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3篇
  免费   307篇
  国内免费   492篇
测绘学   336篇
大气科学   192篇
地球物理   185篇
地质学   742篇
海洋学   360篇
天文学   16篇
综合类   83篇
自然地理   12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90篇
  2021年   102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100篇
  2018年   81篇
  2017年   82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93篇
  2014年   97篇
  2013年   104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105篇
  2010年   118篇
  2009年   124篇
  2008年   105篇
  2007年   102篇
  2006年   100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深海调查绞车牵引机构和储缆机构分离技术系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介绍了深海调查绞车的技术发展状况,分析了牵引机构和储缆机构分离技术为基础的绞车的组成部分和其相应的功能,探讨了牵引卷筒、储缆卷筒和直角排缆器的液压传动系统和控制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并对绞车储缆卷筒的自适应张力控制器做了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102.
平行结构建筑是3维城市中建筑的主体,随着建筑风格的多元化,非平行结构建筑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因此必须对其多尺度表达的方法进行研究.此处根据复杂程度的不同将建筑分为简单建筑和特殊建筑两类.在简单建筑的化筒中,首先讨论了倾斜房顶的几何表示方法,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房顶的关系信息,采用成组处理与斜面的扯直拉平算法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简单建筑的化简.在分析复杂建筑倾斜面结构特点的基础上设计了适于复杂建筑的化简方法,并针对两类典型建筑进行了实验.  相似文献   
103.
末次冰期低纬度西太平洋硅藻席沉积与生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硅藻在全球碳循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树荫种"硅藻在次表层水体中的勃发成席,并迅速埋藏成为硅藻席沉积,使人们逐渐意识到次表层生产在整个生产力及输出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介绍了首次在低纬度西太平洋区域发现的硅藻席沉积的分布特征,硅藻席发现站位呈带状分布,大致呈北西-南东向展布,大部分散布在17.5°~20°N之间。采集到硅藻席沉积物的站位其水深在碳酸钙补偿深度(CCD)以下4837~6150m的深水区,多分布在较平坦的海底,且受风力和陆源物质输入影响相对较强的区域。该区域硅藻席的形成可能是由于末次冰期时该海区有大洋锋面的形成所致。该区域的成席硅藻Ethmodiscus rex(Wallich)Hendey为典型的"树荫种"硅藻,可以通过自身调节浮力的作用,在水体相对稳定的贫氧大洋中生存并勃发成席。末次冰期低纬度西太平洋硅藻席沉积的发生,可能使该区成为CO2的汇。  相似文献   
104.
根据2003和2006年长江口及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样品的粒度组成和元素铬、铜、镍、铅、锌、铝、钙和锶的含量,分析了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分布特征,探讨了含量的变化趋势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响应。自2003年三峡工程一期蓄水完成到2006年6月,长江输沙量逐年减少,长江口海域沉积物中黏土的百分含量明显增加,但是沉积物分布的总体格局并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重金属元素大多在泥质区沉积物中富集,高值区沿岸线呈带状分布,在最大浑浊带和口外羽状锋处达到峰值。在长江大量物质输入的背景下,研究区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含量相对其他类似河口较低。河流的陆源颗粒输入、水动力条件、细颗粒物质的吸附以及絮凝作用是控制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含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氧化还原条件也对重金属元素含量变化有一定的影响。人类活动(重大工程的建设和人为污染)对长江口外泥质区中重金属元素含量有重要影响,尤其对铅和锌的含量及其分布的影响显著。自2003年三峡工程一期蓄水以来,长江口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沉积机制未有明显的变化,但是重金属元素含量有逐渐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5.
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总体技术设计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与运行维护是一项超大型地理信息工程。为了切实做好统筹规划、统一设计、规范建设、分步实施,国家测绘局组织开展了总体技术设计研究,制订了技术设计指南。本文介绍了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总体设计的基本思路和总体架构。  相似文献   
106.
假设吸附过程始终处于平衡态、气泡大小均一以及每一个气泡均为正十二面体,构建了泡沫分离过程的数学模型.模拟了液池中蛋白质在气液界面上的吸附过程和泡沫层中气泡的失水过程,得出了富集比的表达式,可用于分离效果的预测.经验证,模型与实验条件下的泡沫分离过程基本符合.  相似文献   
107.
国际标准电子海图显示平台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数字海图产品不断的生产完善,研制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子海图显示与信息系统(ECDIS)”逐渐成为工作的重心,而这项任务的核心是符合S-57数据传输标准及S-52电子海图模式的显示平台的研制,以此为基础才能研制出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ECDIS。在研究电子海图国际标准化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技术实践,实现了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标准电子海图显示平台,为我国建立自主知识产权的ECDIS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8.
平均大潮高潮面的科学定位和现实描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对平均大潮高潮面进行科学定位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了我国海岸线(岛屿岸线、明礁、灯塔)起算面的定义。引入了三个国标的定义和沿海五省制定的法律条例的规定,结合东海及其岛屿海岸线不同起算面的计算算例,论证了我国海岸线就是平均大潮高潮面形成的实际痕迹线,并以此作为海陆分界线的科学定位和现实意义,澄清了在这一领域存在的一些异议和模糊认识。同时,并就这一重要的基准面进行现实的描述,以期服务于当前我国沿海经济建设、海域使用管理、海岸带开发和有关专项调查以及海洋测绘事业中。  相似文献   
109.
安丘-莒县断裂是沂沭断裂带最主要的活动断裂,对强震的发生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该断裂的安丘至昌邑段由昌邑段、朱里段、双官-眉村段、南流段四条右阶斜列的次级断裂组成.其中昌邑段位于该断裂的最北端,主要隐伏于第四系之下,少见断裂出露面.该段主要经烟汕路南潍河大堤西、文山东坡、石湾店村西、东冢镇驻地、东冢镇后柳村东等地,属晚更新世活动断裂.  相似文献   
110.
长江口外缺氧区沉积物中元素分布的氧化还原环境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取自长江口外缺氧区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了粒度组成和元素(主要包括氧化还原敏感性元素和亲碎屑元素)丰度的分析与测试,对长江口外缺氧区缺氧环境对元素分布的影响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长江口外缺氧区沉积物中氧化还原敏感性元素(Redox sensitive elements,简称RSE)分布的氧化还原环境效应。亲碎屑元素丰度的分布显示出明显的粒控效应,而氧化还原敏感元素的分布受粒度效应的制约很弱,主要受离岸缺氧区还原环境的制约,具有在缺氧区富集的特点。缺氧环境对RSE分布的影响超过了元素的粒控效应,从而使研究区RSE的分布呈现出典型的氧化还原环境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