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63篇
测绘学   28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17篇
地质学   203篇
海洋学   18篇
天文学   13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0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非饱和土水力学参数包括土-水特征曲线和渗透函数是非饱和土研究的重要内容。鉴于传统的测试方法耗时较长,提出了能够快速测定非饱和土水力学参数的一步流动方法和动态多步流动方法,并利用联合测试系统分别开展流动试验。通过对比分析,这两种方法得到的试样平衡态土-水特征曲线均与实测值接近,并且有效地避免了由于测试时间较长高压气体通过水流在陶土板背面析出的问题。一步流动方法比动态多步流动方法需要的时间短,但反算得到的土-水特征曲线与实测值的接近程度不如动态多步流动方法,因此,动态多步流动方法要优于一步流动方法。  相似文献   
72.
赵兵  伊海生等 《地质通报》2002,21(11):749-755
详细描述了北羌塘乌兰乌拉湖地区白垩纪地层剖面,将区内白垩系划分为错居日组和桑恰山组。沉积相分析表明,乌兰乌拉湖地区错居日组主要为冲积扇至河流相沉积,岩性及厚度变化较大,而桑恰山组为湖泊、湖三角洲至河流相沉积。初步认为错居日组为早日垩世地层,桑恰山组为早白垩世晚期至晚白垩世地层。  相似文献   
73.
将青藏高原北部祖尔肯乌拉山一带,广泛分布的一套近水平熔岩被状产出的、同位素年龄为古近纪始新世中晚期的中酸性熔岩(岩性主要为安粗岩、粗面岩、橄榄玄粗岩夹火山角砾岩),新建为正式组级岩石地层单位祖尔肯乌拉山组,指定了正层型和副层型剖面,并进行了详细描述。  相似文献   
74.
青藏高原北部可可西里盆地是高原腹地最大的新生代沉积盆地,保存着丰富的古气候变化信息。本文通过对早渐新世雅西措群中下部350m厚沉积的沉积学、旋回地层学、古地磁学和粘土矿物学分析,揭示可可西里地区在早渐新世31.30~30.35Ma期间的气候变化历史。结果表明,可可西里地区在早渐新世气候条件总体上寒冷干旱,可能是受渐新世最早期全球变冷变干气候事件的影响。其中,31.05~30.75 Ma期间气候相对温暖潮湿,构造活动强烈;31.30~31.05和30.75~30.35 Ma期间气候寒冷干旱,构造活动相对较弱。而且,高分辨率古气候变化记录的频谱分析显示偏心率、斜率和岁差天文周期,表明可可西里地区早渐新世气候变化既受构造作用控制,也受地球轨道周期性运动控制。  相似文献   
75.
76.
长江源地区近南北走向的地堑构造是该区现今最为显著的构造现象,也是青藏高原迄今发现的同类构造发育的最北部地区.长江源地区地堑构造包括温泉、常错、当拉错纳玛和沱沱河4个规模较大的近南北向地堑.断层年代学和断陷盆地沉积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伸展变形至少自中新世末-上新世初就已开始,对长江源地区现今的地貌格局、水系型式具有显著的制约作用.长江源区主要水系是沿南北走向的地堑构造和正断层侵蚀发育而成的.青藏高原新生代伸展地堑构造是高原经历早期地壳强烈缩短变形之后,在深部动力学机制作用下快速隆升的产物.  相似文献   
77.
对采自藏北可可西时地区中新世湖相油页岩样品进行了有机岩石学和分子地球化学实验分析,目的是通过生物分子生态学方法重建古湖泊系统的演化。两个层次油页岩抽提沥青的GC-MS和GC-IRMS分析表明,剖面下部的油页岩和泥质岩富含β胡萝卜烷和伽马蜡烷,沉积环境是一个水体分层的咸水古湖泊系统。色谱-质谱分析中检出的短链正构烷烃来自于水生生物,而以奇数碳C29为主峰且奇偶优势明显的长链(C23-C31)正烷烃是C3型陆生高等植物输入的。植烷和姥鲛烷被解释为来自生活在透光带上部的藻类和蓝细菌,β胡萝卜烷可能与栖居于透光带下部的喜盐性古细菌及光合细菌有关,藿烷和莫烷代表生活在氧跃面或缺氧底层水中的甲烷菌和化学自养细菌群落。作者发现上部层位油页岩比下部油页岩明显富集^13C,干酪根δ^13C高达-17.76‰,正烷烃单体碳同位素δ^13C平均值为-21.97‰,主峰nC23的δ^13C值可达-15.01‰。经对比证实,这种罕见的^13C 异常是C4型植被或绿藻Botryococcus突然繁盛引起的,这预示着中新世末青藏高原隆升可能达到临界高度,古湖泊生态系统随着气候变化发生了转型和更新。  相似文献   
78.
桂西南地区三叠系沉积型锰矿床成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青  伊海生  周凯 《沉积学报》2017,35(6):1144-1157
桂西南地区锰矿床资源富集并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然而目前有关该区三叠系主要沉积地层的地层格架划分尚较薄弱且鲜有探讨。利用桂西南地区东平锰矿区四口钻孔的自然伽马测井曲线进行去趋势、高通滤波处理以及累计残差计算等方法,对桂西南地区含锰岩系进行了旋回地层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含锰岩系下三叠统北泗组共可划分为四个海进-海退旋回层序,碳酸锰矿层发育的旋回层序位置主要出现于各旋回层序内海退沉积序列中,并位于旋回层序内海退-海侵界面附近,锰矿沉积主要发生在相对海平面由缓慢下降至逐渐上升的时期的转换时期。综合研究区锰矿形成的海平面变化、古地理条件、锰质来源、氧化还原条件等特征的基础上,笔者提出了研究区锰矿成因模式,即具有地理隔绝形式的、并由同生断裂控制的"局限海"台盆相碳酸锰矿沉积模式,碳酸锰矿的形成主要经历以下3个阶段:1)海平面下降-氧化锰矿物形成阶段;2)海平面上升-氧化锰矿物转化碳酸锰矿物阶段;3)最高海泛面-少量碳酸锰矿物发育阶段。该研究成果可为桂西南地区今后锰矿勘探工作中的地层分析、建立区域内高频层序单元格架及锰矿成因等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79.
李勇  伊海生 《地质论评》1999,45(6):628-628
羌塘盆地位于青藏高原北部,为高寒缺氧的无人区,侏罗系大面积分布,三叠系零星分布,呈断块状产出,地层残缺不全,其中所含双壳、腕足、珊瑚、水螅类的时代跨度大,部分可延入侏罗纪。羌塘盆地中部晚三叠世地层由西藏区调队(1986)以肖茶卡剖面为代表命名为肖茶卡群,后改称为组,该组由下部砂砾岩段、中部碳酸盐岩段和上部砂泥岩段卡句成,时代定为晚三叠世,但缺乏晚三叠世代表分子,本文暂将其称为中部混积岩型肖茶卡组;随后在盆地的中北部照沙山、菊花山、甜水河等地发现岩性以碳酸盐岩为主的肖茶卡组,亦缺乏晚三叠世代表分子,本文暂将其称为中北部的碳酸盐型肖茶卡组。 笔者在北部的藏夏河、雪环湖和明镜湖等地发现一条呈近东西向断续分布的浊积岩相带,并在其中发现晚三叠世  相似文献   
80.
随着GPS技术的飞速前进,利用网络RTK技术建立的连续运行卫星定位系统已成为GPS应用的发展热点之一。本文介绍了CORS系统的特点,叙述了CORS-RTK与全站仪在房屋竣工测量中的应用,结合实例通过对比分析,说明了与常规竣工测量方法相比,运用CORS-RTK和全站仪进行测量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