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42篇
  免费   569篇
  国内免费   774篇
测绘学   445篇
大气科学   557篇
地球物理   579篇
地质学   1957篇
海洋学   522篇
天文学   40篇
综合类   263篇
自然地理   322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104篇
  2022年   112篇
  2021年   116篇
  2020年   111篇
  2019年   165篇
  2018年   160篇
  2017年   85篇
  2016年   96篇
  2015年   110篇
  2014年   182篇
  2013年   153篇
  2012年   157篇
  2011年   178篇
  2010年   147篇
  2009年   148篇
  2008年   134篇
  2007年   162篇
  2006年   142篇
  2005年   142篇
  2004年   149篇
  2003年   125篇
  2002年   91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110篇
  1999年   132篇
  1998年   130篇
  1997年   150篇
  1996年   146篇
  1995年   115篇
  1994年   103篇
  1993年   100篇
  1992年   130篇
  1991年   96篇
  1990年   98篇
  1989年   58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26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33篇
  1982年   22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7篇
  1974年   3篇
  1964年   5篇
  1959年   6篇
  195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671.
The eastern edge of the western Pacific warm pool (WPWP) in the upper layer (shallower than 50m) exhibits significant zonal displacements on interannual scale. Employing an intermediate ocean model, the dynamic mechanism for the interannual zonal displacement of the WPWP eastern edge in the upper layer is investigated by diagnosing the dynamic impacts of zonal current anomalies induced by wind, waves (Kelvin and Rossby waves), and their boundary reflections. The interannual zonal displacements of the WPWP eastern edge in the upper layer and the zonal current anomaly in the equatorial Pacific west of 110°W for more than 30 years can be well simulated. The modeling results show that zonal current anomalies in the central and eastern equatorial Pacific are the dominant dynamic mechanism for the zonal displacements of the eastern edge of the upper WPWP warm water. Composite analyses suggest that the zonal current anomalies induced by waves dominate the zonal displacement of the WPWP eastern edge, whereas the role played by zonal wind-driven current anomalies is very small. A sensitivity test proves that the zonal current anomalies associated with reflected waves on the western and eastern Pacific boundaries can act as a restoring force that results in the interannual reciprocating zonal motion of the WPWP eastern edge.  相似文献   
672.
系统整理分析了1983—2008年乾陵台地倾斜仪记录到的暂态异常图像,发现其与周围4000km以内6.5级以上强震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异常图像以渐变、突变阶跃、畸变及脉动为主要特征,异常出现时间为震前0-40天,主要集中在震前4天。  相似文献   
673.
加卸载响应比是一种刻画震源区介质损伤程度的物理学参数,它通过随时间的变化来反映地震孕育的过程来进行地震预测。通过对1990—1999年新疆地区部分中强地震前加卸载响应比时空演化特征进行分析,并基于该理论得到孕震积分的概念应用于震例中。结果表明:中强震震前在震中附近可能存在多个高加卸载响应比值区,它们大致围成椭圆状或环状,地震通常发生在异常高值波动或减弱的过程中;异常峰值至发震时间比理论时间要短,这可能表明新疆地区构造活动剧烈,孕震周期较短。  相似文献   
674.
华北克拉通南缘中元古界的沉积学、地层学及大地构造演化等研究一直是前寒武纪地质研究的热点问题。选取豫西济源地区中元古界兵马沟组典型剖面,在野外踏勘和剖面实测基础上,运用镜下薄片观察和粒度参数分析等方法对兵马沟组沉积特征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沉积环境恢复。 研究结果表明,济源兵马沟组岩性以紫红色砾岩为主,其次为含砾粗砂岩、粗砂岩等,从下往上砾石粒径逐渐减小,磨圆变好;砂岩的粒度参数特征及概率累计曲线特征表明兵马沟组为重力流沉积,概率累计曲线的变化说明其沉积时水动力条件整体上逐渐减弱。综合各方面特征分析,兵马沟组沉积时期水体动荡,有多期洪流出现,为间歇性的灾变洪流;沉积环境为冲积扇-扇三角洲沉积相,从中可识别出泥石流沉积微相、碎屑流沉积微相、分流河道沉积微相及漫流沉积微相,其中以泥石流和碎屑流沉积为主。该研究对华北克拉通南缘中元古界地层沉积环境演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75.
基于微型无人机遥感的亚热带林冠物种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微型无人机平台搭载微单相机监测亚热带地区森林生态系统冠层,发现在低空飞行时(飞行高度100m),仅能识别马尾松、湿地松和大叶相思3 个冠层树种;但在超低空飞行时(高度50 m)的影像分辨率较高,通过提取冠层的轮廓、纹理、结构、颜色等信息,能成功分辨出近20 种冠层物种,甚至可以识别出部分林隙中的林下物种。根据微型无人机遥感,可提取多种亚热带林冠信息,为森林保护或生态系统管理提供有效帮助。  相似文献   
676.
周京英  孙延绵  付水兴 《地质通报》2009,28(203):171-176
国内有色金属产消高速增长,国产原料供应严重短缺。国内铜产量约70%、铝产量约50%、铅产量约30%、锌产量约10%、镍产量约40%依靠进口原料生产,优势矿产锡也开始步入进口原料的行列。矿山开采消耗有色金属储量的速度快于矿产勘查新增储量的速度,矿产资源紧张形势依然严峻。应实施矿产资源全球配置战略,同时继续加强对国内矿产资源的勘查力度,提高国内资源的保证程度。  相似文献   
677.
叠前时间偏移技术在八宝矿区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八宝矿区总体构造形态为不对称的向斜构造,北翼岩层倾角达60°~80°,南翼倒转,矿区断层较多,三维地震叠后时间偏移成像困难,为此进行了三维叠前时间偏移外理。在本次地震资料处理中,选取偏移孔径为5000,依据CRP道集拉平程度确定叠前时间偏移速度场,以区内CMP道集内的炮检距分布情况确定最大、最小炮检距和炮检距增量,并将反假频距离确定为CMP间距的1~1.5倍。通过对比叠前、叠后时间偏移剖面,可以发现叠前时间偏移剖面能够较好地反眏深层构造及大倾角地层情况,其信噪比较高,地震剖面同相轴连续性好,断点清晰,处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78.
九道岭井田位于辽宁阜新煤田的西南部,勘查面积24km^2,煤炭资源量丰富,是一个具有远景发展的含煤地区。根据该区已有的勘探资料,研究其含煤地层的分布、含煤性及聚煤作用,并对其含煤岩系的沉积旋回结构及可采煤层的分布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九道岭井田沙海组聚煤作用可分为两个主要聚煤期,第一个聚煤期为第一旋回的上部4煤层及5煤层沉积时期:第二聚煤期为第三旋回顶部的二煤层沉积时期。该区的煤层发育主要受沉积环境、构造和古气候等因素控制。以上研究成果为今后矿山开采及外围找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79.
河流活性物质入海通量:初步成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河流是陆地与海洋相互作用的重要纽带,查明陆地河流活性物质入海通量是当前生态地球化学评价的一项重要任务。文中选择了中国东部入海河流中主要的35条河流,分丰、枯水期系统采集了悬浮物、过滤水、底泥等样品,利用河流径流量参数,计算得到了各河流主要重金属及营养元素的年入海通量及陆地河流年入海总通量,确定了各元素水溶态及悬浮物态迁移入海量的比例,为陆海相互作用研究、浅海生态地球化学评价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80.
通过模块化的设计思路,解决廉租房设计问题,以得出一个理想的模型,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地块的建设要求。模块本身有一定的适应能力,满足50~70年使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