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36篇
  免费   1639篇
  国内免费   2357篇
测绘学   1248篇
大气科学   1053篇
地球物理   1546篇
地质学   4779篇
海洋学   1053篇
天文学   156篇
综合类   725篇
自然地理   872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22篇
  2022年   372篇
  2021年   437篇
  2020年   348篇
  2019年   474篇
  2018年   472篇
  2017年   457篇
  2016年   436篇
  2015年   431篇
  2014年   460篇
  2013年   583篇
  2012年   613篇
  2011年   661篇
  2010年   638篇
  2009年   585篇
  2008年   628篇
  2007年   557篇
  2006年   542篇
  2005年   419篇
  2004年   302篇
  2003年   296篇
  2002年   356篇
  2001年   344篇
  2000年   233篇
  1999年   159篇
  1998年   71篇
  1997年   71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1.
Chemical methods are generally chosen to monitor soil pollution but magnetic measurements proved to yield additional information at low cost and less time consumption. In this investigation, the novel use of rapid and non-destructive magnetic measurements to characterize Br levels in Xuzhou (China) urban roadside soils was reported. X-ray fluorescence spectrometry (XRF) was used to quantify Br in the soil samples. Data from 21 roadside soil samples confirm Br contamination, with a mean level of 4.36 mg kg−1 and a range of 2.4–8.7 mg kg−1. These values are higher than that of unpolluted soils in Xuzhou that averages 1.1 mg kg−1. Hierarchical clustering analysis shows Br in Xuzhou roadside soils is mainly from road traffic. Clear correlations between Br levels and simple magnetic parameters [mass specific susceptibility (χ LF), susceptibility of anhysteretic remanent magnetization (χ ARM), saturation isothermal remanence (SIRM)] are observed. The present study shows that these three magnetic parameters can be used as a proxy for Br levels in Xuzhou urban roadside soils.  相似文献   
92.
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和方法,通过对钻井和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在二连盆地吉尔嘎朗图凹陷下白垩统中识别出1个超长期基准面旋回(二级层序)SSC1和5个长期基准面旋回(三级层序):LSC1,LSC2,LSC3,LSC4,LSC5,分析了各旋回的发育特征。识别出五种类型的沉积体系:滨浅湖近岸水下扇、较深水湖浊积扇、滨浅湖扇三角洲、滨浅湖辫状河三角洲和河流沉积体系,并在等时地层格架内分析了各基准面旋回的沉积体系构成和储层砂体的发育情况。综合分析生、诸、盖条件后认为,在垂向上,LSC3旋回为本区最有利的储集层段,在平面上,本区的油气勘探应主要寻找宝饶构造带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砂体,主要储层砂体类型为前缘分流水道砂和前缘席状砂。  相似文献   
93.
通过对湖北水江坪河水电站河湾地块寒武系下统龙王庙组上段(∈21l)单斜岩溶含水系统的水动力、温度、水量均衡以及岩溶发育特征分析,提出在单斜岩层中存在2层岩溶结构和2层岩溶水系统,上层岩溶水系统的水位高于正常蓄水位(475m),而深层岩溶水系统的水位低于正常蓄水位(475m).在建库条件下,库水可通过深层岩溶水系统向河湾下游径流排泄,即河湾地块存在岩溶渗漏问题.该结论已得到深孔勘探以及钻孔彩色录像初步查证.  相似文献   
94.
李勇  ALDENSMORE  周荣军  MA  ELLIS 《地质学报》2005,79(5):608-615
龙门山是青藏高原东缘边界山脉,具有青藏高原地貌、龙门山高山地貌和山前冲积平原三个一级地貌单元。利用数字高程模式图像和裂变径迹年代测定方法研究和计算龙门山晚新生代剥蚀厚度与剥蚀速率,结果表明:3.6 Ma以来龙门山的剥蚀厚度介于1.91-2.16 km之间,剥蚀速率介于0.53-0.60 mm/a之间。在此基础上,开展了该地区岩石圈的弹性挠曲模拟,结果表明龙门山的隆升机制具有以构造缩短隆升和剥蚀卸载隆升相叠合的特点。3.6 Ma之前,龙门山的隆升与逆冲推覆构造负载有关,以构造缩短驱动的构造隆升为特色;3.6 Ma之后,龙门山的隆升与剥蚀卸载驱动的抬升有关,并以剥蚀卸载隆升为特色,进而提出了龙门山晚新生代以来的隆升机制以剥蚀成山作用为主的认识。  相似文献   
95.
甘肃花岗岩类成矿作用研究与找矿方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甘肃省花岗岩分布广泛,与其有关的矿产资源也十分丰富。笔者将甘肃省划分为北山、敦煌一阿拉善、祁连山及西秦岭4个构造-花岗岩-矿化区;进一步在北山、祁连山及西秦岭3个区划分出20个构造-花岗岩-矿化带;并就加强花岗岩成矿作用的研究和找矿工作提出了具体的工作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96.
山西沁水盆地煤层气成藏的微观动力能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吴财芳  秦勇  傅雪海  曾勇 《现代地质》2005,19(3):449-457
煤层气成藏的微观动力能条件主要包括煤储层的孔隙—裂隙系统、煤储层的生气作用和储气作用两个方面。以山西沁水盆地为例,深入剖析了煤储层的孔隙—裂隙系统及其发育历程、煤储层的生气作用与能量聚散,阐明了煤层气成藏的微观动力能对成藏效应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构造作用对储层渗透率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成烃增压致使能量聚集,成为盖层突破作用的主要驱动力,而能量放散则主要是通过煤储层孔隙—裂隙系统的产生、发展。根据上述研究成果,沁水盆地煤层气成藏的地质区划结果为:盆地南部的有利区带为阳城和晋城的北部地区,包括潘庄、樊庄、郑庄等地区;盆地中部的有利区带为安泽—沁源地区,位于盆地西斜坡的中南部;盆地北部的可能有利区带为寿阳东南部地区,位于榆次东北部和阳泉西南部之间。  相似文献   
97.
吐拉苏火山盆地中与金成矿有关的热液富含K^+、Na^+、F、SO4^2-和N2、O2等,是一种主要来源于岩浆.火山的热液,有大气水参于的次生热液.平均均一温度96~158℃,平均盐度0.26%~1.08%,热液活动深度0.26~0.67km,具有低温、低盐度、在地壳浅部活动的基本特征.热液活动生成围绕金矿体由内向外环状展布的黄英岩化、高级泥化、泥化和绿泥石碳酸盐化4个围岩蚀变带.与其有关的金成矿期分为原生沉积富集和次生热液交代蚀变2期,后者包括毒砂黄铁矿化、面状硅化、脉状硅化和绿泥石碳酸盐化4个成矿阶段.金富集成矿主要与黄英岩化蚀变带和面状硅化、脉状硅化2个成矿阶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8.
滇西龙川江盆地铀矿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龙川江盆地是滇西主要的铀矿赋矿盆地之一,现已探明一批砂岩型铀矿床。本文根据野外地质调查及室内系列编图,运用水成铀矿成矿理论,对龙川江盆地的基本特征及铀矿化特征进行了讨论,认为铀矿床主要分布于西部斜坡带,赋存于冲积扇沉积体系砂体中,且与潜水层间氧化带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9.
晚新生代温泉沉积盆地,是青藏高原腹地在南北向挤压、东西向伸展的构造背景下,沿南北向边界走滑断层,经边界正断层和内部张剪断层的进一步发展而形成的近南北向单断单剪楔形半地堑活动沉积盆地。它可能代表了晚新生代青藏高原第三期强烈挤压隆升事件,是侧向向东剪切挤出的结果。笔者以盆地充填序列和TL、ESR测年资料为主要依据,推测唐古拉山在300~250ka前后全面进入冰冻圈;而以温泉活动沉积盆地为代表的中更新世晚期(224.0~150.2ka)的冰碛一冰水堆积则对应于青藏高原第三期隆升的断陷盆地发育阶段;中更新世晚期一晚更新世中期(144.0~56ka)为湖相沉积;晚更新世中期至今(35~0ka)对应于高原缓慢隆升与夷平发育阶段。长江溯源在35ka切割通天河盆地,形成通天河;而在16kat浸蚀切穿雁石坪一温泉兵站峡谷,形成布曲河。  相似文献   
100.
泥石流汇流槽可靠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汇流槽是泥石流治理工程中常用的工程措施之一。文章基于汇流槽的倾倒破坏、滑移破坏及地基破坏模式,通过对汇流槽设计影响强烈的岩土参数、几何特征、荷载因素等敏感因子的求解方法及分布特征分析,从汇流槽的抗倾稳定、抗滑稳定和基底应力要求三方面建立极限状态方程。对于每个极限状态方程,在泰勒级数对非线性极限状态方程线性化后,运用一次二阶矩的理论,先假定失效点P^*,求解出相应的均值和方差。然后根据可靠的定义,得到相应的可靠度指标,通过迭代法求解真正失效点的可靠度指标βi。最后根据3个状态方程相互独立的假定,得出整个结构的可靠度指标β。该方法在平川泥石流防治工程中得到了成功的运用。这对于可靠度设计方法在泥石流防治工程中的运用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