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05篇 |
免费 | 152篇 |
国内免费 | 257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97篇 |
大气科学 | 124篇 |
地球物理 | 153篇 |
地质学 | 531篇 |
海洋学 | 129篇 |
天文学 | 5篇 |
综合类 | 56篇 |
自然地理 | 11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43篇 |
2022年 | 34篇 |
2021年 | 27篇 |
2020年 | 31篇 |
2019年 | 36篇 |
2018年 | 33篇 |
2017年 | 29篇 |
2016年 | 32篇 |
2015年 | 28篇 |
2014年 | 61篇 |
2013年 | 28篇 |
2012年 | 25篇 |
2011年 | 35篇 |
2010年 | 24篇 |
2009年 | 35篇 |
2008年 | 34篇 |
2007年 | 35篇 |
2006年 | 45篇 |
2005年 | 46篇 |
2004年 | 37篇 |
2003年 | 32篇 |
2002年 | 16篇 |
2001年 | 16篇 |
2000年 | 43篇 |
1999年 | 23篇 |
1998年 | 23篇 |
1997年 | 32篇 |
1996年 | 27篇 |
1995年 | 28篇 |
1994年 | 25篇 |
1993年 | 34篇 |
1992年 | 34篇 |
1991年 | 30篇 |
1990年 | 32篇 |
1989年 | 20篇 |
1988年 | 9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11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5篇 |
1978年 | 4篇 |
1974年 | 3篇 |
1960年 | 3篇 |
1959年 | 7篇 |
1958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81.
附結晶圖三版本篇研究之水晶標本,係何成鑾君在廣西田陽、天保、百色一帶所採集,計共大小二十四塊。產地有百色之大楞、隴外;天保之定祿那慕、隴成、岜坪;及田陽之五村隴沓、驮问等七处。 相似文献
82.
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区构造活动频繁且复杂,查明矿区构造规律,是实现深部找矿突破的必经途径之一.文章在充分挖掘区域及以往勘查资料的基础上,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对矿区内成矿后断裂系统——F1断裂系统分析研究,发现F1断层角砾岩呈棱角状,深部产状北倾,断层发育在龙首山岩群一侧,无法仅靠现今的叠置关系解释F1的演化.结合潮水盆地研究... 相似文献
83.
84.
人们认识自然总是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没有实践基础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只有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才能有所发现,有所进步. 相似文献
85.
新特提斯缝合带中的铬铁矿带是全球最重要的豆荚状铬铁矿成矿带之一,尤其是新特提斯缝合带中段,即穆斯林巴赫-科希斯坦-雅鲁藏布江一带,自东向西发育罗布莎、马拉坎德、穆斯林巴赫等若干大型铬铁矿床。本文系统总结和梳理新特提斯缝合带中段蛇绿岩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典型豆荚状铬铁矿的矿床特征、赋存规律和控矿因素。研究表明,蛇绿岩形成时代主体为中侏罗世—晚白垩世,自东向西大致呈逐渐变新的趋势,构造侵位的时代相近,为古新世—始新世;马拉坎德、瓦济里斯坦、穆斯林巴赫及贝拉铬铁矿,与罗布莎矿床相似,均属于富铬型铬铁矿,产于SSZ相关构造背景下,显示良好的岩相分带,具有良好的成矿条件;提出下一步找矿方向是针对成矿条件优越的蛇绿岩,解析层序剖面,识别纯橄岩与方辉橄榄岩的岩相分带,确定有利赋矿岩相。 相似文献
86.
87.
立式储液罐地震破坏快速评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大型有限元程序ANSYS对立式储液罐的地震反应进行了非线性数值分析,考虑了罐体和内部液体的相互作用,得到了3个不同容积的储罐,在不同峰值的地震动时程输入下的反应结果。结合地震灾害中立式储罐的地震破坏现象和特点,以及现有的立式储罐地震破坏预测方法,提出了立式储罐的地震破坏快速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88.
89.
沙坡头生态水文学研究进展及水量平衡自动模拟监测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中国科学院野外站网络重点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支持下,沙坡头沙漠研究试验站建成了以36台大型称重式蒸渗仪为主体的中国北方不同气候带沙区水量平衡自动模拟监测系统——Lysimeter群。概述了沙坡头生态水文学研究进展。介绍了Lysimeter群建设的科学目标、构建思路、建设内容和预期研究方向。Lysimeter群由大型称重式蒸渗仪、各类探头、移动大棚和降水模拟器等组成,具有集成性和唯一性。该平台可全自动模拟控制降水和地下水位,量化植物水分来源;自动监测蒸散发、植物蒸腾、土壤水渗漏、土壤水分、温度和电导率等。该平台的建成将提升在不同尺度上认知中国沙区生态和水文过程、植被重建的生态水文学和环境胁迫生理生态学机理等相关领域的研究能力,回答不同沙区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和人工植被稳定性维持的生态水文阈值等国家在防沙治沙实践中所面临的核心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