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728篇
  免费   20387篇
  国内免费   44329篇
测绘学   3431篇
大气科学   23275篇
地球物理   15967篇
地质学   40596篇
海洋学   17209篇
天文学   1449篇
综合类   5629篇
自然地理   3888篇
  2024年   188篇
  2023年   495篇
  2022年   1058篇
  2021年   1426篇
  2020年   2443篇
  2019年   5839篇
  2018年   6158篇
  2017年   5893篇
  2016年   6053篇
  2015年   5249篇
  2014年   4906篇
  2013年   5564篇
  2012年   5172篇
  2011年   4981篇
  2010年   4912篇
  2009年   4266篇
  2008年   3422篇
  2007年   3509篇
  2006年   2958篇
  2005年   2883篇
  2004年   3032篇
  2003年   2814篇
  2002年   2527篇
  2001年   2348篇
  2000年   2077篇
  1999年   2406篇
  1998年   2307篇
  1997年   2327篇
  1996年   1929篇
  1995年   1815篇
  1994年   1622篇
  1993年   1528篇
  1992年   1273篇
  1991年   961篇
  1990年   859篇
  1989年   715篇
  1988年   609篇
  1987年   464篇
  1986年   392篇
  1985年   300篇
  1984年   315篇
  1983年   209篇
  1982年   236篇
  1981年   162篇
  1980年   131篇
  1979年   123篇
  1978年   63篇
  1977年   51篇
  1972年   45篇
  1971年   5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本文运用带通滤波分析方法,对四川省1981年7月由西南低涡等天气系统引起的大暴雨过程作了地面气象要素场的中尺度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带通滤波后的场具有明显的中尺度特征,其中一些物理量场的适当配置与6小时后的暴雨中心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说明了此带通滤波方法在实际业务预报中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22.
同时采用4个台站的国际超导重力仪长期连续重力观测资料和国际地球自转服务中心提供的同步地球自转参数,研究了极移引起的地球重力场变化特征。利用自回归模型估计了各序列的功率谱密度和积谱密度,结果表明极移导致的重力效应的主要能量集中在Chandler摆动和周年项附近,叠积后实际重力观测与极移重力信号理论值之间的差异分别为0.4%和3.9%,说明超导重力仪可有效监测极移导致的重力变化。  相似文献   
23.
地震前后垂直形变场动态演化的量化指标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提出一种表达垂直形变场动态演化过程的量化指标——区域应变率、应变集中度。在此基础上,对南北地震带各水准监测区近30年的垂直形变资料进行了实际计算.并结合具体震例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量化指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地震前后形变场的动态演化过程和地壳运动状态,对地震的中长期预报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4.
江山—绍兴断裂带是中国南方最重要的构造带之一。它是江南陆块与华夏陆块神功运动形成的碰撞拼贴带。它表现出明显的多期变形、构造叠加的特征:神功运动形成近东西向平卧褶皱;印支运动沿断裂带有向北西强烈的推覆挤压。断裂带不同时期的活动反映了不同特征的构造环境,形成不同的构造变形特征,并对两侧的地质历史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25.
本文以丰富的实际资料,论证了地下水的卤素元素(F、Cl、Br、I)的形成、含量及其分布规律与含水介质成分、上覆岩土性质、地下水退流条件、氧化还原环境、地下水矿化度之间的关系。根据江汉平原东部区和鄱阳湖区地下水中Br、I元素的调查研究结果及它们形成的控制因素与分布规律,结合长江三角洲南部区水文地球化学环境条件分析对比,指出该区是一个形成Br、I矿泉水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26.
阿吾拉勒山体西段发育了厚度巨大的下二叠统火山岩,这些火山岩均属碱性玄武岩系列,以钾质类型为主,钠质类型次之,岩浆演化呈现出跨越B型趋势。这种火山活动是在大陆地壳内部产生的,代表了陆内裂谷演化的早期阶段。在早二叠世末期,由于受到新源运动的影响,这种火山活动被终止了。  相似文献   
27.
28.
Sdsealbedoisdefinedasaratioofreflectivesolarradiationtototalacradiation,whichcanindicatetheaborptionandreflectivecapabilityofthe~hforsolarradiation.Itisan~tfactortoinfluencethes~radiationbalance,espeiallyfortheformationandvariationoflocalndcroclirnate.Generally,theactualdatafromo~tionalstationSforrebationareedintheanalysisofsolacealal.HOwever,therepresentativenessOfthedateisIratedduetothescarcityofobservationalstationandunevendistributionofs~condition.Afterthe1960s,theanalysisfors~ealbedoise…  相似文献   
29.
用比电导法研究两种活性炭自稀水溶液中吸附强电解质硫酸铬和硫酸铜的吸附平衡特性。结果表明,在本文的研究条件下,两种活性炭对硫酸铬和硫酸铜都有吸附作用。同时,活性炭吸附硫酸铜的吸附平衡特性可以用 Freundlich 方程式来描述。研究的结果对固体在溶液中的吸附基础理论以及处理工业废水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30.
After the survey of pollution sources, a study on surface water quality assessment and forecast is given by means of grey system method, fuzzy mathematical method and multiple-index method. Based on it, aquatic environment quality features, treatment measures and environmental strategies of the area are proposed. The quality of aquatic environment of 5 rivers in the Tumen River area is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ollution of surface water is serious; water quality of most rivers is between grade IV and V except the Hunchun River, being higher than grade IV standard; pollution levels of most rivers have been basically controlled except the of Burhatong River, which is deteriorating gradually. Pollutants of the rivers are comparatively regular, mainly are SS, COD, BOD, AR-OH, NH3-N. The main pollution trades are chemical fibre industry, pulp and paper making industry and mining industry. If the growth rate of gross industrial product is higher than 25 percent under the encouraging-model of regional exploitation, the pollutants’ load will overtake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aquatic environment. Thus some protection program against pollution must be worked out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economy society and environment. A project from “Studies on Earlier Stage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