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997篇
  免费   6119篇
  国内免费   8105篇
测绘学   2022篇
大气科学   7093篇
地球物理   8155篇
地质学   15781篇
海洋学   3940篇
天文学   1495篇
综合类   3597篇
自然地理   4138篇
  2024年   137篇
  2023年   511篇
  2022年   1492篇
  2021年   1696篇
  2020年   1394篇
  2019年   1569篇
  2018年   1853篇
  2017年   1690篇
  2016年   1909篇
  2015年   1673篇
  2014年   1981篇
  2013年   1944篇
  2012年   1889篇
  2011年   1895篇
  2010年   1940篇
  2009年   1972篇
  2008年   1780篇
  2007年   1640篇
  2006年   1373篇
  2005年   1153篇
  2004年   919篇
  2003年   970篇
  2002年   926篇
  2001年   844篇
  2000年   1025篇
  1999年   1464篇
  1998年   1182篇
  1997年   1153篇
  1996年   1031篇
  1995年   912篇
  1994年   850篇
  1993年   719篇
  1992年   561篇
  1991年   449篇
  1990年   336篇
  1989年   303篇
  1988年   274篇
  1987年   177篇
  1986年   151篇
  1985年   107篇
  1984年   70篇
  1983年   59篇
  1982年   71篇
  1981年   56篇
  1980年   29篇
  1979年   33篇
  1978年   11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7篇
  1958年   3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21.
集合预报及其在中期天气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者概述了集合预报的基本概念,集合预报中期天气预报中的意义与作用,现有的主要集合预报产品以及集合预报在美国美国国家气象中心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的业务运行。简要介绍了我国国家气象中心在动力延伸预报和集合预报方面的试验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822.
相秀珍 《气象》1997,23(8):21-24
随着9210工程系统建设的完成,T106中期数值预报产品分发采用了地面通信系统和卫星通信系统两种传输路径。地面通信系统由于受传输能力限制,国家气象中心根据区域、省,地市级的不同接收能力,采取了3种不同的传输方式以满足各级气象台站的需求;  相似文献   
823.
东北大部旱情缓解 粤闽局地暴雨成灾──1997年5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良炎 《气象》1997,23(8):62-63
东北大部旱情缓解粤闽局地暴雨成灾—1997年5月—徐良炎(国家气候中心,北京100081)5月份,东北大部、华北北部及黄淮等地普降喜雨,旱情缓解;西北东部、华北西部等地降水偏少,旱情持续或发展。南方大部地区雨水比较调匀,无大范围旱涝发生,但华南局地遭...  相似文献   
824.
“96.8”特大暴雨的中尺度对流云团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杜青文  张迎新 《气象》1997,23(10):39-43
1996年8月3-5日河北省的西南部地区出现了特大暴雨过程。此次特大暴雨,主要是8608号台风登陆后减弱为低气压西北上,副热带高压加强西进,低层从东北部有弱冷空气扩散南下,在暴雨区域形成湿斜压锋区,触发不稳定能量释放,致使台我低压北方形成3个中尺度对流云团所致。  相似文献   
825.
A coupled model,which is employed to study the dominating factor and key area of El Nino cycle formation,consists of a dynamical ocean model and a statistical atmospheric model.The coupled model with seasonal forcing successfully reproduces the El Nino event cycle which exhibits quasi-regular oscillations with a preferred period of about 4 year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heat content(HC) is transported between the eastern and the western tropical Pacific areas.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HC anomalies for four phases of the whole cycle clearly shows a possibl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El Nino.Experiments further suggest that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in the tropical Pacific and HC in the central tropical Pacific are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and the central tropical Pacific is the most important area for determining formation of El Nino cycle.  相似文献   
826.
A two-dimensional,semi-geostrophic numerical model incorporating the tropopause and stratosphere i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a positive potential vorticity anomaly and latent heat release on the frontogenetic process and the structure of the resulting frontal zone.It is demonstrated that(1) the inclusion of tropopause and stratosphere significantly changes the frontal structure only in the upper levels;(2) a clearly defined quasi-equivalent barotropic structure and a region of upward motion of finite width appear when a positive potential vorticity anomaly exists on the warm side of the maximum baroclinity in the lower troposphere,especially when it is located on the south edge of the baroclinic zone;(3) the above mentioned structure deteriorates as the frontogenesis proceeds in a dry atmosphere but can be maintained in a moist frontogenetic process with condensational heating;(4) the combination of a positive potential vorticity anomaly and the latent heat release is able to accelerate the frontogenesis significantly with the time needed to form an intense frontal zone reduced to less than 15 h.The results have significant theoretical importance in understanding the complex nature of frontal structure and frontogenesis,especially in understanding the dynamic structure of the subtropical frontal zone observed during early summer over East Asia.  相似文献   
827.
对金州短水准观测和资料分析中常易引起争议或新出现的若干重要问题进行论论,其结果对跨断层形变测量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828.
大陆地震的动力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李丽  石耀霖 《地震》1997,17(2):133-141
应用非线性动力学模型,以大陆构造构体为参照对象,对大陆地震的成组孕育和发生过程进行模拟研究,通过对6×8弹簧-滑块-阻尼器组合单元非线性动力学模型的理论计算及其结果的分析,得到了一系列与实际地震较类似的人工地震图像,如模型中的地震活动在时间上有轮回怀,在地点上有条带性,并在不同轮回中有条过移的现象。模型中应力变化十分复杂,但仍能为预测地震提供概略性的信息。  相似文献   
829.
1976年唐山地震前,在距震源很远的地区内都观测到一些前兆趋势变化,如重力、重力位二次徽商W△、水氧、地电阻率、水位和油井出油量等变化。作者认为这些变化不是由震源体直接引起的,而是在区域应力场的作用下,在某些活动断层附近,浅层岩,尤其是含水砂岩层和含油层受挤压出现的一些与地震有关的异常现象。其特征是:(1)异常范围大,可能在距震源很远的地方发生,但就同一种方法的多个观测点来说却又是局部的,即只有其中部分测点才能观测到异常,不少测点观测不到异常。(2)异常发生的时间大致相同。有些异常有同步变化的特征,如同时上升或同时下降。(3)临震前多数异常有恢复的趋势。这些特征与引起异常的机理有关。作者还从理论上计算了这种趋势异常量级,重力变化100×10-6cm/s2左右,重力位二次微商变化(1~2)×10-9/s2,地电阻率变化2%~3%,Rn变化7.4~11.1Bq/L,这样的变化量在活动断层附近的一些台站可能观测到。作者还研究了干旱降雨对某些前兆的影响,其影响量级可以被一些方法观测到,因此在确定是否是地震异常时,必须注意利用综合分析的方法排除干旱降雨的影响,减少异常的多解性。  相似文献   
830.
1995年苍山5.2级地震前应力场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翠英  华爱军 《地震地质》1997,19(2):40-140
从1995年9月20日山东苍山5.2级地震前源区及其附近不同小区应力场方向的动态变化入手,分析了主应力轴方位、仰角及其矛盾符号比等参量在5.2级地震前的异常变化及其时空演变特点,简析了可能成因,可为研究震前其它各类前兆异常提供背景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