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5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92篇
测绘学   50篇
大气科学   84篇
地球物理   23篇
地质学   177篇
海洋学   67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23篇
自然地理   3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31.
利用地震切片解释古沉积环境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部分地球物理工作者对利用地震切片解释古沉积环境技术持有怀疑态度,提出了地震记录是地层波阻抗界面反射叠加的响应结果,直接用于地层沉积环境的解释有违其物理意义,认为只有对地震记录进行反演处理.生成波阻抗数据后,才可用于岩性或沉积环境解释。针对该观点存在的问题依据地震学理论,从三方面进行了辨析:①根据波动理论说明地震切片可用于岩性或沉积环境解释;②澄清薄互层地震响应切片地质意义不明确的疑惑;③切片技术应用的基本条件是要具有区域性的、普遍存在的能量均衡反射同相轴,以此轴为基准,研究其下伏地层的沉积情况。以具体实例展示了利用地震切片技术进行岩性体和古沉积环境解释效果.说明切片技术可以进行岩性体和古沉积环境解释的可行性,并给出了利用地震切片解释沉积环境的思路图。  相似文献   
432.
刘勇  李成名  王继周 《测绘科学》2008,33(6):136-138,49
依据主动数据库理论,针对当前GIS内部空间数据库维护和外部系统应用的情况,提出了主动数据库与GIS结合的必要性,比较了被动GIS和主动GIS的差异,讨论了空间数据库环境下的主动GIS的概念、特征,提出了研究内容和关键问题,设计了主动GIS的框架结构。  相似文献   
433.
全站型电子速测仪的出现给传统的测量工作带来了新的革命,其具有精度高、速度快的优点,特别其提供的一些特殊功能受到测量工作者的青昧.如何在实际工作中,合理运用全站仪,发挥其更大优势,是测量工作者面临的课题.本文针对悬高测量及悬高点高程问题进行了研究,给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为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34.
西藏珠穆朗玛峰地区三维地貌影像图及其地貌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勇  张胜雷 《地理学报》1998,53(5):438-444,T001
本文报告了西藏珠穆朗玛峰地区三维地貌影像图的制作过程,结合实地考察获取的结果对该地区的冰蚀地貌现象和过程,冰期划分问题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35.
日冕物质抛射(Coronal Mass Ejection,简称CME)和共转相互作用区(Corotating Interaction Region,简称CIR)是造成日地空间行星际扰动和地磁扰动的两个主要原因,提供了地球磁暴的主要驱动力,进而显著影响地球空间环境.为深入研究太阳风活动及受其主导影响的地磁活动的时间分布特征,本文对大量太阳风参数及地磁活动指数的数据进行了详细分析.首先,采用由NASA OMNIWeb提供的太阳风参数及地磁活动指数的公开数据,通过自主编写matlab程序对第23太阳活动周期(1996-01-01—2008-12-31)的数据包括行星际磁场Bz分量、太阳风速度、太阳风质子密度、太阳风动压等重要太阳风参数及Dst指数、AE指数、Kp指数等主要的地磁指数进行统计分析,建立了包括269个CME事件和456个CIR事件列表的数据库.采用事例分析法和时间序列叠加法分别对两类太阳活动的四个重要太阳风参数(IMF Bz、太阳风速度、太阳风质子密度、太阳风动压)和三个主要地磁指数(Dst、AE、Kp)进行统计分析,并研究了其统计特征.其次,根据Dst指数最小值确定了第23太阳活动周期内的355个孤立地磁暴事件,并以Dst指数最小值为标准将这些磁暴进一步分类为145个弱磁暴、123个中等磁暴、70个强磁暴、12个剧烈磁暴和5个巨大磁暴.最后,采用时间序列叠加法对不同强度磁暴的太阳风参数和地磁指数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分析表明,对于CME事件,Nsw/Pdyn(Nsw表示太阳风质子密度,Pdyn表示太阳风动压)线性拟合斜率一般为正;对于CIR事件,Nsw/Pdyn线性拟合斜率一般为负,这可作为辨别CME和CIR事件的一种有效方法.从平均意义上讲,相较于CIR事件,CME事件有更大的南向IMF Bz分量、太阳风动压Pdyn、AE指数、Kp指数以及更小的Dstmin.一般情况下,CME事件有更大的可能性驱动极强地磁暴.总体而言,对于不同强度的地磁暴,Dst指数的变化呈现出一定的相似性,但随着地磁暴强度的增强,Dst指数衰减的速度变快.CME和CIR事件以及其各自驱动的地磁暴事件有着很多不同,因此,需要将CME事件驱动的磁暴及CIR事件驱动的磁暴分开研究.建立CME、CIR事件及地磁暴的数据库以及获取的统计分析结果,将为深入研究地球磁层等离子体片、辐射带及环电流对太阳活动的响应特征提供有利的帮助.  相似文献   
436.
正随着倾斜摄影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内外对三维模型的快速制作进行了大量研究,但目前大多仍停留在大范围较粗糙三维场景的制作上,无法真正做到三维模型的精细化、单体化制作。本文基于中海达无人机搭载倾斜摄影相机快速获取大范围、高分辨率的多视影像数据,利用DP-Smart软件快速获得测区三维场景,通过DP-Modeler软件实现单体化精细建模,实现了大范围三维精细模型的快速制作。一、中海达无人机倾斜摄影系统  相似文献   
437.
TTG岩石构造组合(或岩类)表征洋壳俯冲作用。本文提出TTG岩类的4个亚类:(1)镁安山岩系列(MA)低压型TTG亚类,形成于非常年轻和很热的洋壳俯冲,压力≤1 500~1 600 MPa,深度≤50~60 km,例如活动洋中脊俯冲的板片窗的边缘;(2)镁安山岩系列(MA)高压型TTG亚类,形成于比较年轻和较热的洋壳俯冲,压力≥1 500~1 600 MPa,深度≥50~60 km;(3)低镁(或非镁)安山岩系列(LMA)低压型TTG亚类,形成于洋内弧下地壳,压力≤1 500~1 600 MPa,深度≤50~60 km;(4)低镁(或非镁)安山岩系列(LMA)高压型TTG亚类,形成了大陆边缘弧山根带,压力≥1 500~1 600 MPa,深度≥50~60 km。对TTG岩类4个亚类的研究,并结合对无TTG形成的老的冷的俯冲带洋壳和冷的弧地壳以及幔楔有无岩浆产生等方面的研究,可以重建岩浆弧的壳幔结构和热结构,进而可为与洋俯冲有关的成矿作用提供地质背景。  相似文献   
438.
<正>1问题提出在自然科学研究中,为了阐明无数单独个体的共性和个性,对其开展分类研究极为重要,它可以使十分复杂的结构得以简化进而获取有规律性的结果.有鉴于此,与其他自然科学的分类研究一样,金和铜矿床类型的划分不仅是成矿理论研究的永恒主题之一,  相似文献   
439.
地理信息Web检索系统体系结构、原理及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地理信息Web检索系统的含义、体系结构及基本原理,并重点阐述地理信息检索系统的发展,包括该领域两个重要的研讨会:GIR和GeoCLEF;讨论了地理信息Web检索系统与Google Maps等通用地理类搜索工具的区别,并对一个有代表性的地理信息Web检索系统SPIRIT做了详细说明;指出地理信息Web检索系统目前面临的挑战包括:地理本体的建立,页面地理信息的抽取,空间索引的建立,主题和空间双重搜索模型的运用,搜索结果的排序及搜索结果的地图可视化。  相似文献   
440.
何苗  张利伟  刘勇  李廷栋  张武 《地质通报》2017,36(6):1032-1042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三叠系沉积体系划分与沉积环境演化是新疆地区值得探讨的2个问题,其中沉积微相的研究对恢复古环境及油气有利相带的预测有着重要的意义。综合运用露头、岩心、测井、地震资料,认为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三叠系为冲积扇-扇三角洲,河流-三角洲和湖泊三类体系的组合,冲积扇-扇三角洲体系主要发育辫状河道、砂(砾)质漫滩等微相,河流-三角洲体系包含砂质和砂砾质辫状河,该体系进一步划分为分流河道、心滩、河漫滩、河漫湖、河漫沼泽等微相,湖泊体系以滨浅湖泥为主。此外,孢粉及C、O同位素分析显示,克拉玛依组上段所属时代为中三叠世,且盆地西北缘在三叠纪处于陆相环境。早—晚三叠世,盆地由干旱炎热的亚热带气候逐渐转为潮湿温暖适宜植被生长的温带气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