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52篇
测绘学   32篇
大气科学   35篇
地球物理   31篇
地质学   172篇
海洋学   24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1引言举世瞩目的三峡大坝已经完成了截流工作,这项工程的建设给这一地区的地质地貌带来很大变化。为了确保三峡工程的顺利进行,对该地区进行长期的形变监测是很必要的。在早期的研究中,许多单位围绕三峡工程地壳稳定性问题,应用了遥感、物探、地震等手段进行了多学科...  相似文献   
22.
中国南方岩溶地下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辽阔的南方,可溶岩分布甚广,包括碳酸盐岩、硫酸盐岩、卤素岩及南海诸岛的礁灰岩。其中碳酸盐岩厚度最大、分布最广,岩溶最发育,地下水蕴藏十分丰富。本文试就碳酸盐岩岩溶地下水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23.
凤凰山花岗闪长岩是铜陵地区出露面积最大的岩体,约10 km2,属高钾钙碱性系列.位于该岩体西北角的朱家山附近ZK66钻孔揭示,岩体超覆于三叠纪碳酸盐岩地层之上.除在浅部见到花岗闪长岩之外,深部主要见到晚泥盆世-二叠纪地层.特别是在石炭纪大理岩中见到辉绿岩和花岗斑岩,其锆石LA-ICP-MS U-Pb年龄分别为304 Ma和132 Ma,证明本区存在晚古生代岩浆活动,而中生代花岗质岩浆活动可能持续到132 Ma.晚石炭世辉绿岩的发现,说明该时期海底是一种拉张环境,海底喷流作用可能与岩浆活动有密切的成因关系,为该时期形成大型矿床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4.
赵兵  刘登忠  陶晓风  马润则  胡新伟  王辉 《地质通报》2010,29(10):1633-1639
在西藏措勤县曲洛乡门缸错地区发现了侏罗纪地层,详细描述了实测的侏罗系剖面,将该套地层暂时命名为曲洛组。讨论了该组的岩石组合特征和沉积环境,认为主要为一套海陆过渡三角洲—滨岸泻湖相沉积。根据曲洛组中的双壳化石、古植物及孢粉组合特征将这套地层的时代确定为早侏罗世。措勤地区下侏罗统的发现为区域地质构造演化研究和矿产资源勘查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25.
众所周知鲳科鱼类均为重要的经济种类,在中国沿海仅见鲳属(Pampus)鱼类分布,而低鳍鲳属(Peprilus)和真鲳属(Stromateus)则分布于大西洋和东太平洋。本研究采用形态学和DNA条形码技术对海南、广西和广东水产品市场上出现的“南鲳”进行物种鉴定,同时下载该物种的COⅠ基因同源序列进行比较分析,并纠正GenBank中的错误序列。研究结果显示“南鲳”学名实为中间低鳍鲳(Peprilus medius),为冰冻进口货品,在我国沿海无该物种的分布报道,其与国内已知的6种鲳属鱼类在鳃耙、背鳍、臀鳍等外部形态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在COⅠ基因水平上与鲳属鱼类遗传距离为 0.138,分化于中新世晚期。本研究可为水产品市场种类鉴定提供借鉴,也为鲳科鱼类的研究和海洋鱼类分类学提供基础数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26.
昂青矿区位于昌都—芒康成矿带的玉龙—多霞松多铜钼金银多金属找矿靶区,是川西藏东三江地区最具经济价值的矿集区之一。通过多种分析研究手段,对矿区进行详查,研究矿床成矿作用,探讨矿床成因,对查明矿区主矿体空间展布形态及特征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7.
下古城花岗岩体分布于北祁连造山带南缘,岩性主要为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SiO2质量分数在58.78%~69.53%之间,Al2O3含量为14.30%~15.30%之间,A/CNK为0.86~1.08,属准铝质—弱过铝质,钙碱性—高钾钙碱性系列的I型花岗岩。整体上,具有低SiO2,高CaO、FeOT和MgO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稀土总量(ΣREE)为87.22×10-6~150.54×10-6,ΣLREE/ΣHREE为6.24~11.11,表明轻重稀土弱分异。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Pb、La等,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P、Ti等,说明下古城花岗岩主要由壳源物质部分熔融形成。锆石原位Lu-Hf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石英闪长岩的εHf(t)=-5.7~-0.7,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为1.51~1.83Ga,暗示源岩可能主要为中元古代增生的地壳物质。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结果表明,下古城石英闪长岩的侵位年龄为505.4±4.1Ma(MSWD=0.78,n=21),与北祁连造山带南缘的柯柯里花岗岩(512Ma~501Ma)、野马咀花岗岩(~508Ma)形成的地球动力学背景相似,均属于北祁连洋向南俯冲活动大陆边缘的岛弧环境。  相似文献   
28.
新疆拜城县波孜果尔A型花岗岩类岩体位于塔里木地台北缘及邻区的近东西向碱性侵入岩带上,主要岩石类型为霓石钠闪石英碱长正长岩、霓石钠闪碱长花岗岩、黑云母碱长正长岩。全岩SiO2=68.97%~74.14%,Na2O+K2O=9.67%~11.19%,Al2O3=13.72%~15.26%,Fe2O3=0.18%~1.41%,FeO=0.91%~1.51%,CaO=0.35%~0.63%。稀土元素总量较高,ΣREE=298×10-6~1286×10-6,平均706×10-6,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强烈的Eu负异常,呈“右倾海鸥型”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富Nb、Ta、Zr、Hf等高场强元素,亏损Ba、K、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Zr+Nb+Ce+Y=936×10-6~3684×10-6,平均1813×10-6。为A1型花岗岩。岩体形成于早二叠纪。锆石LA-ICP-MS U-Pb年龄为287.7~291.6Ma,平均289.8Ma,岩体形成后,在279.1~282Ma左右经历了后期热液流体的改造。锆石εHft)值为-6.3~9.0,两阶段模式年龄(tDM2)跨越古元古代晚期-新元古代中期,主要集中在中元古代。岩浆平均温度832~839℃,形成于非造山的板内构造环境,且具高温、无水、低氧逸度的成岩特点。该岩体具有壳幔混源的特点。  相似文献   
29.
西格拉花岗岩体位于祁连东部的米屈花岗岩带上,空间上呈NW-NWW向展布,岩体由花岗闪长岩-花岗岩-正长岩组成,主要岩性为花岗闪长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西格拉花岗闪长岩存在两期岩浆作用,年龄分别为465.6±6.5Ma、443.2±4.8Ma,其中,前者与祁连洋俯冲极性发生转变的时限(~463Ma)相近,而后者与祁连洋闭合的时间(~445Ma)相似。早期淡色花岗闪长岩具正铕异常(δEu=2.44),晚期暗色花岗闪长岩则为弱负/正铕异常(δEu=0.94~1.32),两者均显示出高Si、Al,富Na贫K,富集Ba、Sr、LREE,高Sr/Y值,低Y、HREE含量,亏损HFSE(Nb、Ta、Ti、P)的特征,与Martin et al.(2005)划分的高硅埃达克岩(HSA)相似。其源区可能均残留石榴子石、普通角闪石及少量金红石,而斜长石则大量参与部分熔融过程,推测早期花岗闪长岩的源区深度可能超过50km;整体上,由早期→晚期反映出加厚地壳减薄、地幔组分贡献增强的趋势;两者可能均为加厚下地壳物质部分熔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30.
哈尔郭勒玄武岩位于东昆仑南缘布青山地区。详细的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哈尔郭勒玄武岩可以分为碱性玄武岩和亚碱性玄武岩,其中碱性玄武岩的∑LREE=63.8×10-6~175.36×10-6,∑HREE=14.46×10-6~28.56×10-6,∑LREE/∑HREE=4.41~6.14,(La/Yb)N=4.14~6.71,(Ce/Yb)N=3.31~5.12,δEu=1.03~1.17,具有与洋岛玄武岩(OIB)相似的稀土配分模式;亚碱性玄武岩的∑LREE=11.07×10-6~29.95×10-6,∑HREE=12.56×10-6~25.41×10-6,∑LREE/∑HREE=0.88~1.54,(La/Yb)N=0.29~0.74,(Ce/Yb)N=0.37~0.77,δEu=1.02~1.22,具有正常洋中脊玄武岩(N-MORB)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这表明哈尔郭勒玄武岩是OIB与N-MORB的共生组合。布青山地区哈尔郭勒玄武岩中的OIB形成于洋脊附近的海山或洋岛环境,岩浆源区可能为EMⅡ型富集地幔;N-MORB形成于洋脊环境,起源于亏损地幔。哈尔郭勒玄武岩为布青山地区晚古生代存在洋盆提供了更充分的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