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4篇
  免费   319篇
  国内免费   474篇
测绘学   291篇
大气科学   137篇
地球物理   271篇
地质学   911篇
海洋学   227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114篇
自然地理   137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89篇
  2021年   112篇
  2020年   86篇
  2019年   115篇
  2018年   91篇
  2017年   100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98篇
  2012年   115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145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105篇
  2007年   88篇
  2006年   96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4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Gl obal recoverable resources of heavy oil and oil sands have been assessed by CNPC using a geology-based assessment method combined with the traditional volumetric method, spatial interpolation method, parametric-probability method etc. The most favourable areas for exploration have been selected in accordance with a comprehensive scoring system. The results show: (1) For geological resources, CNPC estimate 991.18 billion tonnes of heavy oil and 501.26 billion tonnes of oil sands globally, of which technically recoverable resources of heavy oil and oil sands comprise 126.74 billion tonnes and 64.13 billion tonnes respectively. More than 80% of the resources occur within Tertiary and Cretaceous reservoirs distributed across 69 heavy-oil basins and 32 oil-sands basins. 99% of recoverable resources of heavy oil and oil sands occur within foreland basins, passive continental-margin basins and cratonic basins. (2) Since residual hydrocarbon resources remain following large-scale hydrocarbon migration and destruction, heavy oil and oil sands are characterized most commonly by late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the same basin types and source-reservoir conditions as for conventional hydrocarbon resources, shallow burial depth and stratabound reservoirs. (3) Three accumulation models are recognised, depending on basin type: degradation along slope; destruction by uplift; and migration along faults. (4) In addition to mature exploration regions such as Canada and Venezuela, the Volga-Ural Basin and the Pre-Caspian Basin are less well-explored and have good potential for oil-sand discoveries, and it is predicted that the Middle East will be an important region for heavy-oil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82.
黄靓  易伟建  汪优 《岩土力学》2006,27(Z2):137-140
基于神经网络的响应面蒙特卡罗方法,通过引入均匀设计来安排RBF神经网络的训练样本集,将均匀设计和RBF网络的优势有机地结合起来:一方面尽量减少训练样本点的数量;另一方面,训练样本点均匀地充满参数空间,有利于提高具有较强局部逼近能力的RBF网络的预测精度。应用该方法进行挡土墙结构抗滑移稳定性的概率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与直接蒙特卡罗模拟的结果相当吻合,能够满足实际工程的精度要求。分析还表明,随机因素对挡土墙结构抗滑移稳定性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基底摩擦系数、填土摩擦角、填土重度和填土对挡土墙墙背的摩擦角。  相似文献   
83.
84.
内蒙古二连盆地岩性油气富集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根据近年来在内蒙古二连盆地有关岩性油藏方面取得了很多勘探成果,通过对4个主力凹陷的岩性油气富集因素进行分析,认为形成岩性油气富集的3大主要因素是:(1)丰富的油源;(2)优质的砂岩体圈闭;(3)存在汇流通道。丰富的油源是油气富集的物质基础,二连盆地发育的2套有效烃源岩层系厚度大、分布面积广、资源规模大,与储集砂体之间具多种接触关系。优质的砂岩体圈闭具有圈闭规模大、发育有利的储集相类型和良好储集层的特点,这些是油气富集的关键因素。圈闭规模大表现为单一大规模砂岩体圈闭或多个小型圈闭叠合连片,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和湖底扇是有利的储集相类型,油气富集往往形成于良好的储集层中。此外,存在汇流通道是油气富集的重要因素,充足的油气通过指状砂体侧向汇流通道和断层垂向汇流通道运移,在优质的砂岩体圈闭中聚集成藏。  相似文献   
85.
滇东南中三叠统法郎组锰矿床成因的新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于滇东南中三叠世拉丁期法郎组地层中的锰矿床,锰矿石出现氧化锰矿与碳酸盐锰矿混合存在现象,没有明显的变质现象,为沉积成因。矿石中一般都含有生物碎屑。我们对采自这一地区的斗南、岩子脚、老乌,土基冲等典型矿床的锰矿石样品,进行了系统的薄片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同时应用X射线衍射对矿石矿物成份作了相应分析。观察到这些矿石中的鲕、豆状结构是由蓝绿藻类微生物凝聚作用形成的显微叠层构造,具有核形石特有的核心和包壳,其明—暗纹层相间的显微结构特征可以与现代深海大洋铁锰结核相类比。本文通过对核形石显微结构特征的观察和对锰矿物生成时介质环境的讨论,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锰矿形成可能位于古氧化还原界面附近,该区锰的富集可能与微生物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6.
骆效能  张字龙  易超  张艳 《地质论评》2021,67(Z1):67z1153-67z1154
正近年来,利用砂岩/泥岩岩石地球化学在判别岩石形成时的大地构造背景、盆地物源及物源区构造背景等方面取得了许多显著成果,为认识盆地及源区的性质与演化提供了新的视角。碎屑沉积物地球化学组成特征可以有效地揭示其物源区类型、风化条件和构造背景(Taylor and McClennan,1985;Mclennan and Taylor,1991;刘朱睿鸷等,2020;  相似文献   
87.
云南省文山县地质灾害类型多样,以滑坡、崩塌为主,不稳定斜坡、泥石流次之,岩溶塌陷零星分布.本文在结合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经过分析总结,详细阐述了文山县地质灾害的类型、数目和发育分布特征.最后,针对文山县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地质灾害防治的若干建议,为该县的防灾、减灾和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8.
在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低信噪比复杂地区存在严重的随机干扰,这导致该区地震资料信噪比很低。在不提高覆盖次数情况下,针对该区造成地震资料信噪比低的严重随机干扰问题,开展检波器组合压制随机干扰的方法研究。研究了随机干扰对动静校正量准确求取的影响,检波器组合对干扰波的压制作用,组内高差和组合基距对地震采集资料高频的影响,对比分析检波器组内距对随机干扰的衰减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盆地低信噪比复杂地区,野外检波器组合重点压制严重的随机干扰波,提高地震资料信噪比;小于1 m的检波器组内高差对该区地震采集资料110 Hz以下高频成分影响有限,小于13 m组合基距对中、深目的层地震资料70 Hz以内频率影响有限;理论计算和试验资料综合确定的随机干扰半径为1.7~2.0 m,大于随机干扰半径的检波器组合内距能有效压制随机干扰波,其中组内距3 m比较稳定;以上参数确定的检波器组合接收方法压制随机干扰波后,所得到的地震单炮记录相比单点接收、高覆盖次数压制随机干扰波所得到的资料在70 Hz有限频带内更能提高信噪比、频率,而且成本相对低。该结果在鄂尔多斯盆地低信噪比复杂地区地震勘探野外采集中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9.
由于能见度具有局地性和复杂的非线性变化特征,一直是精细化预报的难点。人工神经网络对复杂变化过程的模拟能力较高,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可能性。本文采用循环神经网络,利用福州气象观测站地面观测数据,建立了福州单站能见度短临预报模型,并就预报能力进行了评估。随机检验结果表明,在1 h、3 h、6 h时效上,循环神经网络的预报与观测的变化趋势一致性较好;均方根误差比基于实况的预报分别减小15.75%、31.66%、41.26%,说明具备较好的预报能力;平均绝对值误差比传统BP神经网络分别减小12.90%、24.45%、 38.99%,表明循环神经网络对能见度预报具有优势,为能见度的精细化短临预报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90.
对岩土工程勘察CAD软件开发及应用中的指导思想做了较为系统的阐述,并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