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582篇 |
免费 | 2532篇 |
国内免费 | 4528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392篇 |
大气科学 | 1533篇 |
地球物理 | 1960篇 |
地质学 | 7868篇 |
海洋学 | 2135篇 |
天文学 | 139篇 |
综合类 | 927篇 |
自然地理 | 168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58篇 |
2023年 | 397篇 |
2022年 | 741篇 |
2021年 | 940篇 |
2020年 | 673篇 |
2019年 | 846篇 |
2018年 | 704篇 |
2017年 | 660篇 |
2016年 | 681篇 |
2015年 | 831篇 |
2014年 | 775篇 |
2013年 | 985篇 |
2012年 | 1031篇 |
2011年 | 1000篇 |
2010年 | 955篇 |
2009年 | 953篇 |
2008年 | 989篇 |
2007年 | 953篇 |
2006年 | 951篇 |
2005年 | 698篇 |
2004年 | 623篇 |
2003年 | 449篇 |
2002年 | 433篇 |
2001年 | 376篇 |
2000年 | 341篇 |
1999年 | 123篇 |
1998年 | 48篇 |
1997年 | 35篇 |
1996年 | 23篇 |
1995年 | 21篇 |
1994年 | 14篇 |
1993年 | 11篇 |
1992年 | 26篇 |
1991年 | 23篇 |
1990年 | 21篇 |
1989年 | 12篇 |
1988年 | 9篇 |
1987年 | 17篇 |
1986年 | 12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12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15篇 |
1981年 | 12篇 |
1978年 | 6篇 |
1977年 | 6篇 |
1976年 | 6篇 |
1975年 | 6篇 |
1957年 | 8篇 |
1954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便携式PET数据无线传输的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新的便携式PET中数据高速传输的方法,并验证其可行性。便携式PET在进行检测时,由于探测器的移动导致了有线数据传输的困难。有别于以往采用的旋转光纤接头的方法,提出在狭小区域内应用高速无线传输技术来解决数据的连续传输问题,主要评测了无经传真(802.11g)的实际性能,采用多信道同时传输时,在信道独立条件下获得的总传输速率等于各信道速率之和,以此得到更高的传输速率来满足便携式PET大数据量的连续高速传输,在方便被检测体的自由活动方面显示了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2.
长江口附近海域台风浪的数值模拟--以鹿沙台风和森拉克台风为例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利用SWAN波浪模型计算长江口附近海域的台风浪,鉴于长江河口岸界和地形复杂,拟采用曲线网格.为证实曲线网格下的SWAN模型对于复杂地形的有效性,首先选用美国特拉华大学波浪水池实验资料对SWAN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利用曲线网格能不过多增加计算量而提高关键区域的计算精度.以0215号鹿沙台风和0216号森拉克台风为例,将SWAN模型应用到长江口附近海域,进行台风浪的数值模拟.通过浮标测站实测资料验证,表明有效波高计算值与实测值符合良好.通过综合分析模型计算的波浪场,说明SWAN模型能合理地反映长江口附近海域台风浪的分布. 相似文献
33.
在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孔区(江苏省东海县南部)进行了系统的地球物理调查,包括二维地震测网和专门的地震剖面,大地电磁法和位场方法等.地震调查表明,在超高压变质岩出露区上地壳充满了反射体,包括倾斜反射体与上拱的反射弧. 本文介绍大陆科学钻探先行研究中地震调查的成果.根据大陆科学钻探预先导孔的岩芯和测井资料、井旁VSP和数值模拟结果证实,高波速的榴辉岩体、破碎断裂带和大型韧性剪切带都可引起倾斜的地震反射,而上拱的弧形反射体则是由近似直立的榴辉岩体和其中的破碎带的综合反映.由于地壳深部广泛分布着经受变质的岩石,上述研究结果对标定地壳中的反射地震信号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4.
根据在阿德朗达克-西魁北克地震带及其邻近地区的59台短周期数字地震仪记录的直达P波走时观测值,用地震层析成像方法反演了该地区地壳三维速度结构.结果表明,地壳上层(0-5km)在阿德朗达克穹隆山的中南部地区出现正速度异常;第二层(5-10km)及第三层(10-15km)的速度横向变化较小,介质相对比较均匀;第四层(15-25km)出现显著的速度异常,一个是位于地震带中部的正速度异常(+4%),它与布格重力正异常一致;另一个是位于阿德朗达克穹隆山下的负速度异常(-4%).结合已有的地质及地球物理资料进行对比,可以认为阿德朗达克是一个正在发展的穹隆上升山,但其热源前锋尚未到达地面的大陆热点. 相似文献
35.
介绍了蒙特卡罗法的基本步骤以及伪随机数的检验方法;结合工程控制网的设计给出了一个实际算例,算例的结果表明该方法切实有效。 相似文献
36.
本文就测定痕量硼的新方法做了讨论,提出过量显色剂隐色新体系并探讨了反应机理。方法以铍试剂Ⅲ为硼的显色剂、氯化亚锡为隐色剂、TEA-EDTA为稳定剂。显色后隐色测定灵敏度为S=2.9×10-4μgcm-2,ε_B=3.8×104。隐色-导数光谱法测量,校准曲线最低点由隐色后测定的4ppb降至0.8ppb,计算表观摩尔吸收系数ε_B=1.9×105。本文所述方法为迄今水相测定硼的方法中显色速度最快,对比度最大、灵敏度最高的方法。应用于岩矿分析取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37.
北京延庆高于庄组凝灰岩的锆石U-Pb定年研究及其对华北北部中元古界划分新方案的进一步约束 总被引:24,自引:39,他引:24
作者最近在北京延庆高于庄组张家峪亚组上部发现了凝灰岩,并测得了该凝灰岩中锆石1559±12Ma的SHRIMPU-Pb年龄和1560±5Ma的LA-MC-ICPMS U-Pb年龄。这一新的高精度定年结果表明,华北北部高于庄组形成于中元古代初期的盖层纪(Calymmian Period,1600~1400Ma)早期。结合早先大红峪组火山岩的锆石U-Pb年龄(1622~1625Ma),现在可以确切地将高于庄组的底界年龄限定在1600Ma左右。结合最近在铁岭组斑脱岩获得的锆石U-Pb年龄(~1440Ma),本文再次建议,应将华北中元古界蓟县系的底界下拉到高于庄组底界,自该组底部(1600Ma)到铁岭组顶部(1400Ma)的巨厚碳酸盐岩序列都属于新定义的蓟县系,并对应于国际中元古界的盖层系,高于庄组与大红峪组之间的界线则可作为蓟县系与长城系的分界标志。高于庄组凝灰岩锆石的精确定年,为华北北部中元古界年代地层划分等研究,提供了直接的年代学约束。 相似文献
38.
SHIYONG YU CHENG ZHU JIAN SONG WEIZHENG QU 《Boreas: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Quaternary Research》2000,29(2):157-165
Climatic changes in the Yangtze Delta have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emergence, persistence and collapse of civilization. Archaeological excavations in the region over many years have demonstrated that there are several layers of fine sand or organic mud that interrupt the consecutive culture strata in a number of Neolithic culture sites. Continuous biostratigraphical and sedimentological records from the Maqiao cultural site, Shanghai, suggest that the fine sand and organic mud units resulted from expansion of water bodies both by sea-level fluctuations and from increased flooding during cold and humid episodes of Holocene climates. The absence of human settlement from 7240 BP to 5320 BP in the region was mainly caused by higher sea levels resulting from a warm and humid climate. The Neolithic cultures developed under conditions of lower and more stable sea level as well as warmer and dryer climates between about 4410 BP and 3250 BP. A flood-induced lake expansion interrupted the civilization in the region at about 4200 BP. Later, higher water tables and expansion of lakes between 3250 BP and AD 618 under a cold and moist climate temporarily terminated settlement on the delta. Later, during the Tang Dynasty, beginning at about AD 618, the region again became suitable for human settlement under conditions of more favourable climate and lower water tables. 相似文献
39.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