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63篇
  免费   1938篇
  国内免费   3102篇
测绘学   925篇
大气科学   2491篇
地球物理   3398篇
地质学   8482篇
海洋学   2363篇
天文学   1871篇
综合类   1014篇
自然地理   1559篇
  2024年   115篇
  2023年   322篇
  2022年   739篇
  2021年   973篇
  2020年   857篇
  2019年   894篇
  2018年   1108篇
  2017年   1037篇
  2016年   1032篇
  2015年   770篇
  2014年   988篇
  2013年   1037篇
  2012年   1013篇
  2011年   1102篇
  2010年   996篇
  2009年   944篇
  2008年   889篇
  2007年   924篇
  2006年   828篇
  2005年   438篇
  2004年   376篇
  2003年   432篇
  2002年   499篇
  2001年   454篇
  2000年   342篇
  1999年   366篇
  1998年   287篇
  1997年   309篇
  1996年   259篇
  1995年   257篇
  1994年   232篇
  1993年   182篇
  1992年   165篇
  1991年   110篇
  1990年   96篇
  1989年   112篇
  1988年   79篇
  1987年   63篇
  1986年   57篇
  1985年   46篇
  1984年   42篇
  1983年   41篇
  1982年   41篇
  1981年   26篇
  1980年   24篇
  1979年   29篇
  1978年   17篇
  1977年   17篇
  1975年   22篇
  1973年   1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261.
均匀水底上二维随机波面的二阶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用摄动方法导出了均匀水底上精确至二阶的二维随机波动解。依据此解并将二阶谱定义为三阶矩函数的Fourier变换,首次给出了精确至二阶的二维随机波面二阶谱的理论表达式并简略地考虑了它的各个组成部分的物理意义。  相似文献   
262.
2012年初春粤北一次少见高架雷暴过程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地面中尺度自动气象站资料以及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12年2月27日广东发生的一次罕见高架雷暴天气过程的特点及成因。结果表明,这次出现在低层冷高压控制下地面冷锋后部并伴有短时强降水、雷电和冰雹的强对流天气过程,是一次典型的"高架雷暴"过程。与从地面发展的普通雷暴不同的是,强对流天气发生时,近地面层大气层结稳定,低空有逆温层存在,暖湿空气是从逆温层以上开始抬升的,强对流天气落区与850 hPa切变线有较好的对应关系。中高层西风槽东移南压,850 hPa偏南急流的建立和显著增强,为此次高架雷暴过程提供了有利的环流背景。近地面层冷空气补充南下迫使低层暖湿空气抬升,配合高空槽前辐散气流的抽吸作用以及广东上空有利的大气动力、热力不稳定条件,是此次高架雷暴过程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263.
本文简述了CUDA编程模型高性能并行计算的特性,在实现了基于GPU的数字影像正射纠正的基础上,阐述了基于GPU的加速技术在数字影像处理方面的应用情景.  相似文献   
264.
国家气象中心新一代业务中期预报模式T213L31的主要特点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陈起英  姚明明  王雨 《气象》2004,30(10):16-21
T2 1 3中期数值预报系统于 2 0 0 2年 9月 1日起在国家气象中心正式业务化。作为此系统核心的T2 1 3L31全球模式与原业务模式T1 0 6L1 9相比 ,采用了一些新的数值技术 ,包括半拉格朗日时间积分方案的引入 ,采用规约格点 ,分布内存与共享内存并行相结合 ,从而在目前有限的计算机资源条件下 ,能积分高分辨率的模式。更重要的是 ,模式采用了一些更新、具有更真实物理概念的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 ,对于辐射方案、次网格尺度地形参数化、积云对流方案、云方案、陆面过程方案都作了很大改进 ,从而克服了许多T1 0 6L1 9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明显提高了T2 1 3L31模式的预报技巧。  相似文献   
265.

在评估4种蒸散格点资料(GLDAS,GLEAM,MERRA-2,CRET)在青藏高原适用性的基础上,以精度最高的CRET(R2为0.83,RMSE为14.76 mm)及同期气象环境数据,在年际尺度上分析了青藏高原蒸散变化特征及其受大尺度西风和季风环流的影响.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年平均蒸散为414.2±18.32 mm,具有明显的年际变率和变化趋势,且区域(西风区、季风区和过渡区)间差异明显.蒸散年际变化与西风和季风环流强弱的年际变化密切相关,且季风和西风对蒸散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西风和季风通过调节局地气候环境因子影响蒸散:土壤湿度、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风速三个局地气候环境要素是青藏高原蒸散主要调控因子,蒸散与土壤湿度和NDVI呈显著正相关,与风速在高原西部呈显著负相关、在高原东部呈显著正相关;研究WYI(Webster-Yang Index)和WI(Westerly Index)与影响蒸散的主导气候环境因子的关系发现,WYI与土壤湿度和NDVI呈显著正相关,且WYI与NDVI的相关系数在高原中部和南部较大,使得WYI对蒸散影响在中部分过渡区和南部季风区较大,WI也与土壤湿度和NDVI呈显著正相关,但WI与NDVI的相关系数在中部和北部较大,WI对蒸散影响在中部过渡区和北部西风区较大,同时,WI与风速在大部分高原显著相关,WI在高原东部通过风速对蒸散变化具有正贡献,使得季风区东部蒸散年际变化也受WI影响,最终使得WI对蒸散的影响在除季风区西部以外的区域较大.该研究结果可加深认识青藏高原水循环变化及其机理,为区域水资源和生态系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66.
刘志峰  俞臻  何跃平  黄雨  陈宝  叶为民 《岩土力学》2006,27(Z2):855-859
有限元数值计算方法在岩土工程中已有较多的应用,但在水平受荷桩分析计算中的应用尚不普遍。有关水平受荷桩土体系水平承载力及变形的数值模拟方法少有文献报道。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来研究水平受荷桩土体系的水平位移。首先简要分析了水平受荷桩的主要计算方法及原理。然后,基于ABAQUS软件建立了桩土系统二维及三维的有限单元模型,分别通过按现行规范推荐的m法和按Poulos的弹性理论法计算的两个算例,将数值计算方法与解析方法进行了对比计算分析。有限元数值计算结果与解析解基本吻合,说明了所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的可靠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267.
The recently discovered Baizhangyan skarn‐porphyry type W–Mo deposit in southern Anhui Province in SE China occurs near the Middle–Lower Yangtze Valley polymetallic metallogenic belt. The deposit is closely temporally‐spati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Mesozoic Qingyang granitic complex composed of g ranodiorite, monzonitic g ranite, and alkaline g ranite. Orebodies of the deposit occur as horizons, veins, and lenses within the limestones of Sinian Lantian Formation contacting with buried fine‐grained granite, and diorite dykes. There are two types of W mineralization: major skarn W–Mo mineralization and minor granite‐hosted disseminated Mo mineralization. Among skarn mineralization, mineral assemblages and cross‐cutting relationships within both skarn ores and intrusions reveal two distinct periods of mineralization, i.e. the first W–Au period related to the intrusion of diorite dykes, and the subsequent W–Mo period related to the intrusion of the fine‐grained granite. In this paper, we report new zircon U–Pb and molybdenite Re–Os ages with the aim of constraining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monzonitic granite, fine‐grained granite, diorite dykes, and W mineralization. Zircons of the monzonitic granite, the fine‐grained granite, and diorite dykes yield weighted mean U–Pb ages of 129.0 ± 1.2 Ma, 135.34 ± 0.92 Ma and 145.3 ± 1.7 Ma, respectively. Ten molybdenite Re–Os age determinations yield an isochron age of 136.9 ± 4.5 Ma and a weighted mean age of 135.0 ± 1.2 Ma. The molybdenites have δ34S values of 3.6‰–6.6‰ and their Re contents ranging from 7.23 ppm to 15.23 ppm. A second group of two molybdenite samples yield ages of 143.8 ± 2.1 and 146.3 ± 2.0 Ma, containing Re concentrations of 50.5–50.9 ppm, and with δ34S values of 1.6‰–4.8‰. The molybdenites from these two distinct groups of samples contain moderate concentrations of Re (7.23–50.48 ppm), suggesting that metals within the deposit have a mixed crust–mantle provenance. Field observation and new age and isotope data obtained in this study indicate that the first diorite dyke‐related skarn W–Au mineralization took place in the Early Cretaceous peaking at 143.0–146.3 Ma, and was associated with a mixed crust–mantle system. The second fine‐grained granite‐related skarn W–Mo mineralization took place a little later at 135.0–136.9 Ma, and was crust‐dominated. The fine‐grained granite was not formed by fractionation of the Qingyang monzonitic granite. This finding suggests that the first period of skarn W–Au mineralization in the Baizhangyan deposit resulted from interaction between basaltic magmas derived from the upper lithospheric mantle and crustal material at 143.0–146.3 and the subsequent period of W–Mo mineralization derived from the crust at 135.0–136.9 Ma.  相似文献   
268.
黔西南纳哥金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余大龙,毛健全,潘年勋,杜定权(贵州工学院,贵阳550003)关键词微细浸染型金矿,地质地球化学,成因,黔西南1地质背景纳哥金矿共有矿体17个,普查储量6t(其中>3g/t的约1.2t)1)。矿区位于贞丰县城东...  相似文献   
269.
270.
异常消光是一种在幔源晶体中常可观察到的物性改变现象,然而它与晶体的真实结构之间的内在联系却至今仍未被认识清楚。本项工作试图用一种灵敏的微区结构探测新技术——显微激光喇曼谱方法研究幔源晶体中由构造作用导致的异常消光现象的结构本质。实验结果说明:上地幔高温蠕变作用对橄榄石及辉石主要感应了晶体内微区晶轴取向的变化,还未能产生明显的结构相变;不同的异常消光现象反映晶轴扭转的单位大小不同,并主要依赖于矿物晶体本身的结构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