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846篇 |
免费 | 3799篇 |
国内免费 | 650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356篇 |
大气科学 | 2464篇 |
地球物理 | 3247篇 |
地质学 | 11840篇 |
海洋学 | 3038篇 |
天文学 | 284篇 |
综合类 | 1525篇 |
自然地理 | 239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16篇 |
2023年 | 548篇 |
2022年 | 1062篇 |
2021年 | 1292篇 |
2020年 | 954篇 |
2019年 | 1207篇 |
2018年 | 1088篇 |
2017年 | 1027篇 |
2016年 | 1093篇 |
2015年 | 1198篇 |
2014年 | 1164篇 |
2013年 | 1470篇 |
2012年 | 1532篇 |
2011年 | 1521篇 |
2010年 | 1447篇 |
2009年 | 1434篇 |
2008年 | 1497篇 |
2007年 | 1394篇 |
2006年 | 1394篇 |
2005年 | 1036篇 |
2004年 | 873篇 |
2003年 | 698篇 |
2002年 | 734篇 |
2001年 | 673篇 |
2000年 | 538篇 |
1999年 | 267篇 |
1998年 | 112篇 |
1997年 | 96篇 |
1996年 | 75篇 |
1995年 | 72篇 |
1994年 | 46篇 |
1993年 | 49篇 |
1992年 | 53篇 |
1991年 | 49篇 |
1990年 | 35篇 |
1989年 | 24篇 |
1988年 | 16篇 |
1987年 | 24篇 |
1986年 | 16篇 |
1985年 | 11篇 |
1984年 | 13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15篇 |
1981年 | 13篇 |
1979年 | 8篇 |
1978年 | 7篇 |
1976年 | 6篇 |
1975年 | 6篇 |
1957年 | 11篇 |
1954年 | 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01.
基于一维变分算法的地基微波辐射计遥感大气温湿廓线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研究地基微波辐射计遥感温、湿度廓线的一维变分算法的反演能力,用北京地区2010—2011年00和12时(世界时)的多通道地基微波辐射计亮温资料进行试验。首先,利用同时次的地面观测资料、红外亮温(由地基微波辐射计自带红外传感器测得)及探空观测数据,给出提取无云样本的方案,得到432个无云样本;再以辐射传输模式计算得到的模拟亮温为参考,对无云条件下的观测亮温进行质量控制;然后利用探空数据进行模拟试验,结果发现,一维变分算法对3 km以下的温度廓线有较大调整。使反演结果更加接近探空,而对湿度廓线在0—10 km都有不同程度的优化;最后利用一维变分算法对地基微波辐射计观测亮温进行大气温湿廓线反演,将结果与探空对比可以看出,温度廓线的均方根误差小于2.9 K,绝对湿度的均方根误差小于0.47 g/m~3;进一步与地基微波辐射计自带神经网络的反演结果比较表明,一维变分的反演结果更接近实际大气。 相似文献
102.
介绍了利用卫星云图资料估算黄河中游面雨量的基本方法:将GMS卫星1h间隔的可风和红外云图作为判别的两个特性进行分类,确定红外光线资料的所有最小值点作为对流核;多参照Negri-Adler的方法,应用斜率参数消除卷云;应用-维云模式确定红外线图上对流核的降水率,层状云降水通过一个温度阈值给出。另外,通过2001年7月26日至28日黄河流域出现的一次较强降雨过程进行应用分析,得出结论--利用卫星云图估算黄河中游地区平均雨量的方法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3.
运用几何匹配法处理了南京雷达和热带测雨卫星(Tropical Rainfall Measuring Mission,TRMM)上搭载的测雨雷达(Precipitation Radar,PR)的反射率因子探测资料,统计分析了2008—2013年共245个时次的匹配数据。 以TRMM PR工作多年持续稳定特征为参照,揭示了南京雷达6 a的探测资料情况。结果表明,南京雷达和TRMM PR探测降水具有较强的一致性,6 a时间里南京雷达存在一定的运行不稳定情况,南京雷达0℃层以下数据存在“3段特征”:时段Ⅰ2008年1月—2010年3月,时段Ⅱ2010年3月—2013年5月,时段Ⅲ2013年5—10月。3个时段之间整体回波强度有差异,时段Ⅱ整体回波强度比时段Ⅰ、Ⅲ偏小2—3 dB;而3个时段内的回波整体保持相对的稳定,南京雷达与TRMM PR的回波强度差值随回波强度的变化呈线性关系;在中低回波值时TRMM PR比南京雷达大,在中高回波值时南京雷达比TRMM PR大。基于两种雷达回波强度值的拟合关系,对南京雷达的反射率因子进行分段线性订正,有效地改善了南京雷达的一致性:3个时段回波强度的整体差异减小到0.75 dB以内;在245个匹配时次和105894个匹配点上南京雷达和TRMM PR的反射率因子的相关系数增大,南京雷达-TRMM PR值的标准差减小。 相似文献
104.
营口地震台是全国钻孔应变观测台站中极少数同时拥有两台套分量钻孔应变同时运行的台站,两台仪器同时运行已4年多,观测资料基本完整。我们要以台站使用的预处理系统为基础,依据现有的观测资料进行对比观测分析,通过中国地震台网前兆管理系统和预处理系统对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提取,并使用MAPSIS对观测数据进行进一步分析数据的自检和异常特性,查找一致性和区别,利用数学方法识别和提取,总结两种仪器的观测特征和异常信号区别,分析两套仪器的观测差异,从而提高观测质量和钻孔应变在地震监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5.
四川盆地东部垫江凹陷三叠系嘉陵江组岩盐氯同位素特征与成钾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垫江凹陷位于四川盆地东部,是四川盆地三叠纪时期重要的成盐凹陷之一,但当时古卤水是否达到钾盐沉积阶段,是否具备形成海相钾盐的良好条件,一直存在争议。本文通过对垫江凹陷长平3井、高探1井和ZK001井嘉陵江组岩盐样品进行化学成分分析,以及对长平3井典型岩盐样品进行氯同位素分析来判断古卤水沉积阶段和成钾条件。结果发现垫江凹陷三叠系嘉陵江组岩盐δ37 Cl值均为负值,均小于-0.32‰,最低达到-1.18‰,绝大部分岩盐样品溴氯系数大于0.31,有很大一部分样品溴氯系数超过0.45,进一步表明垫江凹陷在嘉陵江期古卤水浓缩已达到钾石盐析出阶段,与岩盐包裹体成分分析结果一致。综合气候-物源-构造因素,认为垫江凹陷三叠纪嘉陵江期气候条件炎热,物质来源丰富,存在次级凹陷,古构造条件优越,具备良好的成钾潜力。 相似文献
106.
高度演化的富P过铝质岩浆体系,具有鲜明的、不同于其他体系的地球化学行为.富P过铝质熔体以富P,高ASI,贫Fe、Mg、Ca,强烈亏损REE、Th、Y以及具有W、Sn、Nb、Ta等金属的矿化为特征.富P过铝质岩浆体系中的碱性长石为富P长石,长石中P可以有效地指示过铝质岩浆体系的演化历程;在岩浆演化的晚期,P与Li具强的亲和性,形成锂辉石-磷铝锂石-羟磷铝锂石的组合.已有的实验研究揭示,P能降低简单花岗岩的液相线和固相线温度、粘度以及增加H2O在熔体中的溶解度.然而,这一体系还存在许多问题亟待研究,P能否促进过铝质岩浆的液态不混溶,能否促使等价不相容元素在过铝质岩浆演化过程中的分异,是否在稀有金属成矿过程中起作用等都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7.
花岗岩宏观尺度疲劳破坏是由于细观尺度微裂纹的萌生、发育和贯通引起的,所以对处于细观尺度的微裂纹特征进行量化分析,对于理解花岗岩的动力特性有一定的意义。首先利用RMT-150B多功能全自动刚性岩石伺服试验机,采用振幅为10 MPa,频率分别为0.01、0.02、0.05、0.10、0.20、0.50、1.00 Hz的正弦循环荷载作为动力扰动,对海南昌江花岗岩试样进行单轴循环荷载试验。然后,利用扫描电镜(SEM)拍摄得到花岗岩的大量细观结构图片,运用数字图像技术获取微裂纹的细观几何信息,从方位角、长度、宽度和面积对不同荷载频率相应的花岗岩细观尺度微裂纹特征进行量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循环荷载频率的增加,微裂纹方位角发育离散性增加,而其统计均值则在某一区间内波动;微裂纹长度的发育则较快,而仅当荷载频率达到1 Hz时,宽度才有一定的发展,同时,能量耗散的方式也发生一定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8.
针对强电磁干扰极易掩盖微弱的大地电磁有用信号,本文结合奇异值分解在去噪方面的优越性,提出基于自适应多分辨率奇异值分解(Adaptive Multi-Resolution 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AMRSVD)的大地电磁数据处理方法.首先对大地电磁数据构建Hankel矩阵,利用MRSVD得到不同分辨率的近似信号和细节信号;然后选用近似信号和细节信号的标准差差值,对大地电磁数据进行信噪辨识;接着结合MRSVD和相邻细节信号的标准差差值,提出先验信息未知情况下的AMRSVD法;最后对辨识出的强干扰运用AMRSVD去除噪声,重构有用信号.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处理效率高,能有效分离出相关性较强的噪声,时间序列和视电阻率-相位曲线均得到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109.
运用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技术研究了电化学脱盐处理对钢样-砂浆界面微观结构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经电化学脱盐处理后,钢样-砂浆界面的微观形貌特征与组成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