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493篇
  免费   13005篇
  国内免费   20306篇
测绘学   10420篇
大气科学   7320篇
地球物理   10261篇
地质学   36759篇
海洋学   10709篇
天文学   723篇
综合类   4536篇
自然地理   8076篇
  2024年   707篇
  2023年   1884篇
  2022年   3807篇
  2021年   4528篇
  2020年   3677篇
  2019年   4066篇
  2018年   3534篇
  2017年   3434篇
  2016年   3476篇
  2015年   4135篇
  2014年   3845篇
  2013年   4681篇
  2012年   5106篇
  2011年   4939篇
  2010年   4885篇
  2009年   4462篇
  2008年   4511篇
  2007年   4272篇
  2006年   4036篇
  2005年   3340篇
  2004年   2555篇
  2003年   1837篇
  2002年   1930篇
  2001年   1713篇
  2000年   1387篇
  1999年   606篇
  1998年   243篇
  1997年   186篇
  1996年   118篇
  1995年   78篇
  1994年   79篇
  1993年   69篇
  1992年   69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63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43篇
  1987年   57篇
  1986年   62篇
  1985年   46篇
  1984年   41篇
  1983年   31篇
  1982年   32篇
  1981年   24篇
  1979年   30篇
  1977年   6篇
  1963年   6篇
  1958年   6篇
  1957年   20篇
  1954年   3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研究基于RNN、LSTM、GRU深度学习模型,针对NOAA浮标数据集中的44013、44014、44017浮标的数据,通过斯皮尔曼相关性分析提高模型预测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进行相关性分析后,S-RNN、S-LSTM、 S-GRU的预测效果均比原始RNN、LSTM、GRU模型预测效果好。此外,提出一种基于LSTM的LSTM-Attention 波高预测模型,并进行相关实验,量化LSTM-Attention模型的预测效果,实验结果表明LSTM-Attention模型有更好的预测效果。为评估模型的泛化能力,研究还提出了一种采用邻近浮标数据进行学习,预测浮标缺失数据的方 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预测精度可以达到97.93%。本研究为海浪预测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也为未来深 度学习模型在海浪预测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2.
张明  杨效  邹丽  唐艳娟  张燕 《气象科技》2021,49(1):63-68
西北区域气象中心高性能计算集群使用LoadLeveler调度管理作业,为实现资源利用率和吞吐量的最大化,本文探讨了作业调度管理的作用和方法.通过配置文件关键字定义队列、设置调度算法和调度器调节参数,将作业的处理需求与可用资源进行匹配,依据实际需求定义集群和各种资源的可用性规则,防止作业之间的相互干扰.结合LoadLev...  相似文献   
103.
通过对鲁西地区煤田的主滑面和次级滑面构造特征的分析,总结了次级滑面的发育型式对煤层赋存状况的影响。结合区域火山活动和构造演化认为,该滑动构造为伸展背景下的掀斜断块型,其滑动时间为白垩纪—新生代。   相似文献   
104.
The northwestern sub-basin of South China Sea(SCS) is a unique tectonic unit formed in the early spreading of the SCS. The northwestern Sub-basin has a series of complex geological structures such as seamounts and fault zones surrounded by the Xisha Trough, the Zhongsha Massif, and the Pearl River Valley. These extensional structures and magmatic activity in the northwestern sub-basin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lithospheric structure and its deformation. However, details of the deep lithosphere structure are still poorly known. Here, we obtained detailed data of water and Moho depth using sonar buoys,Extended Spread Profiles(ESP), Ocean Bottom Seismometer(OBS), both Multi-beam and land-sea joint seismic surveys in the northwestern sub-basin and its surrounding areas. Then we adopted a thermal isostasy method to calculate the depth of the Lithosphere-Asthenosphere Boundary(LAB) in the northwestern sub-basin of the SCS and its surrounding regions. Results show that the range of LAB depth is ~25–110 km. The shallowest burial depth is 25–60 km occurring in the ocean basin. The depth increases to 60–110 km toward the continental margin. The lithospheric structure on the north and south sides of the Xisha Trough is symmetrical and shows the deep structure and thermal features of aborted rifts. The LAB depth in the Zhongsha Trough and the Zhongsha Massif increased from 60 to 70 km southwestwards, consistent with the trend of surface morphology.The LAB depth to the west side of the Pearl River Valley is 60–80 km, and the thinning of the lithosphere is related to the distribution of faults, depressions and the magmatic activity. The LAB depth in the northwestern sub-basin and the eastern subbasin is less than 60 km with the thinnest part being less than 46 km. Combining ocean drilling, seismic investigation, and seafloor topography, we show that the ocean basin of the northwestern sub-basin of the SCS locates within the 46 km isobath of the LAB. The formation of the rifted valleys and discrete blocks surrounding the ocean basins is both controlled by the regional tectonic movement and the deep thermal state, where their lithospheric structures show strong heterogeneity.  相似文献   
105.
利用常规探空和地面观测资料以及NCEP 1°×1°6 h再分析资料,对2007年7月4-6日发生在河南中部的一次暴雨过程的环流背景和物理量场进行了诊断分析,重点分析了物理量场配置对豫中地区暴雨落区的影响.结果表明:稳定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对流层中层低槽和低空切变线是造成这次暴雨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低空西南急流为强降水的发生提供了充沛的水汽和不稳定能量,暴雨区位于急流出口区北侧,南风分量对降水强度的影响较大;深厚的中低层气旋性辐合、高层反气旋辐散触发了不稳定能量的快速释放;强降水落区与深厚的上升运动有着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06.
晋城煤层气藏成藏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晋城煤层气的规模开发、压裂煤层气井的解剖、井下煤层瓦斯抽放、构造地应力场研究、煤储层大裂隙系统“CT”式解剖与煤层气封闭保存条件研究, 发现3#煤储层内部存在大量煤层气包, 构造微破裂作用促使煤层气包之间广泛合并联通, 煤层气包内部储层的非均质性弱化, 渗透率增加, 煤层气包内部的游离气体比例增加, 流体压力系统边界逐渐清晰并形成煤层气藏. 揭示煤层气藏的成藏机制, 认识煤层气藏的内部细节特征, 促进了该区的煤层气开发技术进步, 提高了井下煤层瓦斯的抽放效率.   相似文献   
107.
张振亮  吕新彪  饶冰 《地球科学》2008,33(2):259-265
为详细了解流体的形成机制, 对系统的流体包裹体合成实验进行研究.研究表明, 在合成流体包裹体实验中, 广泛存在流体的均一化和沸腾作用; 流体的均匀与否, 与流体p-t轨迹在TP (H2O)-CP(H2O)-CP(NaCl-H2O) 曲线的部位有密切的关系.p-t轨迹在曲线上部的流体为均匀流体, 反之则为沸腾流体.但也有例外, 如在溶解曲线上被主矿物捕获的流体.这为本次研究一定条件下流体的形成机制、探讨成矿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8.
随着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断陷盆地陡坡带砂砾岩体油气藏成为了重点勘探对象之一,但陡倾角的大断层、非均质性强的砂砾岩体使得常规的叠后偏移成像方法成果难以满足勘探开发的需要.采用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技术,开展针对性的叠前预处理技术、精细的速度模型建立和关键参数的合理选取等研究,三维叠前时间偏移处理较常规三维叠后时间偏移处理获得了较高质量的成像剖面,且输出的道集可以用于砂砾岩体储层描述研究.  相似文献   
109.
对古地理再造中古地磁方法的回顾与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古地磁数据的获取和应用是进行古地理再造的重要基础.同时,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GIS技术的推广,极大地推动了古地理再造方法的革新,为古地理再造提供了更加方便、高效的软件辅助平台.本文主要围绕古地磁数据资料、应用方法及软件开发等方面,对其发展历史与研究现状作一详细的回顾与探讨.  相似文献   
110.
清代陕南秦巴山地的人类行为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力仁 《地理研究》2008,27(1):181-192
对人类行为空间特征认识的不足,是地理学人地关系理论与实践研究的主要障碍。本文以文化、风俗、政策等影响人类行为的人文因素为切入点,运用时空剖面分析法,考察了清代陕南流民空间行为选择的基本取向。结果表明,人类空间选择行为遵循风俗相近原则,而不是地理环境最优原则。追求单位时间上效果最大化是流民行为选择的普遍趋势。人类空间行为的选择性强化了自然差异的等级和水平,不同区域人类行为结果的外部关联性,指出传统的仅从区域内部或某一种人类行为来寻求简单的"人—地"因果关系的缺陷。从系统或流域的观点来考察人类环境行为的相互影响关系,是认识和把握人地关系实质与机理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