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86篇
测绘学   50篇
大气科学   50篇
地球物理   58篇
地质学   152篇
海洋学   24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27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6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91.
翟永  刘磊 《测绘科学》2010,35(5):106-108
根据测绘行业数据成果安全保密管理的实际需求,设计了一种基于规则库的涉密计算机安全审计系统。本文分析了审计系统的组成,各组成部分的构造方法以及相互关系,给出了该系统的集成和管理方法,特别是结合实例讨论了规则库的设计。  相似文献   
292.
293.
孙学金  秦超  秦健  刘磊  胡渝宁 《遥感学报》2012,16(1):166-173
在辐射传输模拟结果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利用云底高与下行红外辐射之间的单调关系进行云底高遥感反演的算法,并结合激光测云仪云底高实测数据对算法进行了初步验证。结果表明,该算法对中低云云底高反演的平均误差为107 m,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94.
盖康雨  刘磊 《海洋工程》2023,41(3):110-122
海底矿石在软管中的水力输送是深海采矿的重要过程。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离散元耦合的计算方法(CFD-DEM),对矿石颗粒在软管中的输送进行数值模拟,重点关注矿石颗粒的运动、分布规律以及管壁受到的颗粒作用力,分析输送速度和输送浓度(入射颗粒的体积分数)对输送过程的影响规律,探索管道中易发生堵塞、易受颗粒磨损的区域。结果表明,软管中颗粒的动力学特性与管道倾角、输送速度和输送浓度有关。颗粒主要沿管道截面底部推移,倾角较大的上升段出现处于悬移状态的颗粒;管道横截面内颗粒运动速度从上至下递减,截面中心处颗粒的速度接近输送速度。输送过程中颗粒的局部浓度(该区域颗粒与固液两相流的体积比)始终大于输送浓度,局部平均速度始终小于输送速度。上升段颗粒体积分数大于下降段,颗粒速度小于下降段。管道拱顶和谷底位置管壁所受颗粒作用力最明显,管壁最可能受颗粒磨损。  相似文献   
295.
北山及邻区广泛发育晚古生代基性岩墙群,反映了该地先存裂隙(节理)的区域构造应力场和岩墙群形成后经历的构造活动,对探究岩浆活动、反演构造演化过程及分析岩墙几何特征与构造应力之间的耦合关系具有重要意义。综合遥感和地质方法,在遥感影像中解译提取1777条基性岩墙,通过几何工具计算得到岩墙走向数据,总结岩墙群空间分布规律,同时与其形成时的大陆动力学演化背景相对应。结果表明,北山及邻区岩墙优势走向方位集中于0°~65°与320°~360°,绝大部分岩墙是在伸展作用中张性区域应力场控制下形成的,具张性性质或剪张性性质,部分岩墙受后期碰撞挤压环境影响,具张剪性性质。岩墙群主导成因机制是区域伸展构造作用,兼以地幔柱远程效应及热点作用。  相似文献   
296.
黄建松  郑杰  宋翔  刘磊  易刚  杨萍 《古地理学报》1999,22(4):680-696
北岔沟砂岩为华北地台二叠系山西组与太原组划分对比的主要标志层,在鄂尔多斯盆地呈大面积连片分布,是上古生界重要的天然气储集层。依据地面露头调查结果与勘探资料,结合前人有关古构造和岩相古地理研究成果,笔者对鄂尔多斯盆地北岔沟砂岩的沉积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受益于物源区大量高石英含量的粗碎屑物质在短时间内的集中供应,北岔沟砂岩在地层中位置稳定,以含砾粗粒石英砂岩为主,石英含量高达90%左右,砂体叠置紧密,单砂体之间很少见泥岩隔夹层。这些砂体分别隶属于冲积扇、砾质辫状河和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在鄂尔多斯盆地北部高、南部次高、中南部低的古地理背景控制下,由盆地南、北边缘向中部依次推进,沉积中心区以北发育4个规模宏大的三角洲沉积主砂带,以南发育6个规模较小的主砂带。受各主砂带砂体规模、矿物组分含量及其成岩作用差异影响,各砂带的储集物性具有较大变化,其中砂体规模最大、石英含量最高、长石等易溶矿物在酸性地层水作用下溶蚀彻底的杭锦旗—榆林—子洲—清涧—永和—吉县主砂带,储集能力最好,最有利于天然气的大规模聚集成藏,是鄂尔多斯盆地北岔沟砂岩天然气进一步勘探开发的有利场所。  相似文献   
297.
刘磊  蒋一然 《地球物理学报》2019,62(6):2313-2320
列车在高铁上运行能够产生大量的高铁地震事件,这些地震事件既包含了作为震源的列车本身的结构信息,也蕴含了高铁线路的地质环境信息.本文提出了一种频率-空间-时间(FXT)属性描述大量高铁地震事件之间的关联.在FXT属性上,高铁地震信号之间的关联表征为在频率坐标轴F上相互对齐、在空间位置坐标轴X和事件到达时间坐标轴T上连续变化的分立谱线.本文对课题组在深圳为期两天的观测采集得到的4500余条高铁地震信号进行了FXT属性的提取,并对FXT属性进行了统计特性的分析:方差分析表明,高铁线路的地质环境的变化对高铁地震信号特征的影响大于不同列车的结构差异对高铁地震信号特征的影响;聚类分析表明,高铁地震信号的特征按接收点位置能够无监督地聚类为和高铁线路途经地质环境相关联的不同类别.通过上述分析表明,高铁地震信号中蕴含着丰富的可解释的高铁运行地质环境信息,具备对高铁列车运行安全进行监测的潜力.  相似文献   
298.
<正>1研究背景地震孕育过程中,携带震源信息的一些中、小地震事件会随着区域应力场的不断增强,由随机无序分布到规则有序变化,可能成为地震预报中一种重要的中、短期地震前兆。目前震群与后续大震的相关性研究有2种,一种着重于单个震群序列,力求分析单个震群与强震孕育之间的相关性特征;另一种着重于从一定区域进行大范围尺度的众多震群总体特征出发,研究大震前震群的时空分布演化特征,从总体上分析大震前震群的展布迁移特征,从而寻找其与强震孕育和发生的关系。考虑到震群活动与后续地震并非一一对应,这种对大面积震群活动时空变化的监测,有可能为中期尺度强震发生区域的预测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299.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克深气田巴什基奇克组埋藏深度主要为6000~8500m,岩石致密,为典型的超深致密砂岩储层。应用普通薄片、铸体薄片观察,扫描电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场发射扫描电镜分析和 恒 速 压 汞、核 磁 共 振、离心等实验资料,研 究其储层岩石学和孔隙结构特征,并从构造、沉积、成岩等地质角度入手,探讨影响孔隙 结 构 的 因 素。结 果 表 明,储层岩性主要为长石岩屑砂岩及岩屑砂岩,成分成熟度及结构成熟度中等;储集空间以原生粒间孔为主,粒内溶孔、粒间溶孔次之,存在微裂隙,孔隙结构复杂,属于裂缝-孔隙型致密砂岩储层;根据离心前后核磁共振 T2 谱图(Te=0.2ms)形态对比特征及束缚水饱和度的不同,可将储层分为3类,Ⅰ类储层占样品数的35%,为大孔隙占优,离心后束缚水饱和度约为25%;Ⅱ类储层占样品数的20%,大、小孔隙相当,离心后束缚水饱和度约为45%;Ⅲ类储层占样品数的45%,以小孔隙为主,束缚水饱和度平均高达50%;成岩作用是影响储层孔隙结构的主要因素,沉积作用是影响孔隙结构的先决条件,而后期的构造应力作用产生的侧向挤压应力和微裂隙则是孔
隙结构复杂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00.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数据存储网格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较为全面介绍存储网格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海量数据存储管理的特点和用户需求,提出了可行的数据存储网格设计,着重对元数据管理、存储虚拟化和资源调度优化等方面进行了讨论,并对具体实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