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847篇
  免费   28875篇
  国内免费   54633篇
测绘学   13694篇
大气科学   26618篇
地球物理   21837篇
地质学   64811篇
海洋学   24287篇
天文学   1669篇
综合类   8815篇
自然地理   11624篇
  2024年   625篇
  2023年   1647篇
  2022年   4273篇
  2021年   5269篇
  2020年   5043篇
  2019年   8182篇
  2018年   7771篇
  2017年   7337篇
  2016年   7437篇
  2015年   7805篇
  2014年   7214篇
  2013年   8721篇
  2012年   9137篇
  2011年   9051篇
  2010年   9121篇
  2009年   8113篇
  2008年   7601篇
  2007年   7443篇
  2006年   6806篇
  2005年   5894篇
  2004年   5242篇
  2003年   4241篇
  2002年   4202篇
  2001年   3756篇
  2000年   3154篇
  1999年   2320篇
  1998年   1967篇
  1997年   1995篇
  1996年   1535篇
  1995年   1444篇
  1994年   1293篇
  1993年   1230篇
  1992年   1064篇
  1991年   773篇
  1990年   756篇
  1989年   616篇
  1988年   527篇
  1987年   419篇
  1986年   338篇
  1985年   264篇
  1984年   299篇
  1983年   168篇
  1982年   220篇
  1981年   156篇
  1980年   112篇
  1979年   138篇
  1978年   49篇
  1977年   49篇
  1971年   56篇
  1954年   4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对边界层理论新结果中出现的一类奇异积分方程w(t)=∫1 t(1-s)(λ+λs+s)/w(s)ds+(1-t)∫t 0s/w(s)ds,t∈(0,1)进行讨论,并得出了上述方程在λ∈(-1/2,0)上正解存在性的新结果。  相似文献   
22.
昆仑山8.1级地震前中国大陆的构造应变背景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利用“网络工程”1998~2001年累积的1181个测站的GPS重复观测资料,采用双三次样条函数模型建立中国大陆水平运动模型速度场,用大地坐标在椭球面上计算各类应变场,详细分析了2001年昆仑山8.1级地震前中国大陆水平构造应变场空间分布特征。各类构造应变场的最高值都出现在喜马拉雅构造带与昆仑山地块内(地震断裂带南侧),鲜水河—安宁河断裂带次之。分析表明,昆仑山8.1级地震正好发生在张性面膨胀应变率的高值区,第一、第二和最大剪应变率高值区边缘的突变区和最大、最小主应变率的高值区。  相似文献   
23.
A synthesis of Holocene pollen records from the Tibetan Plateau shows the history of vegetation and climatic changes during the Holocene. Palynological evidences from 24 cores/sections have been compiled and show that the vegetation shifted from subalpine/alpine conifer forest to subalpine/alpine evergreen sclerophyllous forest in the southeastern part of the plateau; from alpine steppe to alpine desert in the central, western and northern part; and from alpine meadow to alpine steppe in the eastern and southern plateau regions during the Holocene. These records show that increases in precipitation began about 9 ka from the southeast, and a wide ranging level of increased humidity developed over the entire of the plateau around 8-7 ka, followed by aridity from 6 ka and a continuous drying over the plateau after 4-3 ka. The changes in Holocene climates of the plateau can be interpreted qualitatively as a response to orbital forcing and its secondary effects on the Indian Monsoon which expanded northwards  相似文献   
24.
同时采用4个台站的国际超导重力仪长期连续重力观测资料和国际地球自转服务中心提供的同步地球自转参数,研究了极移引起的地球重力场变化特征。利用自回归模型估计了各序列的功率谱密度和积谱密度,结果表明极移导致的重力效应的主要能量集中在Chandler摆动和周年项附近,叠积后实际重力观测与极移重力信号理论值之间的差异分别为0.4%和3.9%,说明超导重力仪可有效监测极移导致的重力变化。  相似文献   
25.
地震前后垂直形变场动态演化的量化指标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提出一种表达垂直形变场动态演化过程的量化指标——区域应变率、应变集中度。在此基础上,对南北地震带各水准监测区近30年的垂直形变资料进行了实际计算.并结合具体震例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量化指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地震前后形变场的动态演化过程和地壳运动状态,对地震的中长期预报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6.
重庆地面最高气温与最大风速年极值的渐近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重庆1951-1990年间地面最高气温和1956-1990年间地面最大风速年极值的记录,采用韦伯分布和耿贝尔分布分别对其渐近分布进行拟合.通过统计推断,找出重庆地面最高气温和地面最大风速年极值遵循的最佳渐近分布--韦伯分布.  相似文献   
27.
The Tamtsag Basin is located in the extreme eastern portion of the Mongolia. The Basin and its counterpart in China (the Hailar Basin) are united a whole basin on the structural setting. In recent years, the Tamtsag Basin attracts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with the important exploration discovered in the 19th block by SOCO and in Hailar Basin of China.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exploration potential of Tamtsag Basin from the viewpoint of petroleum geology.  相似文献   
28.
1 Introduction Inrecentyearstherehasbeengrowingresearchin terestinthetwo dimensional (2 D )systemtheory .The 2 Dsystemsmayfindapplicationsinareassuchasmarineseismicdataprocessingandimageprocessing .Althoughmoreandmorevaluableresultshavebeengained ,mos…  相似文献   
29.
阿吾拉勒山体西段发育了厚度巨大的下二叠统火山岩,这些火山岩均属碱性玄武岩系列,以钾质类型为主,钠质类型次之,岩浆演化呈现出跨越B型趋势。这种火山活动是在大陆地壳内部产生的,代表了陆内裂谷演化的早期阶段。在早二叠世末期,由于受到新源运动的影响,这种火山活动被终止了。  相似文献   
30.
首先指出目前星风吸积模型中理论上的不自洽,考虑到δr≠0,重新推导轨道参量变化方程,消去了理论上的不自洽.提出一个新模型:首次将星风吸积同内禀AGB星核合成模型结合起来计算钡(Ba)星的重元素超丰,并将计算结果与观测值进行了比较.各参量按标准情况取值时,计算结果不太理想.取Bondihoyle吸积率的0.5倍或取较大的星风速率时,对于较长轨道周期(P>1000天)的Ba星,计算结果与观测值基本符合;而较短轨道周期(P<600天)的Ba星,其重元素超丰机制可能是盘吸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