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40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14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69篇
海洋学   53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19篇
自然地理   7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1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37年   1篇
  1936年   1篇
  193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笔者由南大洋4个海洋沉积物样中,用有机试剂抽提有机质,经薄层色谱分离、气相色谱分析、色谱-质谱-数据处理系统联用仪鉴定,确定有17β(H)、21α(H)——双升莫烯,胆甾-5-烯,24-甲基胆甾烯,24-乙基胆甾烯,藿-17(21)-烯,新藿-13(18)-烯,蕨-8-烯,蕨-7-烯,17β(H)、21β(H)-藿-22(29)-烯,C27-29甾烷,β,β-C29-31藿烷,C18:2Δ9,12双烯脂肪酸,C18:1Δ9和C18:1Δ11单烯脂肪酸等有机化合物.这些有机物的有机地球化学意义为:β,α-双升莫烯、β,β-C29-31藿烷、β,β-藿烯等有机物标志着南大洋沉积物中有机质的成熟度低的特征;甾烯、甾烷的分布标志着南大洋沉积物中有机质在早期沉积作用中经受过热滤化特征;蕨烯和双烯脂肪酸等有机物可作为南大洋沉积物中的细菌的标志物,还可以作为南大洋沉积物中的还原环境标志物.  相似文献   
192.
张平宇  刘大千  刘世薇 《地理科学》2018,38(7):1012-1022
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是区域地理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简称东北地理所)人文地理研究一直坚持稳定的学科方向,具有紧密围绕国家战略需求的时代特征,聚焦不同历史时期东北区域发展重大问题,区域研究特色突出。东北地理所建所60 a来在农业和工业发展与布局、城镇化与城市发展、区域可持续发展、区域综合发展规划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应用与基础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为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面向未来学科发展趋势和国家战略需求,东北地理所人文地理研究仍要围绕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与可持续发展这条主线,重点研究现代农业与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与城市转型、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布局、国土空间规划与区域治理、跨境区域开发与经济合作、资源环境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等重大问题,探索东北老工业基地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演变规律,发扬人文地理研究特色,创新理论与方法,加强学科队伍建设,提升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93.
水化学成份中pH、CO_3~(2-)、HCO_3~(1-)、Ca~(2 )和Mg~(2 )的测定,是水分析中通常要测定的常规项目。习惯上用一份溶液测定pH,一份溶液测定CO_3~(2-),另一份溶液测定HCO_3~(1-),Ca~(2 )叶和Mg~(2 )。我们采用酸度计指示终点的电位滴定法。在同一份溶液中测定pH、CO_3~(2-)、和HCO_3~(1-),然后再用EDTA络合滴定Ca~(2 )和Mg~(2 )。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94.
陈颖  张灵  千怀遂 《热带地理》2016,(4):692-699,726
利用1961―2013年华南地区56个气象站点逐日最高气温资料,采用百分位阈值法、线性倾向估计法、Mann-Kendall突变检验、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华南地区近53 a极端高温日数的趋势变化、突变、周期变化及其区域特征。结果表明:1)从趋势变化看,大部分站点呈增加趋势,绝大部分站点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进入快速增加期,其变化倾向于由东南部沿海逐渐向西北部内陆递减,沿海地区增加趋势明显。2)从Mann-Kendall突变检验看,绝大部分地区的极端高温日数有不同程度突变,显著减少突变和增加突变的起始时间段分别集中于20世纪60和90年代,其区域分布特征与海陆位置和地形关系密切。3)华南地区平均年和各站点分别存在26 a和22~28 a为主的第一主周期,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到70年代的减少突变和2000年左右的增加突变存在于多个振荡周期中,多尺度周期振荡的同位相叠加是引起气候突变的主要原因;第一主周期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所引起的潜在突变对气候突变有决定性作用;地域特征与海陆位置和地形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95.
地球信息科学的前沿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球信息科学是一门新兴学科,每个分支都有许多亟待深入的前沿领域。地球信息哲学中的前沿领域主要涉及数字化世界的本体论问题、地球信息流和地球空间认识论问题以及地球信息科学的方法论问题等;地球信息机理中研究的前沿问题主要有地球信息转变机理、地球空间认知、地球信息表达方法的拓展、地球信息的不确定性、地球空间关系、地球空间尺度以及地球信息共享中的标准、规范和立法等;地球信息技术的前沿研究主要包括地球信息的集成和融合、GIS中的空间分析与模拟、地球信息技术集成、地学可视化、虚拟现实技术、GIS的互操作技术、地球信息的分布式计算以及GIS中的面向对象技术等;地球信息工程的热点领域是信息基础设施和数字地球。在未来的几十年内,地球信息科学将保持理论化、工程化和学科交叉领域泛化的发展特点;地球信息理论研究将呈现信息标准化和信息表达多维化的发展态势;地球信息技术的发展将具有集成化和智能化的特色;地球信息工程和应用将向平台网络化和应用社会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96.
【目的】探究海洋土霉菌代谢产物epi-aszonalenin A(EAA)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HUVEC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血管新生的作用。【方法】用CCK法检测细胞活力,DCFH-DA法测定活性氧(ROS)的含量,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血管生成实验检测细胞成管能力,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试剂盒检测LOX-1和VEGF蛋白表达情况,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MAPK通路、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的蛋白的表达情况,分子对接模拟EAA与LOX-1蛋白的相互作用。【结果】CCK法证明EAA对HUVEC细胞无明显毒性作用(P>0.05);与空白组相比,EAA对HUVEC细胞的迁移和血管生成起到显著抑制作用(P<0.001);与对照组相比,随着实验组EAA浓度增加,细胞内ROS含量显著减少(P<0.001),LOX-1、VEGF、MAPK通路蛋白p38、JNK、ERK的磷酸化和ICAM-1、VCAM-1的表达也显著降低(P<0.001);此外EAA能与LOX-1形成稳定的相互作用。【结论】EAA能清除ROS,抑制HUVEC细胞炎性因子的表达和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197.
河南有色地勘总院承担的汝阳县梁家沟铅(钼)矿区普查项目可谓好事多磨,目前已见银矿体。  相似文献   
198.
水饱和孔隙介质中平面震电波电磁特性的定量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震电效应在地球物理测井和勘探领域拥有十分广阔的前景.为了研究孔隙介质中的震电效应,本文基于毛管模型中渗流场和电流场耦合理论,利用Pride震电理论对震电耦合波传播特性进行了定量模拟;对震电横波、震电快纵波、震电慢纵波的传播速度、衰减常数、电场强度、电流密度以及电荷密度进行了比较,定量分析了其随孔隙度、离子浓度、阳离子交换量的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频率增大,三种震电耦合波波速、衰减常数以及电流密度与固相速度比值的模值增大,震电横波电场强度与固相速度比值的模值减小,震电快纵波、慢纵波电场模值增大.当频率相同时,震电快纵波波速最大、衰减常数最小,震电慢纵波波速最慢、衰减常数最大,震电横波的波速和衰减常数大小居于快、慢纵波之间;频率不变时,震电慢纵波电场强度与固相速度比值的模值最大,快纵波次之,横波最小;中低频时,震电横波电流密度与固相速度比值的模值略大于慢纵波;高频时,震电慢纵波略大于横波,快纵波一直最小.溶液浓度和阳离子交换量对三种震电波的波速和衰减常数影响很小;溶液浓度越大或阳离子交换量越小,三种震电波电场强度、电流密度与固相速度比值的模值越小,震电快纵波和慢纵波电荷密度与固相速度比值的模值也越小,但是相位几乎都不变.  相似文献   
199.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城市热岛效应及其所引发的一系列环境问题日趋严重,本文尝试性地将新兴三维建模技术与微气候模拟相结合应用于城市局地微气候研究,以期获得的模拟数据及模型能够帮助城市管理者提供改善城市微气候质量的有效途径。本文选定珠江新城西区为研究区域,以规则建模手段构建城市三维模型,总结微气候模拟的相关子模型,并利用局地微气候模拟软件对研究区进行温度、湿度、风速、风向等气候要素的模拟,最后将二者的结果整合进行可视化展示。微气候模拟结果结合目标区域三维模型,能够直观地分析出建筑高度、密度和布局对目标区域城市微气候分布状况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改善建议与规划策略。该方法克服了以往微气候研究局限于实地测量与单纯依靠过往气象数据的不足。规则建模对城市建筑布局、结构方面的具体呈现与ENVI-met在微气候分布模拟的结合,使城市局地微气候研究可以逐渐与三维建模相结合的方向发展,为不同地区的城市规划与微气候模拟研究提供了新思路与辅助决策工具。在城市建筑结构、布局对城市微气候的影响研究上也提供了更直观的可视化效果。  相似文献   
200.
华南地区龙眼种植的温度风险评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段海来  千怀遂 《地理研究》2009,28(4):1095-1104
建立了龙眼温度适宜度模型和风险动态评估模型,对华南地区龙眼温度适宜性和风险性及其时空差异进行了计算、评价和预测。首先,分析龙眼各生育期适宜度,结果表明:影响华南地区龙眼生产的关键问题不是冷害,而是冬春季节的热害;未来各生育期中除果实发育成熟期和抽梢期无明显变动外,其他生育期的温度适宜度都有下降趋势。其次,根据华南地区龙眼不同减产率的温度适宜度的概率分布,将华南地区龙眼温度风险大致划分高、中、低三个区,并对不同时段华南地区龙眼温度风险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空间上,华南地区龙眼温度风险性的地域分异呈现纬度地带性规律;在时间上,其风险性随时间推移有增加的趋势。最后,分析了龙眼生育期温度风险对气候变暖的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