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5篇
  免费   384篇
  国内免费   585篇
测绘学   335篇
大气科学   276篇
地球物理   356篇
地质学   1062篇
海洋学   253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169篇
自然地理   254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115篇
  2021年   144篇
  2020年   120篇
  2019年   161篇
  2018年   131篇
  2017年   131篇
  2016年   97篇
  2015年   109篇
  2014年   106篇
  2013年   145篇
  2012年   153篇
  2011年   154篇
  2010年   176篇
  2009年   125篇
  2008年   134篇
  2007年   110篇
  2006年   110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76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陕北黄河中游淤地坝拦沙功能失效的判断标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2011 年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中4157 座骨干坝数据、1989 年陕北淤地坝调查中1640座中小坝数据,分别计算了1950-2011 年期间骨干坝、1956-1989 年期间中小坝的逐年平均淤积比例,得到截至2011 年,1980 年前修建骨干坝的平均淤积比例基本稳定,平均值为0.77,1980 年后开始逐渐下降;截至1989 年,1980 年前修建中小坝的平均淤积比例基本稳定,平均值为0.88,1980 年后开始逐渐下降的变化趋势,确定平均淤积比例0.77、0.88 分别为骨干坝、中小坝拦沙能力失效的判断标准。利用陕北淤地坝调查数据计算得到的骨干坝拦沙功能失效判断一致;在无定河、延河流域,水文站输沙数据的变化趋势与淤地坝是否拦沙显著相关。最后从淤地坝工程结构的角度,剖析了排水排沙位置的改变是判断标准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992.
基于MODIS/EVI的内蒙古高原西部植被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瑛  李小雁  李广泳 《中国沙漠》2014,34(6):1671-1677
内蒙古高原西部生态环境脆弱,是全球变化的敏感地带.为了解该区域植被覆盖的时空动态变化,根据2000—2012年MODIS/EVI影像,使用趋势分析和标准差分析方法,研究了近13年内蒙古高原西部植被生长状况及其空间格局动态变化.同时,根据《1:100万植被类型图》把研究区分为荒漠区、草原区、草甸区和灌丛区,以研究不同植被类型下的EVI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内蒙古高原西部植被覆盖退化面积大于改善面积;植被退化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北部边缘,包含乌兰察布、呼和浩特、包头等市及大通河、疏勒河、黑河等河谷地带;植被增加区域分布在河西地区、河套地区和阿巴嘎旗附近;研究区植被稳定性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波动较高的区域位于阴山南部、祁连山南北和阿巴嘎旗,与植被覆盖退化或者增加的区域基本吻合;仅荒漠区植被覆盖水平上升,草甸、草原区植被覆盖退化严重.  相似文献   
993.
天津市秋季典型环境污染过程个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天津市秋季典型PM10污染过程2010年10月3—12日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资料和常规气象资料、探空资料及NCEP资料,研究大气环境天气背景场、大气层结稳定度的特征及其对污染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高低空环流背景场与污染过程密切相关。在污染上升阶段,层结稳定度迅速增加,500 hPa高空处于槽前,地面在华北地形槽中,高低空风速辐合;在污染峰值阶段,层结稳定,逆温层加强,环流场稳定少变,地面风力微弱;在污染下降阶段,层结稳定程度骤降,地面冷锋和高空槽过境,降水出现,高低空偏北风增大。同时,PM10污染过程与多项层结稳定度参数显著相关,与对流凝结高度单相关系数为0.84,因此,高低空环流背景场的配置和层结稳定度变化是PM10污染出现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4.
提出了一种将邓氏关联度与经典的Prewitt边缘检测算子相结合的边缘检测方法。采用Prewitt算子作为参考序列,图像各像素点及其8邻域构成比较序列,计算参考序列和比较序列之间的邓氏关联度,依据邓氏关联度的大小来判断图像的边缘。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法可以较准确地检测出有用的图像边缘信息,具有一定的抗噪能力,提取的边缘比较完整,非边缘点少,连续性好。  相似文献   
995.
通过对云南华坪葫芦洞FL4石笋进行高精度的ICP—MS—230Th/U测年和高分辨率的碳、氧同位素分析,建立了该地区6 060-4 185 a BP间高分辨率的西南季风气候变化时间序列,进而揭示了该时段发生的3次季风减弱事件。 这3次百年尺度(持续时间为90~240a)的干旱寒冷事件,分别发生在6 060-5 950 a BP、5 380-5 140 a BP、4 810-4 620 a BP,呈台阶状演变;而石笋的碳同位素记录揭示了2次强降水事件,分别发生在5 503-5 443 a BP和4 210-4 185 a BP,持续时间分别为25a和60a。石笋碳、氧同位素记录的西南季风减弱以及强降水事件明显受太阳辐射强度的控制。分辨率为3~10 a的碳、氧同位素记录表明,在百年尺度的西南季风气候变化上,叠加了一系列十年尺度的气候突变事件,呈锯齿状的高频波动。这些短时间尺度的季风气候波动事件与树轮14C 残差、冰芯记录极为相似,反映低纬度地区石笋记录的季风气候与高纬度及北极地区的气候具有极好的可比性,可能主要是受中低纬度太阳辐射强度以及北半球大气环流的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变化是控制印度季风的快速推进或退出(萎缩)以及百年尺度上的气候波动的主要动因。   相似文献   
996.
漳平可坑矿区地处福建省中部含煤条带,赋存有丰富的高变质无烟煤,有较好的煤系石墨资源前景,是福建重要的石墨成矿区。为了查明可坑矿区煤系石墨的赋存规律,利用X射线衍射、拉曼光谱等技术,结合矿区岩浆活动和构造运动,对煤成石墨结构演化特征、煤成石墨化作用机制和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煤系石墨是岩浆热和构造应力共同作用的产物,在煤成石墨化过程中,岩浆热产生的高温促进芳香层相互连接和横向增长,构造应力有利于芳香层的择优定向和有序堆叠,煤成石墨结构在温度、应力等因素作用下,碳层间结构缺陷逐渐消亡,石墨晶格逐渐形成,微观相逐渐转变,最终形成比较完善的石墨结构。研究明确了矿区构造和岩浆岩侵入对煤成石墨化作用的影响,划分了构造动力—岩浆热变质带、岩浆热—构造变质带、构造动力变质带三个变质带和三级控矿断裂带。可坑矿区煤系石墨产于构造动力—岩浆热变质带中,矿层靠近岩体呈近东西走向的单斜层状、似层状展布,但矿床的展布不完全受制于岩体,在空间上也受三级控矿断裂带的控制。   相似文献   
997.
地貌变迁与古人类活动的关系一直是地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科学问题。仰韶文化是黄河流域最为重要的新石器人类 文明之一,文章以河南渑池仰韶遗址区内西沟冲沟为研究对象,尝试建立仰韶人类活动与遗址区内冲沟地貌形成的先后关 系。渑池仰韶遗址区地处黄土高原东南缘黄土堆积区,文章利用释光测年方法测定了西沟冲沟阶地上覆堆积黄土的年代, 粗略重建了阶地形成的时间为大约距今3万年和12万年前,分别对应深海氧同位素(MIS) 3阶段和5阶段。而该时期渑池 仰韶区域尚无古人类活动记录,所以释光测年结果证明仰韶遗址区内的冲沟完全是自然成因的,与遗址区仰韶人的地表活 动无关。  相似文献   
998.
扎河坝坳陷位于阿尔泰造山带与准噶尔盆地之间,属于中亚造山带的一部分,自早古生代以来经历了准噶尔洋盆的打开和闭合等阶段,富含煤炭和金属矿产,也具有一定的油气勘探前景。研究区火山岩和含煤层系发育,地表风化剥蚀严重,对研究其地层发育特征和沉积环境起到了一定的制约。对扎河坝坳陷新富地1井岩芯样品开展沉积岩微量元素测试,分析结果表明,扎河坝坳陷上二叠统为温暖湿润的淡水沉积环境,表明扎河坝坳陷晚二叠世经历了火山活动和陆相淡水沉积2个阶段,印证了准噶尔洋由俯冲消减向陆内阶段转换的过程。该研究对恢复研究区构造演化及沉积古地理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9.
基于遥感和GIS的塔里木河下游土地荒漠化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塔里木河下游是土地荒漠化发展变化的典型区域.以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作为荒漠化信息获取与分析的工具,利用2个不同时段的遥感影像对塔里木河下游10年土地荒漠化进行了动态监测.结合区域环境特点,对土地荒漠化的动态变化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显示该地区轻度荒漠化的土地面积有所减少,但总的荒漠化程度却有所增加.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近年来的大量开荒造田,以及对塔里木河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导致中下游天然植被大面积衰败和死亡,尤其是胡杨林面积锐减,致使荒漠化程度加重.  相似文献   
1000.
Real-time kinematic GPS precise positioning has been playing an increasing role in both surveying and navigation. Based on the city‘s fibre LAN network, Shenzhen Continuous Operating Reference Stations (SZCORS) system has been established and consists of GPS reference stations, system control center, user‘s data center, and real-time datacom network. The SZCORS system provides users the real-time centimeter positioning or post-processing millimeter positioning. This paper makes discussion on the structure of SZCORS system. Some experiments have been made to test the usablity, and then the data has been analyz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