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5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篇
天文学   2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FK5—FK4星表系统差对全球经典技术地球定向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廖德春  金文敬 《天文学报》1991,32(2):165-175
  相似文献   
22.
我国经度原点经度改正值的重新归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1976年天文常数系统,1980年章动模型和FK5星表,重新归算了我国经度原点对应于不同极原点的经度改正值,计算中考虑了星表、固体潮、海潮的影响,其结果为(观测的平均历元为1975年3月29.30日)Δλ(CIO)=26.7ms±1.4msΔλ(JYD)=30.9ms±1.4msΔλ(MP)=31.3ms±1.4ms  相似文献   
23.
本文回顾了各种地极坐标系统的状况,包括地极坐标原点的定义、系统的组成和这些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等。地极坐标系的原点,就是地球参考系Z轴与地面的交点,因而选择某个地极坐标原点,在实际上也选取了相应的地球参考系。本文还详细叙述了常用的各种地球参考系原点和轴向的定义,实现的方法、精度,不同地球参考系之间的转换参数等等。  相似文献   
24.
除大气外,海洋对Chandler摆动具有重要的激发作用.利用Estimating the Circulation and Climate of the Ocean(ECCO)的海洋环流模式提供的流速场和洋底压力场资料,首次系统地研究了1980-2005年期间,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对Chandler摆动激发的贡献.研究表明三大洋对Chandler摆动激发的贡献各不相同.太平洋激发能量约占观测激发能量的22.2%,在三大洋中最高,印度洋约占12.7%,大西洋最低,占7.1%左右.太平洋对Chandler摆动的激发能量可能受1982-1983年强ENSO事件的影响而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5.
回顾我国综合世界时系统的发展过程,说明《1980系统》与以往系统的差异。并系统地阐述我国《1980系统》的建立、特点和效果。新系统的建立,可以改进我国世界时服务,特别是在世界时服务的速度方面,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6.
27.
应用日本气象厅(JMA)最近发表的以美国大气与环境预测中心(NCEP)修正前、后的reanalysis数据计算出的全球和南、北半球风角动量资料,估计了风对Chandler摆动的平均激发能量,以及风的激发与观测激发之间的相干系数和相干相位.结果表明, 1980-1993(1980-2003)年期间,全球对流层风和(对流层 平流层)风对Chandler摆动的激发能量可分别解释观测激发的68%和72%(58%和51%),对流层风起着主导作用;它们与观测激发的相干系数分别达到0.49和0.32(0.50和0.39),而且具有接近于零的相干相位.这些结果充分说明风在Chandler摆动激发中的重要作用.分析结果也展示了分别应用NCEP修正前,后的reanalysis数据、从实际表面和海平面开始积分的风角动量对Chandler摆动激发的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28.
本将1988-1992年期间国际地球自转服务(IERS)的地球定向参数快速服务和预报值与IERS终值作了比较,得到快速值与终值偏离的平均值分别为-0.8mas(X)、-0.9mas(Y)和 0.11ms(UT),均方差分别为±1.4mas(X、Y)和±0.32ma(UT)。分别按5、10、…、90天的预报长度得到预报值与终值偏离的均值和均方差。在各种预报长度下均值的变化范围不大,只有约1mas(X)、3mas(Y)和3ms(UT)量级,而当预报为30天时均方差分别为±11.2mas(X)、±8.6mas(Y)和±6.0ms(UT),当预报长度为90天时均方差达到±20.8mas(X)、±19.2mas(Y)和±14.7ms(UT)。  相似文献   
29.
1962—1988年我国综合世界时的均匀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廖德春  金文敬 《天文学报》1993,34(4):397-404
本文讨论并给出1962-1988年期间我国综合世界时均匀化所要加的修正,其中光行差常数变化对我国综合世界时的影响主要是幅度约1.7毫秒的常数项和平均振幅为1.7毫秒的周年项;章动模型变化影响的周年振幅在0.5-1.5毫秒之间,受章动长周期项制约。比较表明,由于FK5-FK4星表系统差影响中的常数项,使均匀化以后的我国综合世界时对于国际时间局B87C02序列的年平均偏离较之均匀化以前的相应结果略有增  相似文献   
30.
日长变化的预报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非线性的人工神经网络技术中的反向传播模型(BP网络)可用于预报日长变化。BP网络的拓扑结构决定了神经网络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不同的问题需要采用不同的网络结构。该文分析了神经网络的拓扑结构算法,选用最小均方误差法确定网络的拓扑结构,并将此应用于日长变化预报。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可靠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