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9331篇 |
免费 | 19825篇 |
国内免费 | 10387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8395篇 |
大气科学 | 5639篇 |
地球物理 | 7856篇 |
地质学 | 29183篇 |
海洋学 | 8458篇 |
天文学 | 474篇 |
综合类 | 3516篇 |
自然地理 | 6022篇 |
出版年
2025年 | 88篇 |
2024年 | 1638篇 |
2023年 | 1832篇 |
2022年 | 3071篇 |
2021年 | 3544篇 |
2020年 | 2963篇 |
2019年 | 3160篇 |
2018年 | 2782篇 |
2017年 | 2610篇 |
2016年 | 2622篇 |
2015年 | 3208篇 |
2014年 | 2947篇 |
2013年 | 3554篇 |
2012年 | 3868篇 |
2011年 | 3702篇 |
2010年 | 3694篇 |
2009年 | 3370篇 |
2008年 | 3403篇 |
2007年 | 3263篇 |
2006年 | 3086篇 |
2005年 | 2539篇 |
2004年 | 1966篇 |
2003年 | 1400篇 |
2002年 | 1442篇 |
2001年 | 1287篇 |
2000年 | 1039篇 |
1999年 | 437篇 |
1998年 | 169篇 |
1997年 | 122篇 |
1996年 | 82篇 |
1995年 | 59篇 |
1994年 | 52篇 |
1993年 | 44篇 |
1992年 | 41篇 |
1991年 | 26篇 |
1990年 | 42篇 |
1989年 | 28篇 |
1988年 | 25篇 |
1987年 | 46篇 |
1986年 | 52篇 |
1985年 | 36篇 |
1984年 | 29篇 |
1983年 | 24篇 |
1982年 | 24篇 |
1981年 | 20篇 |
1980年 | 6篇 |
1979年 | 23篇 |
1978年 | 5篇 |
1957年 | 16篇 |
1954年 | 3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四川大梁子铅锌矿床闪锌矿中镉富集规律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扬子地块西南缘铅锌矿床富集区是我国重要的铅锌矿产资源基地。四川会东大梁子铅锌矿床为区内的典型矿床,矿床具多阶段成因特征,矿物的穿插关系清晰,能准确地识别出矿物的形成顺序。闪锌矿为主要矿石矿物。依据矿物形成顺序,划分出三种具有显著不同标型特征的闪锌矿:黑色闪锌矿 相似文献
102.
提出了一种以三维激光扫描仪为主要数据获取手段,针对大型桥梁构件的模拟预拼装方法,用于装配化施工生产项目中大型构件的质量控制,并取代传统的、需要在构件加工场内搭建脚手架进行现场立体拼接来检验构件加工质量的方法。项目实践结果表明:该模拟预拼装方法建模方法快捷、有效,模型配准精度较高,建立的三维模型真实,能有效检验构件的质量,指导构件的场内修正,为推动装配化施工的市场进程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3.
沙漠化是土地退化形式之一,它是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本文以内蒙古乌审旗为研究区,在多种空间数据基础上,基于等级理论,使用多水平统计模型构建了从局地到区域的模型,揭示不同尺度的影响因素与该地区沙漠化的关系。对遥感影像的分析表明该地区1977—2007年沙漠化扩展的趋势减缓并逆转;多水平统计模型分析表明,多尺度的驱动因素可以解释该地区近30年的沙漠化变化,特别是政策因素对该地区沙漠化逆转影响较大。本研究可为乌审旗及类似地区沙漠化变化机理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4.
运用三维海洋模型FVCOM(Finite-Volume Coastal Ocean Model),采用有限体积计算方法,引入了干、湿判断,建立了天海达工程附近海域的三维潮流和泥沙输移模型,预测分析了天海达工程建设后对附近海域水动力和地形冲淤的影响。结果表明工程建设后对其西侧潮流影响较大,东侧与南侧影响较小,且随着距离的增加,影响程度减小,在距离工程1200 m以外海域流速相对变化值大约在8%以内;工程建设前后,静风条件下,工程附近海域地形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由于岸线的改变,工程东西两侧500m范围内近岸海域淤积程度增大,淤积增大幅度范围为0.05~0.1 cm/a。 相似文献
105.
以某采煤沉陷区内的典型输电铁塔及其复合防护板基础工程为背景,考虑地基-基础-上部铁塔结构的共同作用,对不同板厚复合防护板基础的抗采动变形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引入"保护作用"的概念,对独立基础和复合防护板基础的抗变形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设置复合防护板后,与独立基础相比,可明显减少铁塔支座的水平位移及上部结构的应力,支座位移与结构应力随着复合大板厚度的增大而减小,其减小的幅度随着板厚的增大而趋缓,当板厚达到一定数值以后几乎不再减小。提出的复合防护板的厚度可取铁塔基础长向根开的1/45~1/35的建议,以供采煤沉陷区内复合防护板基础的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06.
秦岭山区一次冷空气过程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较高分辨率的区域气候模式RegCM3,对1977年1月20-22日一次侵袭秦岭山区的冷空气活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秦岭山脉对冷空气的阻挡和屏障作用,并检验该模式在复杂地形条件下的模拟能力.结果表明:模式模拟的降温过程与实况比较一致,秦岭山脉对冷空气的阻挡和屏障作用可造成其南北两侧温差达4℃以上,并且滞留冷空气达12h以上.还分析了此次冷空气影响过程中的温度场和气压场的演变,结果发现:RegCM3区域气候模式能够比较真实地模拟复杂地形条件下温度场和气压场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07.
根据2001年7月对南黄海的大面积调查,研究了南黄海夏季pCO2的分布机制,着重讨论下层海水涌升和长江冲淡水对海-气界面CO2通量的贡献,并给出了南黄海海-气界面CO2通量。研究结果表明:夏季南黄海总体上是CO2的1个弱源,大约向大气中释放45.05×104t C。夏季南黄海表层海水pCO2分布表现出了极大的不均性,其汇区主要由长江冲淡水造成,影响区域占汇区吸收CO2的99.9%;而在源区,下层海水涌升虽然面积较小却占源区释放CO2的35.2%。可见陆架边缘海区源/汇格局的地域差异非常之特别。 相似文献
108.
109.
为了精确识别高光谱遥感图像上的地物,使用交叉相关光谱匹配方法获取光谱整体形态的最大偏移量,通过对比分析吸收谷位置变化获取吸收谷位置的最大偏移量,在此基础上确定吸收谷位置的偏移范围;然后使用穷举法,进行基于整体形态和偏移范围内局部吸收谷位置的识别。在云南中甸普朗斑岩铜矿区的高光谱遥感图像的实际应用表明,该方法的识别结果比仅考虑整体形态的识别结果具有更高的可靠性,能进一步证实识别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