却没有一致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9.
110.
内蒙古测震台网地震监测资料完整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采用对比方法,对1976-2011年内蒙古地震监测资料进行完整性、准确性分析.通过对固定台站、呼和浩特模拟遥测台网、流动台站资料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内蒙古地震监测资料完整率由7.4%提升到96.3%,平均提升率88.9%.依据“‘十五,全国统一编目”数据格式,将各个阶段不同的地震目录和观测报告格式,统一为“‘十五’全国统一编目”格式,实现数据“格式统一、数据连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