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8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129篇
测绘学   63篇
大气科学   46篇
地球物理   95篇
地质学   205篇
海洋学   42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38篇
自然地理   60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1.
打造高品质旅游集聚地并构建多站点景区游览环线是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突破口。论文基于2006—2018年288个城市评选的最高级别景区——“5A”景区的数据,将“5A”景区划分为自然类、人文类、综合类3类,借助ArcGIS、Stata等工具探索了“5A”景区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利用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定量探讨了高级别景区对城市旅游发展的影响及其空间效应。研究发现,首先,中国“5A”景区存在“东中集聚、区域失衡、禀赋不一”的空间分布特征,综合类景区数量严重不足。其次,高级别景区能显著推动本城市的旅游发展,并存在显著的空间合作与空间竞争效应。其中,同省邻近城市的高级别景区对城市旅游发展的影响表现为空间竞争效应,且主要表现为对同类型景区间的竞争,竞争范围为0~400 km;跨省邻近城市的高级别景区对城市旅游发展的影响表现为空间合作效应,且主要表现为不同类型景区间的合作与互补,最优合作范围为200~400 km。最后,对比各省域内部景区空间分布发现,同一省域内城市多以自然类或人文类“5A”景区中的某一类景区为主,即同一省域内部可能存在针对同类景区的同质化竞争问题。研究结论将为旅游资源的空间配置和空间优化提供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512.
广泛使用的传统激光点云与倾斜摄影等城市空间建模方法存在各自的优缺点,将不同来源的数据进行有效融合并用于城市三维模型的构建是当前城市建模的难点。因此,本文首先提出了一种激光与倾斜点云精确配准与无缝融合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克服不同来源点云数据在尺度与精度上不一致的问题,精确计算不同来源数据的空间变换关系;然后在此基础上剔除数据冗余,完成多源点云数据的无缝融合;最后采用3组实际场景中获取的数据对本文剔除方法的有效性及精度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通过本文方法获取的融合数据相较于单一平台获取的数据具有更好的完整性和数据精度。  相似文献   
513.
2014年于田Ms7.3地震野外调查——特殊的地表破裂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4年2月12日在新疆于田县境内西昆仑山东段地区发生了Ms7.3级强烈地震, 震后快速野外考察表明, 这次地震在海拔4600~5100 m的地区形成了由一系列张裂隙、张剪裂隙、剪切裂隙以及挤压鼓包和裂陷等斜列状组合而成的地表破裂带, 整体呈NEE—SWW走向, 全长约25 km, 显示出左旋走滑伴随有正滑分量的特征, 最大左旋位移约1 m。地表破裂带分别沿两条平行的阿什库勒—硝尔库勒断裂和南硝尔库勒断裂分布, 这是一种特殊的地表破裂带。发震断裂属于阿尔金断裂带西南段尾端分支断裂, 它与郭扎错断裂和龙木错断裂构成“新阿尔金断裂”。  相似文献   
514.
文章论述了古地下水测年法的原理、适用范围及其在高放废物地质处置中的应用,分析对比了各种测年方法的优缺点,旨在为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选址中的水文地质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15.
新构造运动与西辽河水系演化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遥感技术并结合实地调查,查明西辽河水系在第三纪中新世形成古嫩江—古西辽河向心状水系;上新世长岭开始隆起;第四纪中更新世末,由于北部隆起和南部断裂的出现致使古西辽河水系转变为外流水系。研究古水文网的分布及演化,对地下水资源优化利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16.
海南岛燕山晚期典型侵入岩成因矿物学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海南岛燕山晚期典型的屯昌岩体、千家岩体和保城岩体中的钾长石、斜长石、黑云母和角闪石的化学成分和成因特点。结果表明:(1)多数钾长石晶体的Or含量<90,具岩浆结晶成因特征。大部分斜长石属奥长石-中长石,An含量与岩石的SiO2成负相关关系,显示岩浆发生了较高程度的结晶分异作用。(2)黑云母为镁质黑云母,主要为岩浆结晶成因,部分为耐熔残余。角闪石均为钙质角闪石类,既有岩浆成因角闪石,也有次生交代成因角闪石,以相对贫铝、富镁、(Na+K)A低为显著特点。(3)岩体最终定位深度可能≤3.3km,温度≥750°C,具深源、高温、浅侵位特征。  相似文献   
517.
祁连山青海云杉叶片δ~(13)C特征及其与生理指标关系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以祁连山青海云杉叶片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叶片稳定碳同位素比率(δ13C)、叶片含水量(LWC)、脯氨酸含量、灰分含量、碳含量、氮含量、碳氮比、土壤含水量(SWC)等指标,探讨不同水分梯度下叶片δ13C的控制因子.结果表明,祁连山青海云杉叶片δ13C值在-28.9‰~-25.4‰之间变化,平均值为-27.3‰.沿河西走廊从东到西的干旱梯度(降水量逐渐减少),叶片δ13C表现出偏正的趋势.叶片δ13C与LWC和脯氨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灰分含量、SWC显著负相关.叶片δ13C值在青海云杉种内分布稳定,主要是由自身的遗传特性所决定,同时与生长环境条件也有一定的关系,其中土壤可利用水分是最主要的限制因子.叶片灰分含量是δ13C值的可选择性替代指标.  相似文献   
518.
龙门山断裂带中的映秀-北川断裂带是2008年汶川地震的主发震断裂,它具有斜冲断裂的运动学特征(逆冲兼右旋走滑),其中南西段映秀断裂带以逆冲为主,而北东段北川断裂带以右旋走滑为主。断裂带的物质组成和内部结构的研究,有利于深入认识断裂活动性质、构造变形行为和地震发震机制。本文以出露于映秀-北川断裂带北东段南坝地区的断裂岩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地质调查、显微构造观察、XRD和μXRF等多种分析手段,探讨映秀-北川断裂带北东段的岩石组成和内部结构。研究表明发育于寒武纪粉砂质板岩中的断裂带宽度约30m,断层中心发育厚20~40cm的黑色断裂物质,2008年汶川地震的同震位移沿黑色物质层中厚约10mm滑动带滑动。断层NW侧和SE侧表现出近于对称的结构特征,两侧的角砾岩宽~4m和~3m,破碎带宽~10m和~12m。黑色断裂物质中石英含量30%~50%,长石含量18%~25%,黏土矿物总含量30%~36%,主要由伊利石、伊蒙混层和绿泥石组成,少有蒙脱石。XRD结果显示黑色断裂物质具有非晶质成分特征,SEM观测结果可见熔融结构特征,显微结构与μXRF结果呈现后期流体作用明显,其表明黑色断裂物质主要由古地震滑动形成的假玄武玻璃蚀变而成,并发育不同蚀变程度的多期假玄武玻璃。上述研究揭示出断裂摩擦熔融是汶川地震断裂带北东段南坝地区的重要动态弱化机制,其内部结构和岩石特征与南西段映秀断裂带具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519.
利用多源遥感数据反演城市地表温度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前利用单通道热红外遥感数据反演地表温度的方法有大气校正法、单窗算法和普适性单通道算法,使用这3种算法反演地表温度时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需要获取大气参数。目前大气参数的获取主要根据近地表(地表2m左右的高度)的大气水分含量或湿度和平均气温的观测值来估计,这种方法只能获得个别点上的数据,而无法获取面上像元尺度的大气参数。本文利用多源遥感数据的优势,首先利用MODIS近红外数据,在像元尺度上获取温度反演中所需大气参数——大气水分含量,再利用同时相的Landsat ETM 影像,采用Jim啨nez-Mu oz和Sobrino的普适性单通道算法反演地表温度。研究结果表明,多源遥感数据的综合应用是城市地表温度反演的有效途径与方法,可获得较合理的地表温度反演结果。  相似文献   
520.
TheefectoffocaldeptheroronmomenttensorinversionLISHENGXU(许力生)YUNTAICHEN(陈运泰)InstituteofGeophysics,StateSeismologicalBureau...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