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0篇
天文学   56篇
  2013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用上海天文台佘山观测站的1.56m望远镜和CCD照相机,观测到彗-木碰撞的六次事件。本文给出由撞击引起的木卫闪光K=12的光变曲线和一些碰撞后木星的照片。  相似文献   
12.
本利用较长时间段的两期照相观测资料,对60颗射电星进行坐标系统和参考星表的系统统一后,求得它们在FK5系统部自行,这些射电星的平均自行精度在赤经和赤纬方向上分别为±0″.0043/yr和±0″.0042/yr,比原来SAO星表的自行精度±0″.0119/yr和±0″.0113yr高2.7倍左右。  相似文献   
13.
本文叙述根据较差测量法,试用柯达103a—D GG11、103a—O GG13及103a—O UG2组合,对本台口径15厘米折光镜进行 U、B、V 系统照相测光.结果表明,前两种组合的有效波长约为5610及4440,比 B、V 系统的长.焦点照相结果,星等与标准值有系统差.这具望远镜消色差在蓝紫波段,当在其他波段测光时,焦距调节对星等测定极为敏感.但存在一个焦距调节范围,在此范围内照相,可以消去系统差.这个范围对三种组合都不同.103a—D GG11,约在该组合的焦点以外2毫米处,可变范围约±0.2毫米;对103a—O GG13,从该组合焦外1.5厘米到星象显著变大的焦外;对103a—O UG2,从该组合焦外约1毫米到星象显著变大的焦外.为校验上述结果,拍摄了疏散星团M45, M45,NGC752和IC4665.用103a—D GG11还观测了红化 O 星协 CygⅥ.在我们使用这架望远镜进行照相测光工作所要求的精度下,这个方法是可以应用的.我们使用萨尔托累光瞳光度计(Sartorius Iris Photometer)测量底片,讨论了测量方法及误差.此外,还考察了导星不好的初步后果,在我们所要求的精度上没有发现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上海天文台1 .56 米反光镜于1991 年引入的Thomson 1024 ×1024CCD 系统,到1998 年3 月已满7 年。本文对此CCD 系统的某些性能变化做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半个世纪以前,Roberts 和Sandage 在验证Schwarzschild 的理论发现时,在水平支RRLyrae 变星缺口段的红端发现了两颗小变幅的变星。当时定不出类型,标以“?”。以后Sandage 在做RR Lyrae 变星统计研究时,竟不加解释地当作RRab 型星处理。半个世纪之间,没有人对这颗星的反常加以注意。我们用国内的CCD 观测,又发现了一颗类似的小变幅变星,但变幅更小,周期更长。这颗星与以前发现的两颗一起,似乎构成RR Lyrae 星的又一个次型。现有的变星脉动理论还不能对之加以解释。我们预计,这将再一次推动脉动理论发展。  相似文献   
16.
利用上海天文台佘山40cm折射望远镜拍摄的历元间隔约为27年的6张底片,共计有14次露光观测,以PPM星表作为初始参考星表,按中心重叠法进行归算,得到了南天区域内21颗恒星的高精度位置和自行,其中有6颗是依巴谷星,它们的赤经和赤纬精度的平均值分别为1.8ms和22mas ,赤经自行和赤纬自行精度的平均值分别灰0.068ms/a和0.97mas/a。  相似文献   
17.
18.
ZB44=G512是位于球状星团M4的C-M图上红巨星支顶部的星。在1975年紫台拍的双筒底片上,姚保安发现它有可疑快速变光,后经多次照相观测,不能排除变光的可能性。1980年我们用北台60公分反光望远镜进行光电观测,看来变光确实是存在的。最引人注目的是在λ_e≈6250波长上,它有变幅约0~m.15,准周期约68.5分钟的快速变光。就我们所知,发现红巨星有这样的光变还第一次,如果为进一步的观测所证实,显然对变星理论和天体演化理论都有重要的意义。 另外,对已发表的反常变星ZB38=G30和ZB39=G327也进行了光电观测,看来照相发现的光变属实。 由于光电观测是在大天顶距时进行,从现有径向变星脉动理论看,C-M图上性质很不同的红蓝星却有相似的变光形式是难以理解的,而按现有的文献上的知识,又找不到哪种误差可以完全解释观测到的准周期光变。所以我们重复文献[7]说过的话,除非发现了新的误差来源,否则我们不得不得出结论:M4方向存在着一群反常变星。 迫切需要进一步的观测来证实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9.
20.
关于CCD平场快门效应的改正及有关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姚保安  林清 《天文学报》1997,38(3):312-323
本文对文献中报道的两种测定快门效应改正的方法进行了讨论.我们指出,对反光镜卡焦,即使面光源本身亮度分布均匀,照射在CCD上的辐射也可以不均匀,允许有一个二维分布。但如果这种亮度的相对分布在晨昏蒙影过程中也变化,则Surma方法的应用便要受到影响,而这是许多人忽略的.从单纯测定快门改正函数的角度看,圆顶平场法测定更简单准确.可惜,大多数情况下精确改正快门效应的目的是同时得到精确的平场.如果要求1%或更高精度的平场,单测定快门改正还不够.对每架给定的反光镜,如何测定平场本身都是需要仔细研究的事. 作为例子,给出了佘山1.56米反光镜加Thomson RCCD(1024 x 1024像元)的快门改正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