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836篇 |
免费 | 6981篇 |
国内免费 | 552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208篇 |
大气科学 | 5951篇 |
地球物理 | 7368篇 |
地质学 | 14192篇 |
海洋学 | 3045篇 |
天文学 | 1399篇 |
综合类 | 3060篇 |
自然地理 | 3114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1篇 |
2024年 | 479篇 |
2023年 | 692篇 |
2022年 | 1270篇 |
2021年 | 1451篇 |
2020年 | 1331篇 |
2019年 | 1216篇 |
2018年 | 1528篇 |
2017年 | 1350篇 |
2016年 | 1618篇 |
2015年 | 1265篇 |
2014年 | 1638篇 |
2013年 | 1494篇 |
2012年 | 1355篇 |
2011年 | 1408篇 |
2010年 | 1506篇 |
2009年 | 1469篇 |
2008年 | 1324篇 |
2007年 | 1276篇 |
2006年 | 1022篇 |
2005年 | 887篇 |
2004年 | 775篇 |
2003年 | 797篇 |
2002年 | 741篇 |
2001年 | 692篇 |
2000年 | 925篇 |
1999年 | 1393篇 |
1998年 | 1125篇 |
1997年 | 1122篇 |
1996年 | 1009篇 |
1995年 | 884篇 |
1994年 | 832篇 |
1993年 | 699篇 |
1992年 | 550篇 |
1991年 | 448篇 |
1990年 | 327篇 |
1989年 | 309篇 |
1988年 | 280篇 |
1987年 | 178篇 |
1986年 | 153篇 |
1985年 | 120篇 |
1984年 | 76篇 |
1983年 | 66篇 |
1982年 | 70篇 |
1981年 | 56篇 |
1980年 | 30篇 |
1979年 | 29篇 |
1978年 | 10篇 |
1976年 | 7篇 |
1958年 | 2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he regional ocean circulation in the coastal areas of china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he regional ocean circulation in the coastal areas or China (including a part of the western Pacific Ocean, the South China Sea and the Bay of Bengal el al.) is simulated by using the improved Princeton Uni-versity ocean circulation model (POM). Compared with the modeling results obtained by the large-scale ocean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 (OGCM), the basic ocean circulation features simulated by the regional ocean circulation model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at simulated by OGCM and some detailed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the regional ocean circulation, sea temperature, salinity and free sea surface height have also been obtained which are in good accord with the observations.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regional ocean circulation model has good capability to produce the regional ocean circul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it can be used to develop coupled regional ocean-atmospheric model systems. 相似文献
952.
953.
954.
Plant drought tolerance trait is the key parameter in improving the modeling of terrestrial transpiration in arid and semi-arid region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Xintao Liu Xingjie Lu Shulei Zhang Zhongwang Wei Nan Wei Shupeng Zhang Hua Yuan Wei Shangguan Shaofeng Liu Jianfeng Huang Lu Li Xiulan Ye Jinxuan Zhou Wenke Hu Yongjiu Dai 《大气和海洋科学快报》2022,15(1):35-41
陆面过程蒸腾作用的模拟制约着天气,气候降水预测的精确度.近几十年来,为了更好地描述植被蒸腾的水力约束,陆面过程模式发展了基于植物性状的植物水力胁迫方案.然而,我们对于植物性状在蒸腾模拟中的地位仍然缺乏了解,植物性状对蒸腾的重要性仍需进一步量化.本研究利用Morris方法评估植物性状参数在通用陆面模式植物水力胁迫方案(CoLM-P50HS)中的重要性,针对17种植物性状,筛选出最为重要的:耐旱性状(P50),气孔性状,和光合作用性状.在12个FLUXNET站点中,参数的重要性由归一化敏感度来衡量.P50的重要性随着降水的减少而增加,而气孔性状和光合作用性状的重要性则随着降水的减少而减少.在干旱或半干旱地区,P50比气孔性状和光合作用性状更重要,这意味着当植物经常经历干旱时,水力安全策略比植物生长策略更关键.而耐旱性状的巨大变异性进一步暗示了多种植物水力安全策略的共存.忽视P50的变异性可能会对陆面过程模式蒸腾作用的模拟造成严重误差.因此,为了更好地表示植物水力功能的变异性,需要增加对耐旱性状的观测并耦合到陆面模式中. 相似文献
955.
在华南374和331花岗岩型铀矿床矿石内及人工合成沥青铀矿的模拟实验中均发现有针状沥青铀矿与沥青铀矿球粒紧密共生的现象。结合对沥青铀矿球粒的形态、结构、粒度及共生矿物等特征的研究,作者确认沥青铀矿球粒是球状结晶的表现,而针状及长柱状沥青铀矿则是铀氧化物相变中间产物(α-U_2O_8或β-U_3O_8)的假象。沥青铀矿的高温高压人工模拟实验表明,一些沥青铀矿在快速结晶生长过程中,由于结晶生长的限制而具有非生物成因的显微草莓状和花瓣状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956.
基于高分辨率影像城市建筑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筑物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人口与城市建筑物日益增多,及时获取建筑物的空间分布以及建筑覆盖率、建筑容积率等相关指标,有利于城市居住环境状况进行科学评价,促进土地利用优化配置,还可为交通与通讯等科学规划提供参考.随着高分辨率影像应用的日益推广以及信息提取技术的不断提高,利用高分辨率卫星影像提取城市建筑物及建筑覆盖率、建筑容积率等指标与传统手段相比具有快速、高效等特点,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丰硕成果.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基于高分辨率城市建筑物提取及相关研究的理论基础、存在问题、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分析,对于高分辨率影像城市建筑物研究系统化、促进城市遥感的深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57.
冰芯钻取后,样品截取原则和环境记录的初步解释要求对年代-深度剖面有一初步了解,即要求建立冰体随深度变化的时间尺度。根据柯林斯冰帽一年多野外实测资料所揭示的小冰穹运动状况、温度分布、物质平衡和动力学特征,本文采用Dansgarrd-Johnsen模型和等温冰体流动模型(n=3),分别对一支80.2m冰芯的时间尺度进行初步估算。结果表明两种模型断代结果非常接近,在距冰床10m深度处,两模型分别给出1897年和1854年的冰龄。对比指出两种模型计算出的冰帽各深度冰龄最大误差不大于2%。与冰芯中上部含深褐色火山灰冰层的历史记录年代相比误差小于3%。 相似文献
958.
959.
本文用多维谱分析的方法研究了1985年1月-1987年12月南极长城站地面气象要素的谱特征。该地区的气象要素与北半球一样,也普遍存在3-5天、准一周、准二周和3-4周振荡周期。在长城站所在的乔治王岛地区,从地面到平流层中下部,气压系统都存在着显著的准二周振荡,这种振荡是由上往下传播的。无论冬、夏季,准二周和准一周振荡都是由西往东传播的,而扰动的南北传播方向则与季节及振荡周期长度有关。南极地区的中期振荡特征与500hPa极地涡旋的活动和强度变化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60.
DANG Yamin CHENG Chuanlu CHEN Junyong ZHANG Peng 《地球空间信息科学学报》2007,10(2):79-84
Determining the geodetic height of Mount Qomolangma was one of the very important missions in the 2005 Qomolangma height survey. There were three GPS networks in the survey: regional GPS crustal deformation network, geodetic GPS control network, and GPS measurement on the mountain summit. Data collection and processing were introduced. The final data processing strategy and reasonable geodetic height were fairly determined based on careful data analysi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