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2篇
测绘学   1篇
天文学   36篇
  2021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天文大气折射的较差测量方法及试观测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到大气折射的影响,天文观测上通常回避仰角15°以下的目标的观测,但作为大气折射的完整理论研究,低仰角下的大气折射仍然是值得分析探究的.特别是对某些工程应用方面,低仰角的目标有时必须要观测.提出了一套新的利用较差方法测定大气折射的思路.利用一台较大视场的望远镜从天顶开始,在不同高度上对星空作一系列观测,计算不同天顶距处大气折射函数的各阶导数,最后经数值积分可给出大气折射实测值.该方法不依赖于严格的地方参数和复杂精密的观测仪器,并且观测原理相对简单. 2007年底,利用一台简易的大视场望远镜在兴隆观测站进行了试验观测,根据较差方法实测得到真天顶距44.8°至87.5°的大气折射值,初步证明了大气折射较差测量方法的可行性.受到观测条件的限制,本次实测结果精度有限,偶然误差最大约为6",并且存在一定的系统差.在天顶距84°时,与普尔科沃大气折射表的差值约为15".如何消除因积分模型误差引入的累积误差是今后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32.
作者认为,有五种误差会影响LAMOST工程光纤定位:(1)光纤的机械定位误差;(2)输入星表与导星星表的误差;(3)焦面坐标系与理想坐标系的转换误差;(4)较差大气折射对观测目标的影响;(5)导星的跟踪误差。并提出在LAMOST工程中有关天体测量的三个研究课题:(1)星表系统差的研究,以提供适合LAMOST使用的导星星表和输入星表;(2)望远镜光学系统畸变的研究以及焦面坐标与理想坐标间关系的确定,提出用国内外观测资料,建立5°×5°的几个标准天区;(3)从现有的光学图象和测光资料中给出LAMOST输入星表中星象的类别,如双星、聚星、变星、星系等。建议LAMOST工程中采用GSC-Ⅱ作为导星星表,而输入星表的精度应好于0.54”。  相似文献   
33.
利用北京天台ABTC巡天观测中的部分资料--20幅CCD图像,通过IRAF处理软件和底片常数法,归算得到4个河外射电源光学对应体的光学位置,参考星表为最新的CAMC星表;同时对本结果与射电位置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34.
由于卫星发射活动日益频繁,地球同步轨道己成为一种稀缺资源,并受到世界各国密切关注和保护。作为地球同步轨道必不可少的监测手段,光学手段可以在目标动态监视和空间事件发现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团队利用两年时间研制了新一代地球同步轨道动态监视光学系统,即FocusGEO。FocusGEO的望远镜采用单机架三镜筒赤道式结构,具有约260(°)~2超大视场,15 min内即可对台站上空地球同步轨道带完成一次扫描观测。2017年8月开展的试验观测表明,即使在夜天光背景较亮的上海市佘山地区,FocusGEO的望远镜对地球同步轨道目标的观测效能也接近85%,方位和俯仰方向观测精度均优于3",可靠性也满足常规观测条件。详细介绍FocusGEO的软硬件组成、观测模式,以及初步观测结果,并介绍了下一步要开展的工作。  相似文献   
35.
利用北京天文台施密特望远镜CCD类星体多色测光巡天中的15次观测,以NPM星表作为参考星表和底片常数法进行处理,得到3颗河外射电源0851+202,1228+126,1749+701的光学位置。文中分析比较了IRAF软件中计算星象中心的三种方法;同时提出应根据待测星的星等(或星象的半峰宽度)选择合适的采样范围。  相似文献   
36.
采用上海天台佘山40cm折射望远镜所拍摄的6张底片,以PPM星表作为初始参考星表,按中心重叠法进行了归算,得到河外星系NGC7302的位置与自行,以及周围天区11颗星的高精度位置和自行,它们的标准误差均好于30mas和0.7mas/a。其中有4颗是依巴谷星,它们的赤经和赤纬自行精度的平均值分别为0.024ms/a和0.21mas/s。  相似文献   
37.
类地行星(月球)自转监测望远镜的科学目标是在行星(月球)表面现场测量行星(月球)自转并研究其内部结构和物理性质.为了验证全新的观测原理和资料处理方法,项目团队设计制造了一套原理样机,在一台商用天文望远镜的光路前端增加3面反射镜组,使其具有同时观测3个视场的能力.自2017年起在地面上开展了观测实验,获得了混合有3视场星象的图像.通过计算星象在前后图像上的位移实现了归属视场识别,使得观测效果与分视场独立观测等同,证明了用一台设备同时观测多视场的可行性.处理图像并通过3个视场中心的指向变化归算地球自转轴的空间指向,与理论值比较偏差平均约1′′,证明了观测原理和数据处理方法有效.对各种观测误差来源进行了分析,包含大气折射、仪器热稳定性和光学分辨能力的影响等,指出采用更长焦距的望远镜可以提高空间分辨率,优化形变控制可以提高观测稳定性.改进多视场同时观测中的光学设计也有助于精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