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8篇
测绘学   69篇
大气科学   50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20篇
海洋学   29篇
综合类   24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贫信息条件下的多点变形预测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尹晖  陈永奇 《测绘学报》1997,26(4):365-372
常用的单点变形分析方法没有利用监测点间相互关系的信息,不足以反映变形体整体的变形规律。本文将单点的变形预测模型扩展为多点的变形预测模型,建立了贫信息条件下的多点预测模型。进行了实例建模与分析,结果表明,多点预测模型为解决少数据,多因子的动态系统预测与分析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62.
检验解算的整周模糊度是GPS精密快速定位的一个重要课题。过去已提出了不少方法,然而这些方法都存在一定的缺陷。本文提出一种新的方法,它是基于模型可区分度的概念。该方法利用可接受的第一、二类错误概率,计算边界值,并与固定解中最小残差二次型和次最小残差二次型比较,以确认相应于最小残差二次型的整周模糊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3.
板块内部层状负位错模型及其反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了一种层状负位错模型,用于描述下层地壳拖带上层地壳的耦合作用所造成的上伏地壳变形,并通过模拟计算,给出了这种层状耦合模型的形变场特征,以及利用模拟形变数据反演层状负位错模型参数的结果。  相似文献   
64.
60~70oS臭氧总量的QBO和ENSO信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Nimbus-7上搭载的臭氧总量观测光谱仪(TOMS)得到的60~70oS纬圈中臭氧总量资料,分析研究了该地区臭氧总量准两年振荡(QBO)和ENSO信号的纬向分布,指出在该纬圈臭氧总量的长期变化中包含着的QBO和ENSO信号。同时,本文还分析研究了沿纬圈分布的大气臭氧总量季节变化和长期变化趋势,指出在该纬圈各个季节中臭氧总量呈下降趋势,以60~100oW十月份的下降最大,达到-9.3DU/a。研究同时表明:臭氧总量季节变化、长期变化趋势、以及QBO信号的纬向分布都在西南极上空出现异常。本文对此进行了讨论,认为这是西南极海陆分布调整大气环流及大气波动造成对臭氧总量分布和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65.
基于GPS数据分析渭河盆地现今地壳形变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2001—2015年流动及连续GPS观测资料,借助多面函数拟合法建立渭河盆地水平速度场模型,并计算球面坐标下的应变特征参数。结合陕西地区地质构造背景,分析渭河盆地水平速度场及应变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渭河盆地西部GPS速度场受青藏块体及鄂尔多斯块体共同作用明显,西部GPS速度场大于中东部,且GPS速度场有顺时针旋转的运动特征。(2)渭河盆地西部主应力场变化复杂,中部的西安地区主应变差异变化明显,与2009年11月5日高陵M_S4.4地震对应;渭河盆地西部出现最大剪应变及面应变高值区及差异变化高梯度带,在西安附近出现最大剪应变及面应变差异变化梯度带,高陵地震震中位于零值线附近。(3)2001—2010年的主应变、最大剪应变、面应变变化比2011—2015年显著,表明高陵地震发生后,应力场进行了释放调整,近期渭河盆地地震紧迫性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66.
不同于当前广泛使用的空域法、时域法、直接解法,本文尝试采用Torus方法处理GOCE实测数据,利用71 d的GOCE卫星引力梯度数据反演了200阶次GOCE地球重力场模型,实现了对参考模型的精化。首先,采用Butterworth零相移滤波方法加移去—恢复技术,处理引力梯度观测值中的有色噪声,并利用泰勒级数展开和Kriging方法对GOCE卫星引力梯度数据进行归算和格网化,计算得到了名义轨道上格网点处的引力梯度数据。然后,利用2D-FFT技术和块对角最小二乘方法处理名义轨道上数据,获得了200阶次的GOCE地球重力场模型GOCE_Torus。利用中国和美国的GPS/水准数据进行外部检核结果说明,GOCE_Torus与ESA发布的同期模型的精度相当;GOCE_Torus模型与200阶次的EGM2008模型相比,在美国区域精度相当,但在中国区域精度提高了4.6 cm,这充分体现了GOCE卫星观测数据对地面重力稀疏区的贡献。Torus方法拥有快速高精度反演卫星重力场模型的优势,可以在重力梯度卫星的设计、误差分析及在轨快速评估等方面得到充分应用。  相似文献   
67.
High precision geoid models HKGEOID-2000 for Hong Kong and SZGEOID-2000 for Shenzhen, China, have been developed with a hybrid approach of so-called sequential processing, using high precision GPS/leveling data, land and sea gravity anomalies, and digital terrain models. These two local geoid models have the same 1-km resolution. The estimated accuracy (external accuracy) is better than 1.7 cm for HKGEOID-2000 and 1.4 cm for SZGEOID-2000. Some common areas are covered by HKGEOID-2000 and SZGEOID-2000. So these two geoid models, along with high quality GPS/leveling data collected on the overlapping areas, can be used to detect the systematic bias between HKGEOID-2000 and SZGEOID-2000, as well a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Hong Kong Principal Datum and 1956 yellow sea height datum of China, yielding RMS errors of 1.011 m and 1,003 m, respectively. Moreover, HKGEOID-2000, along with GPS ellipsoidal heights, is employed to determine the errors of the “orthometric heights” from purely trigonometric heighting, yielding an RMS error of 0.102 m. The combination of SZGEOID-2000 and GPS ellipsoidal heights has been used to replace the traditional spirit leveling and mapping, called GPS mapping.  相似文献   
68.
紫外辐射诱发三角褐指藻自由基伤害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研究了UV-B对海洋微藻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紫外辐射(UV-B,280-320nm)能抑制三角褶指藻的生长,藻细胞经紫外辐射处理后,自由基含量上升,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下降,而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变化不明显。作者认为,紫外辐射诱发自由基对藻细胞形成伤害是紫外线抑制藻细胞生长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9.
回顾了GPS观测技术在区域地壳形变监测应用中的相关理论和方法,探讨了其发展趋势,重点介绍了块体负位错运动模型及其反演和地表位移场拟合推估及应变分析方法,展望了时空分析方法在地壳形变信息提取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0.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single epoch ambiguity resolution performance using Galileo four frequency data. Two commonly used ambiguity resolution methods are used in the tests, including the Cascade Ambiguity Resolution (CAR) and the Least-Squares Ambiguity Decorrelation Adjustment (LAMBDA) methods. For CAR method, four optimal combinations are carefully selected according to their wavelength to noise ratios and success rate for ambiguity fixing. The test results show, in general, the LAMBDA method performs better than the CAR method. The speed of ambiguity resoluti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carrier phase measurement precision. With carrier phase measurement precision of 3 mm, single epoch ambiguity resolution can be achieved at every epoch with simulated 1-s interval 24-h Galileo data (total epochs 86,400). With the increase of carrier phase noise, ambiguity resolution performances become worse. When the noise level is increased to 12 mm, single epoch ambiguity resolution can only be achieved about 50% of epoch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