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1篇
  免费   227篇
  国内免费   318篇
测绘学   196篇
大气科学   124篇
地球物理   142篇
地质学   505篇
海洋学   171篇
天文学   21篇
综合类   63篇
自然地理   10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93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通过对抗逆性不同的6个烟台冬小麦品种在盐处理和干旱胁迫交互作用进程中叶片相对含水量(RWC),膜脂过氧化产物(MDA)和抗氧化酶活力(SOD,POD,CAT)及渗透调节物含量(脯氨酸,可溶性蛋白)的分析,以了解不同冬小麦品种对盐处理和干旱胁迫交互作用响应的生理调节差异。研究表明,在水分供应充足条件下盐处理10 d,6个品种冬小麦生长良好并和对照没有差异,但在干旱胁迫中盐处理组较对照MDA含量低,RWC和抗氧化酶活力和渗透调节物含量均高,且叶片萎蔫较对照出现晚。但经盐处理的6个冬小麦品种对干旱胁迫响应有差异。在长期干旱(12 d),抗旱性强的品种RWC(81%)明显高于抗旱性弱的(62%),前者叶片MDA含量较后者低30%,抗旱性强的品种抗氧化酶活力和渗透调节物含量略低于抗旱性弱的品种,但是差异不明显。在盐处理和干旱胁迫交互作用下,盐离子自身可作为渗透调节物既增加了土壤的持水力又提高了细胞保水力而使冬小麦耐旱性增强。抗旱性强的冬小麦品种对盐处理反应敏感且保水性强,细胞膜脂过氧化程度较低,故耐旱力高,抗旱性弱的品种则相反。研究进一步表明,在未来干旱地区实施适度的盐水灌溉可提高冬小麦的耐旱力,但选择抗旱力强的冬小麦品种是实施这一农业耕作措施的关键。  相似文献   
992.
基于Yang和Ahmed[1-5]等提出的砂土液化大变形本构模型,对该模型的硬化规则和弹塑性模量确定方法作了改进,把该本构模型扩展应用到三维液化大变形的数值分析中,实现了基于ABAQUS大型商用软件计算平台上砂土液化大变形的计算子程序开发。基于该计算平台,对该模型的主要参数在描述砂土液化动孔隙水压力增长和动应力-应变关系曲线等方面的可靠性和敏感性进行了研究。给出了模型全过程参数、剪胀过程参数、剪缩与剪胀状态转换点流动变形量控制参数对试样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的影响程度及其规律,并对模型的主要参数的敏感性进行了分析,所得结论为通过动三轴试验获得相关模型参数提供了有效的指导和帮助,同时也发展了砂土液化大变形新的数值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993.
       太湖冲击成因假说作为众多太湖成因说之一,于20 多年前被提出至2009 年的再次复兴,颇受争议。本文从冲击的关 键证据之一石英变形特征入手,以新的实证研究重新审视前人的工作,并对太湖冲击假说展开探讨。主要通过光学显微镜 观察太湖地区泥盆系砂岩中石英受应力而致的不均匀消光、碎裂、变形纹等变形特征;利用费氏台测量石英变形纹的定向 特征,研究薄片中大量的人字形微裂隙现象;同时对比分析了九江地区同类砂岩及太湖地区菱铁矿结核体中石英碎屑的变 形特征。研究显示太湖地区砂岩中发育的石英变形纹并非典型的击变页理纹(PDF), 石英变形特征主要为较低应力下的变 形特征,其成因具有多解性。因此太湖冲击成因假说以及太湖的形成机制值得多角度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94.
赞比亚东北部姆波洛科索盆地古元古代姆波洛科索群是研究早前寒武纪河流相、浅海相沉积序列和基底组分的重要地层单元。本文通过对该地区岩石地层组成、沉积时代与沉积环境方面进行研究及系统总结,并结合对该地区姆巴拉组实测剖面及其碎屑岩岩石学和地球化学分析数据,获得以下认识:姆波洛科索群可能形成于1860 Ma之后,其上覆卡萨马群可能形成于1434 Ma之后;姆波洛科索盆地沉积环境主要包括:辫状河、冲积扇、湖泊以及浅海等;姆波洛科索群底部姆巴拉组碎屑岩以班委乌卢地块基底花岗岩为主要物源,形成于被动大陆边缘构造背景之下;姆波洛科索盆地可能属于被动大陆边缘型盆地;化探分析数据显示盆地东部与北部地区分别具有金、铀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995.
毛吉成  刘宏  左双英  胡宣 《中国岩溶》2019,38(4):539-545
为了弄清大龙井岩溶大泉形成机理以及地下水补径排关系。通过调查大龙井地形地貌、补径排关系以及对水化学分析等研究大龙井岩溶大泉的形成机理,通过调查得知:大龙井岩溶大泉是形成于低山-丘陵地区的石灰岩地区。是山盆期和乌江期的强烈岩溶作用以及河谷的不断下切,加上上寨台地地表峰丛之间发育洼地、漏斗,中间区域的落水洞,大气降雨沿着落水洞进入地下,在重力作用下从南向北径流,在这过程中水流逐渐集中,岩溶空间形态也逐步扩大,最终水汇集于龙洞沟呈泉集中排泄出地面,形成大龙井岩溶大泉以及大龙井水系统。   相似文献   
996.
波流边界层水动力模拟对研究波流相互作用和泥沙运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开发了波流边界层1DV垂向一维水动力数值模型,可用于模拟漩涡沙波床面和平底床面水动力特征。模型的构建基于边界层控制方程,平底床面采用k-ε模型,沙波床面采用双层模型,提出了漩涡层和紊动扩散层交界面紊动动能和紊动耗散率表达式。试验资料验证表明,模型较好地模拟了波浪-水流-床面共同作用下的边界层水动力特征,包括波周期内不同相位流速分布、紊动动能、剪切应力等以及波致时均流速分布和波流相互作用下的时均流速分布等。根据所建模型,讨论了不同床面和波流组合条件下的水动力特征。该模型可为研究波流边界层内水动力特征提供工具。  相似文献   
997.
为探究基于WIFI的位置指纹室内定位中定位精度与离线数据库参考节点密度关系,本文采用待测节点与参考节点位置关系原理理论推导、正方形、三角形和六边形三种不同参考节点的排布方式的计算机拟合并以正方形排布方式为例进行实际验证的方法,对参考节点密度与定位精度关系开展研究。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参考节点密度与定位精度在不同排布方式下均呈现显著正相关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998.
礼乐盆地是中国南海深水领域一个重要的含油气盆地,具有较好的油气资源前景。应用沉积学和层序地层学的原理和方法,结合区域构造演化特征,详细研究了礼乐盆地新生代沉积充填过程中关键构造层序界面(S100、S70、S50)在钻井岩性、测井曲线、古生物及地震剖面上的特征。结果表明,构造层序界面为岩性、电性的突变面,在构造层序界面附近,古生物演化过程中存在标志生物种属和数量的突变。在地震剖面上,构造层序界面是区域性的不整合界面,表现为明显的上超、下超或削截特征。进而详细论述了这3个构造层序界面形成的油气地质意义,具体表现为:(1)反映了关键时期礼乐盆地性质的转化;(2)有利于形成优质储集空间;(3)层序不整合面既是油气横向长距离运移的重要通道,也是礼乐盆地油气藏成藏的关键。  相似文献   
999.
地质钻探工程是区域地质调查、固体矿产勘查、能源矿产勘查、水文与工程地质勘查、地球与地外行星科学研究、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重要的技术方法,是获取地下地质矿产等实物资料的唯一手段。伴随着新中国的建立和发展壮大,我国的探矿工程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70年来,通过几代探矿人的坚持不懈和努力奋斗,目前我国地质钻探技术水平基本与世界同步,在许多方面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有些钻探技术、装备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从整个地质行业乃至整个国家工业发展的维度上总结我国探矿工程70年的发展历程,大致划分为4个阶段:新中国成立初期探矿工程创建起步阶段(20世纪50—60年代);探矿工程技术稳步快速发展阶段(20世纪70~80年代);探矿工程扩大服务领域阶段(大致为20世纪最后15年);钻探工程技术全面、深入发展,逐步进入世界一流的阶段(21世纪以来)。分别对这4个阶段所发生的重大事件以及取得的主要技术成果进行了回顾和总结,阐明了70年来探矿工程为国家经济建设和我国至今成为世界上唯一制造业体系最完整的国家做出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000.
面向对象的南海珊瑚礁地貌单元提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南海珊瑚礁地貌信息的提取是珊瑚礁资源利用、生态保护与管理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地学基础。本文提出了面向对象的珊瑚礁地貌单元提取模型,针对不同的地貌单元,以不同地貌单元的最优分割尺度、光谱参数、形状参数来分割影像并合并成不同对象,从而获得相应的地貌单元。通过大量实验得出自然地貌的最优分割尺度区间为[140,600],其中附礁生物稀疏带及丛生带、礁坑发育带的光谱参数和形状参数分别为0.9和0.1,其他自然地貌单元的光谱参数和形状参数分别为0.8和0.2;人工地貌的最优分割尺度区间为[25,170],其光谱参数和形状参数分别为0.8和0.2。进一步以南沙群岛簸箕礁WorldView-2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为例提取地貌单元,并结合混淆矩阵和Kappa系数对分类结果进行了精度评价,地貌单元提取总体精度达到了85.75%,Kappa系数为0.8349。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运用南海珊瑚礁遥感影像的光谱特征、纹理特征,以及影像数据不同波段的组合特性,综合了影像和珊瑚礁地貌的关联特性,充分利用了珊瑚礁不同地貌相带的异质性,获得了理想的南海珊瑚礁地貌的整体信息,满足了我国南海珊瑚礁地貌信息提取和地貌数字产品生成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