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8957篇 |
免费 | 21603篇 |
国内免费 | 15497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0473篇 |
大气科学 | 6945篇 |
地球物理 | 9734篇 |
地质学 | 36049篇 |
海洋学 | 10366篇 |
天文学 | 590篇 |
综合类 | 4404篇 |
自然地理 | 7496篇 |
出版年
2025年 | 41篇 |
2024年 | 1989篇 |
2023年 | 2210篇 |
2022年 | 3748篇 |
2021年 | 4311篇 |
2020年 | 3657篇 |
2019年 | 3897篇 |
2018年 | 3393篇 |
2017年 | 3273篇 |
2016年 | 3247篇 |
2015年 | 3939篇 |
2014年 | 3651篇 |
2013年 | 4473篇 |
2012年 | 4775篇 |
2011年 | 4663篇 |
2010年 | 4602篇 |
2009年 | 4228篇 |
2008年 | 4253篇 |
2007年 | 4048篇 |
2006年 | 3862篇 |
2005年 | 3203篇 |
2004年 | 2436篇 |
2003年 | 1735篇 |
2002年 | 1787篇 |
2001年 | 1578篇 |
2000年 | 1294篇 |
1999年 | 535篇 |
1998年 | 202篇 |
1997年 | 150篇 |
1996年 | 97篇 |
1995年 | 67篇 |
1994年 | 57篇 |
1993年 | 48篇 |
1992年 | 52篇 |
1991年 | 32篇 |
1990年 | 52篇 |
1989年 | 26篇 |
1988年 | 35篇 |
1987年 | 53篇 |
1986年 | 60篇 |
1985年 | 45篇 |
1984年 | 40篇 |
1983年 | 31篇 |
1982年 | 31篇 |
1981年 | 23篇 |
1979年 | 28篇 |
1977年 | 6篇 |
1963年 | 6篇 |
1957年 | 18篇 |
1954年 | 3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31.
We present characterizations of the dynamic turbulence in the lower stratosphere measured by a new balloon-based system designed for detecting finer scale dynamic turbulence. The balloon-based system included a constant temperature anemometer(CTA) operating at a sampling rate of 2 k Hz at an ascent speed of 5 m s-1(corresponding to a vertical resolution of 2.5 mm), an industrial personal computer, batteries, sensors for ambient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an A/D converter, and others. The system was successfully launched to 24 km altitude over Bayannur City, Inner Mongolia Province. Results show the spatial intermittence of the turbulence layers, with clear boundaries between turbulent and nonturbulent regions. This is the first time that the dynamic turbulence spectrum down to the viscous sub-range has been obtained throughout the lower stratosphere over China. With that, the energy dissipation rates of dynamic turbulence could be calculated with high precision. The profile of the dissipation rates varied from 7.37 × 10-7 to 4.23 W kg-1 and increased with altitude in the stratosphere. 相似文献
132.
133.
高速公路软土地基沉降变形监测分析与预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高速公路软土地基沉降变形监测的非等步长观测序列进行数据处理后,变成等步长的数据序列,运用GM(1,1)模型进行变形分析与预报,得出了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4.
135.
136.
通过分析WebGIS的科学本质和科技美学的研究范围,阐述了WebGIS的科学美和技术美,概括了科技美学原理在WebGIS设计中的应用,并对如何更好地设计WebGIS进行了一些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37.
在VB6.0环境下通过应用程序开发函数(API)在对GeoMap进行二次开发的基础上,求任意两点的断面图,它是在通过关键字OID把属性数据和图形数据结合的基础上,克服仅用属性数据或图形数据对地物进行简单的查询,实验表明运行结果精度高而且效率高,能满足一般工程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38.
三江造山带义敦岛弧中段格聂(南)花岗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夹持于甘孜—理塘结合带与金沙江结合带之间的义敦弧岩浆岩带上发育了3条纵贯南北的造山花岗岩带,其中:中带形成了由20余个岩体组成的雀而山—格聂花岗岩带和相关的银、锌、铅-锌多金属矿床。本文对格聂(南)花岗岩体进行研究,发现其岩石类型为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和钾长花岗岩三类,以二长花岗岩为主体。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表明格聂花岗岩的成岩年龄为89.9±3.6Ma。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岩石中主量元素化学成分具有富硅、富铝、低钠高钾的特征,为典型的S型花岗岩。铝饱和指数ASI1,指示岩浆源自地壳;(CaO)%/(Na2O)%值等于0.1左右,表明源岩为大陆地壳沉积岩区的泥质岩。稀土总量均值228.83×10-6,稀土配分曲线呈略右倾近直线海鸥型,与地壳熔融型花岗岩形态一致。轻重稀土分馏不明显;铕出现明显负异常(δEu=0.13),显示岩浆分异结晶作用强烈。微量元素蛛网图上明显亏损大离子亲石元素Sr;富集高场强元素U。Rb/Sr平均比值14.97,表明格聂花岗岩的源岩为上部陆壳。结合Rb-(Y+Nb)图解、(Rb/30)-Hf-(Ta×3)图解、R1-R2变异图解,格聂南岩体形成于后碰撞造山环境,应是甘孜-理塘洋盆和金沙江洋盆闭合后,造山后伸展作用活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9.
140.
对挤扩多支盘桩这种新桩型在浙江杭州典型软土地质条件下的可应用性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内容包括桩中钢筋应力测试、桩顶及桩端沉降测试等.对试桩破坏的原因作了较全面的分析,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