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059篇 |
免费 | 994篇 |
国内免费 | 1318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89篇 |
大气科学 | 1190篇 |
地球物理 | 1530篇 |
地质学 | 2366篇 |
海洋学 | 669篇 |
天文学 | 234篇 |
综合类 | 566篇 |
自然地理 | 62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0篇 |
2023年 | 93篇 |
2022年 | 221篇 |
2021年 | 284篇 |
2020年 | 181篇 |
2019年 | 268篇 |
2018年 | 290篇 |
2017年 | 255篇 |
2016年 | 304篇 |
2015年 | 255篇 |
2014年 | 336篇 |
2013年 | 262篇 |
2012年 | 300篇 |
2011年 | 301篇 |
2010年 | 304篇 |
2009年 | 280篇 |
2008年 | 287篇 |
2007年 | 268篇 |
2006年 | 234篇 |
2005年 | 193篇 |
2004年 | 149篇 |
2003年 | 189篇 |
2002年 | 161篇 |
2001年 | 132篇 |
2000年 | 170篇 |
1999年 | 196篇 |
1998年 | 200篇 |
1997年 | 180篇 |
1996年 | 162篇 |
1995年 | 172篇 |
1994年 | 136篇 |
1993年 | 141篇 |
1992年 | 96篇 |
1991年 | 61篇 |
1990年 | 55篇 |
1989年 | 52篇 |
1988年 | 45篇 |
1987年 | 43篇 |
1986年 | 26篇 |
1985年 | 16篇 |
1984年 | 11篇 |
1983年 | 8篇 |
1982年 | 9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6篇 |
1979年 | 1篇 |
1978年 | 3篇 |
1977年 | 4篇 |
1976年 | 1篇 |
1958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3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南黄海西侧的江苏海岸近岸区域,素以地形复杂、潮流强劲、悬沙输运剧烈著称,但是较长期的同步潮位和潮流观测数据仍然缺乏,尤其是在近岸(20 km)浅水(20 m)区域。2014年1月在大丰港附近开展了连续潮位和潮流观测,获得的数据揭示了一系列特征。此地潮汐潮流为正规半日潮,浅水分潮显著。平均潮差为3.05 m,最显著的两个分潮为M2和S2分潮,振幅分别为1.45 m和0.52 m。潮流最显著的半日分潮M2分潮和最显著的浅水分潮M4分潮在沿岸方向上振幅分别为0.84m/s和0.12m/s,在跨岸方向上振幅分别为0.24 m/s和0.01 m/s,沿岸方向占绝对优势。潮波的沿岸传播介于前进波和驻波之间,驻波的特征稍强。M2分潮潮流椭圆最大流(长轴)方向为南偏东7.4°。存在冬季沿岸向北的余流,垂向平均值的大小为2.2 cm/s。以上潮汐潮流特征为该区域海洋物质输运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2.
Liaqat Ali Abdur Rashid Seema Anjum Khattak Xubo Gao Shah Jehan Asif Javed 《国际泥沙研究》2021,36(5):656-667
The objective of the current study was to assess the contamination of potentially toxic metals (PTMs) in weathered surface sediment, along stream tributaries, and surrounding area of the river Chitral, Shyok suture zone district Chitral, Pakistan. To understand the geochemical features of 113 sediment,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Mirkhani and Drosh area. Then, different statistical tools including the geo-accumulation index (Igeo), cluster analysis (CA),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 and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ERA) were used to unravel the origin, intensity, and exposure level of PTMs to control risk and restore the ecosystem within the study area. The results for the PTMs namely nickle (Ni), chromium (Cr), copper (Cu), cadmium (Cd), lead (Pb), zinc (Zn), and cobalt (Co) in Mirkhani and Drosh were in the following ranges: 10–150, 15–210, 15–250, 0.08–1.00, 10–70, 76–240 and 14–51; and 13–240, 17–210, 15–150, 0.08–0.60, 7–140, 47–150 and 13–36 mg/kg, respectively. In consequence, the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caused by Pb, Ni, Cu, Co, Cr, and Zn is reflected by the percentages of samples with an ecological risk index (ERI) greater than one which were 100%, 91%, 100%, 100%, 92%, and 100%, respectively. However, the overall mean decreasing order of ecological risk of PTMs in the district Chitral was Pb > Ni > Cu > Co > Cr > Zn > Cd. Moreover, the PCA yielded 78% variability which indicated that mineral prospect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ontamination of sediment. Furthermore, the mineral phases of Pb and Zn suggested supersaturation, while that for Cd revealed unsaturation. The results of Igeo, ERI, and CA indicated contamination of PTMs in the study area. The ERI value of Pb, Ni, Cu, Co, Cr, and Zn was higher than 1 suggesting an ecological risk in the study area. Moreover, the current study showed the dominance of geogenic contamination with major contributions from ultramafic rock and known mineral prospects. Therefore, contaminated sediment of the Shyok suture zone is extremely detrimental to the aquatic ecosystem of the study area. 相似文献
23.
24.
1971—2000年我国东部地区雷暴、冰雹、雷暴大风发生频率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提要:应用1971—2000年华北、华中、华东各省1084个站的地面天气现象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江南(31°N以南)、江淮和黄淮(31°~37°N)及黄河以北(37°N以北)雷暴、冰雹和雷暴大风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雷暴、冰雹、雷暴大风发生频率呈减少趋势。其中江南地区雷暴年代际递减更明显,黄河以北地区冰雹年代际递减最明显,而雷暴大风在三个区域的年代际递减均明显。雷暴大风常与冰雹伴随发生,高原和山地多于平原,高值区位于华北北部和内蒙古中部。对流性天气的减少与水汽和动力条件的减弱有关系。包含热力、动力和水汽条件的综合指数SWEAT无论在空间分布上,还是在30年的演变趋势上,均与对流性天气的分布和演变趋势表现出相似的特征。 相似文献
25.
中国地区云对地气系统太阳短波吸收辐射强迫的气候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利用地球辐射平衡试验(ERBE)和国际卫星云气候计划(ISCCP)提供的总云量、行星反射率资料,计算并分析了我国年、月平均云对地气系统太阳短波吸收辐射的强迫及其敏感性系数,揭示了它们之间的关系,最后绘制了地气系统短波辐射云强迫的全国分布图。结果表明:我国地气系统短波辐射云强迫及其敏感性系数都与总云量有较好的非线性相关,呈幂指数形式,且季节变化明显。短波辐射云强迫的地理分布与总量配合较好。 相似文献
26.
27.
28.
利用全国664站1961—2012年逐日霾观测资料、降水量、平均风速和最大风速资料,分析中国霾日数变化特征及其气候成因。结果表明:我国年霾日数分布呈明显东多西少特征,中东部大部地区年霾日数在5~30 d,部分地区超过30 d,西部地区基本在5 d以下。霾日数主要集中在冬半年,冬季最多,秋季和春季次之,夏季最少,12月是霾日数最多的月份,约占全年霾日数的2成。我国中东部地区冬半年平均霾日数呈显著的增加趋势(1.7 d/10a),霾日数显著增加时段主要在1960年代、1970年代和21世纪初,在1970年代初和21世纪初发生了明显均值突变。从区域分布来看,华南、长江中下游、华北等地霾日数呈增加趋势,而东北、西北东部、西南东部霾日数呈减少趋势。持续性霾过程增加,持续时间越长的霾过程比持续时间短的霾过程增加更为明显。不利的气候条件加剧了霾的出现。霾日数与降水日数在中东部地区基本以负相关为主,中东部冬半年降水日数呈减少趋势(-4 d/10a),表明降水日数的减少导致大气对污染物的沉降能力减弱。另一方面,霾日数与平均风速和大风日数以负相关为主,而与静风日数则以正相关为主,冬半年平均风速和大风日数减小,静风日数增加,表明风速减小导致空气中污染物不易扩散,从而更易形成霾天气。 相似文献
29.
30.
介绍了20世纪70年代江源地区的测图情况,指出沱沱河正源纳钦曲是兰州军区测绘部队1974年发现并测图。论述了认定河源诸项标准的由来,指出确定河源不可随意择取认定标准和确定主次。对三源说提出了质疑:沱沱河源于尕恰迪如岗雪山群东南侧两初始冰川,而非姜古迪如南侧冰川;认为把楚玛尔河定为长江的北源,既不符合实际,又搞乱了水系的干支名系关系,并出现多个源头,有违发源地的地域慨念。依江源数十条源流形成的密集扇形分布水系,提出长江发源地应表述为:源于唐古拉山脉北麓。按照认定河源的诸项标准,对长江诸源进行了分析与比量,当曲各项均为最优,认为当曲才是长江正源,源于霞舍日啊巴山峰东侧的多朝能谷地。指出量算长江的精确长度,应顾及诸多因素并建议重新量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