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5690篇 |
免费 | 27038篇 |
国内免费 | 1529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1180篇 |
大气科学 | 8291篇 |
地球物理 | 11061篇 |
地质学 | 41716篇 |
海洋学 | 11878篇 |
天文学 | 705篇 |
综合类 | 4992篇 |
自然地理 | 820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25篇 |
2024年 | 2218篇 |
2023年 | 2521篇 |
2022年 | 4076篇 |
2021年 | 4639篇 |
2020年 | 4017篇 |
2019年 | 4419篇 |
2018年 | 3938篇 |
2017年 | 3733篇 |
2016年 | 3776篇 |
2015年 | 4348篇 |
2014年 | 4109篇 |
2013年 | 4912篇 |
2012年 | 5376篇 |
2011年 | 5267篇 |
2010年 | 5275篇 |
2009年 | 4853篇 |
2008年 | 4913篇 |
2007年 | 4629篇 |
2006年 | 4392篇 |
2005年 | 3754篇 |
2004年 | 2892篇 |
2003年 | 2002篇 |
2002年 | 2111篇 |
2001年 | 1923篇 |
2000年 | 1510篇 |
1999年 | 702篇 |
1998年 | 249篇 |
1997年 | 172篇 |
1996年 | 142篇 |
1995年 | 92篇 |
1994年 | 89篇 |
1993年 | 79篇 |
1992年 | 83篇 |
1991年 | 67篇 |
1990年 | 85篇 |
1989年 | 40篇 |
1988年 | 29篇 |
1987年 | 35篇 |
1986年 | 43篇 |
1985年 | 40篇 |
1984年 | 43篇 |
1983年 | 37篇 |
1982年 | 28篇 |
1981年 | 24篇 |
1979年 | 29篇 |
1978年 | 19篇 |
1977年 | 15篇 |
1957年 | 19篇 |
1954年 | 30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71.
德州市深层地下水人工回灌试验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州市德城区由于长期开采深层地下水,引起了水位区域性大幅度下降,形成了大面积地下水降落漏斗,并产生了地面沉降等不良地质环境问题。为保护德州市地质环境和深层地下水资源,于2002年开展了深层地下水人工回灌试验。根据回灌试验成果和深层地下水目前开采强度推算,利用德城区现有部分(65%)深机井在丰水季节进行人工回灌,单井回灌量保持1200m3/d,每年保持90d的回灌时间,回灌量可达到1080×104m3/a,可增可采资源量675×104m3/a。因此开展人工回灌可以有效地补给地下水源,解决深层地下水资源枯竭问题。 相似文献
172.
喀斯特城市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对地表温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桂林喀斯特城市的快速扩展、地表植被覆盖度的变化,城市热岛现象越来越明显。以桂林1989-2006年5景TM/ETM遥感图像为数据源,利用遥感归一化植被指数反演植被覆盖度Pv,利用Qin单窗算法反演地表温度ts,分析Pv空间和时间变化对ts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空间上ts随Pv的提高而降低,呈明显负相关关系。在时间上Pv<0.2面积比例逐年增加,1989年7.8%、1991年15.2%、2000年20.7%、2005年21.1%、2006年22.7%;而Pv≥0.7面积比例逐年减少,1989年49.2%、1991年27.4%、2000年27%、2005年16.5%、2006年11.1%。其导致地表温度高于茂密林地表面温度的比率z>20%的高温像元比例逐年上升;而z≤10%的低温像元比例逐年下降,1989年28.9%、1991年25.4%、2000年23.7%、2005年22.2%、2006年20.4%。植被覆盖的喀斯特山峰呈现显著的凉岛现象,从而调节喀斯特城市气候环境。 相似文献
173.
从洋壳俯冲到陆壳俯冲和碰撞:来自羌塘中西部地区榴辉岩和蓝片岩地球化学的证据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羌塘中部晚三叠世低温/高压变质带是目前青藏高原内部延伸规模最大的高压变质带,但大量关键高压变质岩石出露地区地球化学资料匮乏,严重制约了对高压变质带原岩建造以及构造演化的全面认识。本文以羌塘中西部地区尚无地球化学资料的果干加年山榴辉岩和红脊山蓝片岩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系统的地球化学以及原岩恢复工作。研究表明,果干加年山榴辉岩呈透镜状产于围岩石榴石多硅白云母片岩和少量大理岩中,其原岩为亚碱性玄武岩,具有较低的稀土总量(∑REE=51.19×10-6~59.43×10-6)和轻稀土亏损的特征[(La/Yb)N=0.59~0.70],不具有Nb、Ta、Ti的亏损,与典型的N-MORB特征一致,暗示其原岩可能来源于亏损的地幔源区,形成于洋中脊环境。红脊山地区基性蓝片岩的原岩为碱性玄武岩-亚碱性玄武岩,具有高的TiO2(2.97%~4.14%)和P2O5(0.29%~0.48%)含量,富集轻稀土元素[(La/Yb)N=6.10~11.6]和高场强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类似于OIB。但是这些基性蓝片岩与大量的陆源碎屑岩伴生产出,且具有明显的硅铝质上地壳物质混染的特征,与南羌塘地区二叠纪大陆板内基性岩墙的产出特征以及地壳混染特征一致,可能是其俯冲消减的产物。通过本文研究结果并结合区域内已识别出的E-MORB型洋壳和洋岛/海山物质深俯冲的证据,我们认为羌塘中部晚三叠世高压变质带以洋壳物质深俯冲为主,同时亦保留了部分陆壳物质俯冲的证据,暗示大洋向北俯冲消减结束之后,又牵引至少一部分南羌塘北缘陆壳物质经历了随后的俯冲过程。 相似文献
174.
为了加强珠三坳陷珠江组的油气勘探理论,笔者从层序格架、岩芯特征、有孔虫分布、岩石类型及岩性组合等方面,分析珠三坳陷及周缘珠江组三个层序的沉积特征及沉积演化规律:从S50--S60~S40--S41层序,岩芯特征呈现规律性变化,砂岩粒度减小、分选性增强,水动力条件从强-较强-弱转变;有孔虫丰度变化从零星中低值--连续中高值--连续中值,水深从浅-深-较深,神狐隆起从局部出露到完全沉没。古珠江三角洲及海南隆起—粤桂隆起物源三角洲是S50-S60及S41-S50层序的重点沉积体系。从S50-S60~S40-S41层序,古珠江三角洲规模从"大--中--小"依次演变,海南隆起—粤桂隆起物源三角洲呈"大-大-小/无"变化,浅海迅速扩张,仅半深海分布较稳定。 相似文献
175.
西藏尼玛县达查金矿床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西藏达查金矿的成矿物质来源问题一直存在很大的争议。达查金矿床矿物中硫、铅、硅同位素及包裹体水中的氢、氧同位素研究表明 ,矿区内黑色炭质板岩、浸染状黄铁绢英岩化闪长玢岩和石英黄铁矿脉中的δ3 4SCDT值分布范围为 1 1‰~ 1 6‰ ,平均为 1 4‰ ,与陨石硫或深源岩浆硫接近。地层铅、岩浆岩铅和矿石铅在构造模式图上主要落在造山带线附近。石英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 44 0 8~ 5 0 1 8℃ ,δDV -SMOW 值为 - 12 6‰~ - 98‰ ,δOV -SMOW 在 2 0 8‰~ 8 84‰之间 ,为典型的岩浆水 ;矿石中热液石英的硅同位素δ3 0 SiNBS -2 8 值的极差主要集中在 - 0 5‰~- 0 6‰之间 ,与成矿密切相关的硅质可能来源于基性或中基性岩浆岩。岩金矿的成矿物质可能有 3个主要的源区 :一是木嘎岗日群第二、三岩组 ,该岩组的海底热水沉积物含有大量的成矿物质 ;二是深部隐伏的原来特提斯海底的基性或中基性岩浆岩 ,它是金与硅的主要供给者 ;三是本区的中酸性岩浆岩 ,它是多种成矿物质最终集中成矿的主要中介。本区的成矿流体主要为受到大气降水或海水强烈改造的岩浆热液 相似文献
176.
东昆仑祁漫塔格地区花岗岩类时空变化的构造控制——来自钾钠含量变化的证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系统收集东昆仑祁漫塔格地区花岗岩类岩石化学数据,统一采用Collins,et al.(1982)提出的K2ONa2O分类图解法,获得各个地史时期花岗岩的成因类型。结果表明,晋宁期以S型为主,优势方位不明显。加里东期优势方位为北东向,以A型为主,北西向处于次要地位,以I型为主。海西印支期,优势方位为北西向,岩石类型在海西早、中期以I型为主,海西晚期至印支期以A型为主。此时北东向处于次要地位,岩石类型以A型为主。燕山期,整个祁漫塔格地区昆中断裂以北均为A型,以南形成新的构造岩浆岩带,岩石类型主要为I型。并且,燕山期昆中断裂以北早期以北西向为主,晚期以北东向为主。上述情况说明,至少自加里东期以来,该区花岗岩的空间展布、发育规模、成因类型等诸方面都始终受到北东向和北西向两组构造带的活动强度、力学性质交替变化的控制,并且由老到新总体上存在着由北向南逐渐迁移的变化趋势。因此,祁漫塔格岩浆岩带并非同一构造机制下形成的岩浆弧,而是由北东向和北西向两组构造岩浆活动带交替作用控制的、成因类型不同的花岗岩类共同组成的复合构造岩浆岩带。 相似文献
177.
178.
新型城镇化能否突破“胡焕庸线”——兼论“胡焕庸线”的地理学内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胡焕庸线”提出80年来,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随着中国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全面推进,对胡焕庸线的研究急剧升温。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如何客观看待胡焕庸线成为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研究认为:胡焕庸线不仅是中国人口分布的分界线,也是重要的自然生态界线,这条界线的形成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宜人为去“打破”。同时,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应该树立理性思维,稳妥有序地推进城镇化进程,不断优化城镇化的空间分布格局。在全面放开二孩的新政策推动下,由于中国区域人口政策的差异性,东部和中部地区的人口有望实现较为明显的增长,西部地区增长相对缓慢,由此可能对胡焕庸线两侧的人口空间格局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9.
在全球气候变化与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台风引发的次生灾害构成灾害链,加剧人口、经济等多方面的损失。以2000-2010年案例数据为基础,依据台风所经过区域的孕灾环境特性,提出了全球台风灾害链分类体系,并统计得出类型与强度的区域特征:在西北太平洋,主要发生于山地(丘陵)区(占34.4%),强度为3.1;在南太平洋,主要发生于岛屿区(占59.2%),强度为2.6~3.0;在北印度洋,主要发生于河口海岸区(占35.8%),强度为0.7~0.9;在南印度洋,主要发生于平原区(占31%),强度为2.6;在北大西洋与东北太平洋,主要发生于平原海岸区(分别占24.7%与31.2%),强度分别为2.0~2.3和2.3。研究结果可为台风灾害链自动识别、动态模拟与预测提供理论基础,用以支持区域防灾减灾建设与应急响应策略制定。 相似文献
180.
内蒙古克什克腾旗黄岗山锡铜矿区北部及中部为第四纪冰川遗迹,在植被极其发育的地表之下为冰渍物、残坡积物等组成的碎石层,厚度多大于3m,因此开展地表地质工作有一定的难度。为提高找矿效果,开展了1∶1万激电测量工作。通过对激电异常的查证分析,在DJH-1号激电异常南西侧边界,燕山早期似斑状中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与两侧石英闪长岩、花岗斑岩的内、外接触带附近发现有多期次岩浆侵入,矿化蚀变强烈,目前共圈定锡矿体10个、铜矿体8个;圈定的矿体和发现的激电异常具有较好的对应性,为进一步开展地质勘查工作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