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80篇
  免费   1748篇
  国内免费   1295篇
测绘学   499篇
大气科学   1470篇
地球物理   1539篇
地质学   3354篇
海洋学   739篇
天文学   296篇
综合类   631篇
自然地理   795篇
  2025年   6篇
  2024年   123篇
  2023年   139篇
  2022年   268篇
  2021年   319篇
  2020年   276篇
  2019年   275篇
  2018年   272篇
  2017年   273篇
  2016年   349篇
  2015年   280篇
  2014年   337篇
  2013年   336篇
  2012年   309篇
  2011年   351篇
  2010年   355篇
  2009年   331篇
  2008年   295篇
  2007年   281篇
  2006年   236篇
  2005年   221篇
  2004年   176篇
  2003年   196篇
  2002年   214篇
  2001年   208篇
  2000年   224篇
  1999年   343篇
  1998年   338篇
  1997年   334篇
  1996年   246篇
  1995年   230篇
  1994年   213篇
  1993年   184篇
  1992年   143篇
  1991年   131篇
  1990年   83篇
  1989年   81篇
  1988年   84篇
  1987年   47篇
  1986年   50篇
  1985年   36篇
  1984年   38篇
  1983年   24篇
  1982年   22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15篇
  1979年   1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对钻井资料较少的莺歌海盆地某气田采用流体相控属性建模,利用叠前纵横波速度比反演预测储层含气性和储层测井综合解释成果,用随机模拟方法建立储层的流体相模型;用流体相模型进行间接相控,建立了用波阻抗约束的随机模拟孔隙度模型,解决了浅层气藏由于受含气效应影响导致模拟的气层孔隙度偏高而难以正确反映储层物性分布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求得连通因子平面分布,勾出孔隙度分隔带,解释了研究区压力和气体类型分区特征。  相似文献   
122.
论底苏铅锌矿床的“双源”沉积改造成矿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底苏铅锌矿床是近年来发现的。该矿床具“双源”沉积改造特征。同生沉积成岩成矿阶段同时存在海底热水和正常海水沉积作用,形成热水沉积矿石及矿源层。大气降水热液改造成矿阶段,大气降水沿岩石裂隙下渗被加热并淋滤早期沉积矿石及矿源层中的Pb、Zn,使之以[PbCl02]、[ZnCl02]迁移,当含矿热液运移至有利构造部位时,Pb、Zn络合物交代地层中的黄铁矿或被有机质还原而再沉淀成矿。本文在矿床地球化学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底苏铅锌矿床的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23.
河流深槽沉积体是河流沉积的一种特殊沉积体。辽河坳陷第三纪断裂活动强烈,火山岩广泛分布,形成了独特的地貌条件,具备形成河流深槽沉积体的地质条件。本文以辽河坳陷东部凹陷大25井区为例,对河流深槽沉积体的成因及特征进行探讨,证实了大25井区巨厚砂砾岩沉积是河流在火山岩古地形的限制下发生急转弯,在其变曲河段的深槽中沉积的深槽沉积体。该沉积体中发育良好的储集空间,有利于油气储集。该类储集体的发现,丰富了辽河坳陷的储层类型,为油气勘探提供了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124.
山东黑旺铁矿裂隙岩溶水供排结合的多种数学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黑旺铁矿位于山东省淄博市境内,是年开采能力达几十万吨的露天矿。矿层位于中奥陶统的石灰岩中,为一多年平均日排水量达6.12万m3/d的大水矿山。矿山所排出的水未受污染,但一直未得到很好的利用。矿山下游约10km处为一特大型的大武水源地,该水源地已超采,并且部分遭受污染。因此,该矿水的供排结合研究,对于缓解淄博市的供水矛盾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用逐步回归分析和多维时间序列分析,找出矿坑充水的主要因素,并预测矿坑涌水量;用有限元法计算允许开采量,预报矿山闭坑前后的水位;评价供水后的环境影响并提出水源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5.
为了得到金属尖端在发生电晕放电时尖端处的电场强度,该文首先采用实验室实验得到不同高度、不同形状、不同材质的金属尖端发生电晕放电时的环境电场阈值;再采用有限元法计算二维泊松方程,得到尖端处电晕触发阈值,由此得出以下结论:环境电场阈值随金属尖端高度的增大基本呈线性减小趋势,随着尖端越来越尖,环境电场阈值呈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高度、形状对金属物尖端处电晕触发阈值无影响,尖端处电晕阈值为定值;给出尖端处电晕触发阈值为158.75 kV·m-1与空间分辨率的拟合公式,可为今后电晕放电数值模拟中判断电晕放电的起始时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6.
改进的灰色预测模型在地面沉降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地面沉降这一复杂系统中,既含有已知的又古有未知的或非确定的信息,可以作为一个灰色系统来研究.本文针对地面沉降的下沉曲线非线性特征,提出用一种基于残差灰色预测模型对地面沉降量时间序列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改进后的灰色预测模型,预测精度得到了提高,在沉降量比较大和水准点比较稀少的地区,利用此模型预测地面沉降可减少地面沉降监测经费,并能实时提供地面沉降预警信息.  相似文献   
127.
区域化探资料在提高农作物产量上的应用成果   总被引:8,自引:9,他引:8  
1991年,利用冀东地区已有1:20万区域化探资料,进行了在农业中的开发应用研究,在此基础上,选择区内微量营养元素和有益元素缺乏区,开展了增施微量元素Zn、Mn、Mo、B和Co肥料提高水稻、玉米、花生和苹果产量的应用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增施微肥后,水稻、玉米、花生产量提高,平均增产10%以上,亩增收入平均40元以上,苹果增产30%以上,亩增收入大于1000元,增产效果和经济效益是明显的。这项成果如在整个冀东地区推广,其经济效益将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128.
The Huaniushan granite is located at the Beishan orogenic belt, northwestern China. At the contact zone between the granite and marble, a hydrothermal Pb-Zn and skarn Au deposit is formed. LA-ICP-MS zircon U-Pb dating yielded a weighted mean 206Pb/238U age of 229.5±2.6 Ma (MSDW=0.93) for the Huaniushan granite, imply-ing its Late Triassic intrusion. Geochemistry analyses show that the Huaniushan granite is enriched in Si, K, Na, and REE, and depleted in Mg and Ca, with contents of SiO2 (70.8% to 74.4%), Na2O+K2O (8.8% to 10.2%), CaO (0.93% to 1.44%), and MgO (0.14% to 0.48%). REE is characterized by obvious negative Eu anomaly. Rb, Th, U, K, Pb, Nb, Zr and Hf elements are rich in the granite while Ba, Sr, P, Ti and Eu are deplete. The granite has a high (Zr+Nb+Ce+Y) abundance and 104 Ga/Al ratios. Petrology, major and trace elements data all indicate that the Hua-niushan granite is A-type granite which intruded in a post-collisional extensional tectonic setting. The magma was dominantly sourced from partial melting of crustal intermediate-felsic igneous rocks. Intensive magmatic activities and Au-Cu-Mo mineralization occurred throughout the Beishan orogenic belt during the period from ca. 240 to 220 Ma.  相似文献   
129.
云贵高原喀斯特瀑布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正> 云贵高原的喀斯特极为发育,瀑布数以千计,有许多瀑布的成因与喀斯特河流演化密切相关。我们将那些与喀斯特过程有直接或间接关系者称为喀斯特瀑布,作为河流喀斯特(Fluvial karst)进行研究。自W·M·Davis“峡谷与瀑布”一文发表(1884)以来,一百年内虽有一些瀑布分类方案先后提出(Lobeck,1939;姜达权,1958;Schwarzhach,1967;Monkhouse,1970),但很少论及喀斯特造瀑问题。直到近年,喀斯特瀑布这一术语才明确提出(关玉华,1979;张英骏等,1979、1982;杨汉奎1981)。由于它是喀斯特区的良好水资源(水利与水能),有的又是优美的风景资源,并且对于区域喀斯特研究有相当的意义,故有必要研究。   相似文献   
130.
The structural feature shown on a remote sensing image is a synthetic result ofcombination of the deformations produced during the entire geological history of an area.Therefore, the respective tectonic stress field of each of the different stages in the complexdeformation of an area can be reconstructed in three steps: (1) geological structures formed atdifferent times are distinguished in remote sensing image interpretation; (2) structuraldeformation fields at different stages are determined by analyzing relationships betweenmicrostructures (joints and fractures) and the related structures (folds and faults); and (3)tectonic stress fields at different stages are respectively recovered through a study of the featuresof structural deformation fields in different periods. Circular structures and related circlular and radial joints are correlated in space to con-cealed structural rises. The authors propose a new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a natural model ofthe concealed structural rises and calculating the tectonic stress field by using quantitative dataof the remote sensing information of circular structures and related linear structur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