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32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61篇
海洋学   15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2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河南嵩县黄庄-汝州高水泉一带熊耳群火山岩分布区属构造变动强烈的中深剥蚀区。依据岩石岩相标志、断裂构造形迹、火山岩的产状以及地貌标志等,首次识别出活动于许山期、鸡蛋坪期及马家河期的五个古火山口和一个古裂隙喷发带。熊耳群火山活动早期为NEE向裂隙式喷溢,中期演化为中心式喷发、伴有裂隙式喷发,晚期为中心式喷发。区域火山活动贯穿整个熊耳期,时间自NE向SW由早到晚。古火山口及受其控制的次火山岩与区域矿产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2.
上扬子地台留茶坡组与灯影组关系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扬子地台黔中、鄂西等地区灯影期沉积一套碳酸岩台地白云岩,湘西等地区留茶坡期沉积岩性以暗色硅质岩为主,留茶坡组被普遍认为与灯影组相当。通过对扬子地台区多条剖面岩性、生物化石等对比,灯影组白云岩出现于湘西的留茶坡组中部,笔者认为留茶坡组与灯影组可能存在另一种关系。  相似文献   
103.
应用NBCORS在其覆盖范围内的鄞州中心区某已知点上进行每隔30 min一次的RTK循环自动观测,共观测1 000次,历时连续20 d,通过对观测数据可靠性和精度的分析,得出NBCORS的可靠性为99.9%,精度为平面中误差1.5cm、高程中误差1.7 cm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4.
东戈壁钼矿赋存于东天山造山带内,属斑岩型钼矿床矿体形态受岩体形态、大小、围岩物理性质和次级裂隙发育程度控制矿化对围岩无选择性,与多期次构造活动所形成的次级裂隙密集程度有关蚀变演化划分为5个阶段,辉钼矿-石英脉阶段是蚀变、矿化最强烈阶段,也是钼主成矿期含矿热液在迁移过程中与围岩发生强烈流体-岩石反应,造成金属元素含量增加和钼富集研究矿床地质特征和围岩蚀变与钼矿化时空关系,对在东天山寻找同类型矿床具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5.
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锗层沥青的来源一直存在争议,以往的认识多是依据地球化学资料,而很少从生烃背景来探讨这一问题.研究应用盆地模拟方法,对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储层沥青三套可能的烃源岩(下寒武统、下志留统和上二叠统)进行了生油历史与潜力研究.结果表明,下寒武统、下志留统和上二叠统泥质烃源岩的主要生油期分别发生在二叠纪-早三叠世、早-中三叠世和三叠纪末期-早侏罗世.在生油潜力方面,下志留统泥质烃源岩在()个中-晚三叠世期间都具有最大的生油量,占三套烃源岩总生油量的80%~90%.在早侏罗世沉积期, 光地区油源岩以上二叠统泥质烃源岩为主,下志留统泥质烃源岩为辅,仅为总生油强度的10%~20%;而()家寨地区则以下志留统泥质烃源岩为主要油源岩,所占比例仍高达80%左右.考虑到本区中、晚三叠世期间的生油量远大于早侏罗世时期,飞仙关组古油藏原油应该主要来自下志留统泥质烃源岩,上二叠统泥质烃源岩的贡献较小,且在不同地区有所不同.本区下寒武统泥质烃源岩生油时间明显早于飞仙关储层圈闭形成期,不是该区古油藏的有效烃源岩.  相似文献   
106.
基于SEM图像灰度水平的页岩孔隙分割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微观孔隙结构是研究页岩气吸附运移机制和建立地质模型的基础,氩离子抛光-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技术是开展此项研究的主要实验方法,但已有的研究大多是关注页岩孔隙分类,较少从定量角度表征其特征。为开展页岩微观孔隙结构定量研究,提高孔隙分割质量,本研究分别利用边缘检测分割法、流域分割法、手动和自动阈值分割法对页岩无机孔和有机孔二次电子图像进行分割实验,对比不同方法的分割效果。结果表明,通过选取合适的分割阈值,基于SEM图像的手动阈值分割法能够表征1 nm以上的孔隙,准确地识别有机质与脆性矿物边缘、孔隙与有机质边缘,使得页岩孔隙提取结果趋近于真实,能更有效地对页岩孔隙结构进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07.
利用叠前地震数据预测裂缝储层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叠前地震资料储层预测技术是在Zoeppritz方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通过处理地震数据随着不同入射角地震反射属性,得到地震属性随着入射角变化而改变,研究分析得到反映岩性变化的纵波速度、横波速度、泊松比和截距与梯度剖面,预测裂缝储层的发育及分布.同时根据不同方位角地震资料属性,计算得到不同方位角目的层的属性差异,使用各向异性椭圆公式作拟合,求出背景趋势A和各向异性因子B,利用最大振幅包络方位和对应θ,求出裂缝发育优势方向,及B/A各向异性因子,实现对裂缝储层预测.  相似文献   
108.
Semi-submersibles for offshore oil 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often suffer from severe wave impacts in extreme ocean environments.Owing to the complex wave interactions among structural components of semi-submersibles,in-depth analyse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ave impact events are of significance for both industry and academia.An experimental study was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the local wave impact loads on a semi-submersible,with focus on understanding the wave impacts by identifying typical impact modes.Quantitative criteria are proposed to classify major wave impacts on the semi-submersible into six modes and two type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lassification is reasonable and provides valuable information for studying wave impacts on semi-submersibles.The incident wave characteristics at the fore column of the semi-submersible have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wave impact mode.The fore-column dominating wave impacts exert the most intense loads on the fore column and feature well-developed breaking waves or slightly breaking waves at the fore column.However,the aft-column dominating wave impacts exert the most intense loads on the aft column or the deck bottom and feature non-breaking waves at the fore column.Energy loss during the fore-column impact weakens the impact severity on the aft column in the fore-column dominating wave impacts.The shoaling effect of the submerged pontoon and different motion configurations of the platform result in higher occurrence rate of the aft-column dominating wave impacts.Different impact modes are also distinguished by different spatial distributions of wave impact loads.  相似文献   
109.
基于能值理论的农业复合系统评价与案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1996-2007年资料,运用能值理论,从农业投入产出、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系统和农业发展性能3个方面,构建了农业复合系统能值评价指标体系,对塔里木河下游铁干里克绿洲农业复合系统进行了分析和系统敏感性评估。结果表明:①农业系统的能值投入和产出总体上都呈上升趋势,系统能值产出增长速度快于能值投入;②农业发展对自身环境资源的依赖程度有所减小,而对辅助能的依赖逐步增强,且自然环境资源承受的压力不断增大,可持续性差;③铁干里克绿洲农业机械化、现代化步伐逐步加快,农业生产效率得以有效提高,但农业经济发展水平还处于较低水平,属于消费型系统;④系统敏感性分析表明,与可更新环境资源能相比,不可更新工业辅助能的投入对整个农业复合系统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10.
海拉尔盆地呼和湖凹陷煤层气资源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钻井和地震资料,研究了呼和湖凹陷煤层的发育与分布情况,确定了煤层的热演化程度和气测异常等;结合煤层含气量参数,预测了凹陷内的煤层气资源前景。结果表明,呼和湖凹陷煤层气资源量约为7.43×1011 m3,远远超过了前人对整个东北区煤层气资源的评价。呼和湖凹陷大二段煤层埋深适中,是煤层气勘探开发有利层段;南二段煤层埋深多在2 000 m左右,但煤层气资源量最大,在以后的开发中应加强研究。通过与美国成功开发的含气盆地对比表明,呼和湖凹陷的煤层气潜力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