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32篇
  免费   652篇
  国内免费   1058篇
测绘学   413篇
大气科学   308篇
地球物理   529篇
地质学   1873篇
海洋学   687篇
天文学   19篇
综合类   234篇
自然地理   479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214篇
  2021年   212篇
  2020年   154篇
  2019年   197篇
  2018年   158篇
  2017年   150篇
  2016年   154篇
  2015年   201篇
  2014年   186篇
  2013年   230篇
  2012年   253篇
  2011年   244篇
  2010年   261篇
  2009年   233篇
  2008年   255篇
  2007年   253篇
  2006年   271篇
  2005年   207篇
  2004年   157篇
  2003年   96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90篇
  2000年   98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6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81.
叶飞  潘文  尹廷龙  左勇  覃智贵  周灵  周宁  赵爽  刘健 《贵州地质》2020,37(2):138-143, 208
近期在开展1∶5万大坝场幅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中,在印江窑上奥陶系湄潭组中发现了锰矿层。目前国内已有公开报道的奥陶系锰矿仅见于湖南桃江、益阳、安化、宁乡等地。综合分析后,认为该锰矿可与"桃江式"锰矿对比。鉴于黔东北湄潭组地层分布广泛,具有一定科学和找矿意义。  相似文献   
482.
张振  张朝  叶观宝  王萌  肖彦  程义 《岩土力学》2020,41(6):2122-2131
劲芯水泥土桩是一种软土地基处理的新方法,近年来已成功应用于公路、铁路路基处理工程中。然而由于人们对其承载路堤的失稳破坏机制认识不足,无法正确指导设计。采用反映桩体材料破坏后特征的应变软化模型,模拟劲芯水泥土桩承载路堤失稳破坏1g模型试验,通过分析路堤失稳破坏过程中桩体塑性区的开展和桩身受力的变化情况,研究了桩体的破坏顺序及其破坏模式。结果表明:路堤失稳过程中,劲芯水泥土桩并非同时发生破坏,路面正下方桩体首先发生受压破坏,坡面下方桩体自坡脚至坡肩依次发生弯剪破坏;由于桩体的存在,路基中滑动面并非完全穿过桩体破坏位置。基于桩体破坏顺序、破坏模式、受力情况变化,以及荷载传递规律,阐释了劲芯水泥土桩承载路堤渐进式失稳破坏机制。采用现行规范中基于残余强度的柔性桩处理方法,计算的安全系数与试验结果较为接近,但其适用性还需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83.
级配碎石作为重载铁路基床表层的主要填料,其受列车荷载的影响最大。因此,研究级配碎石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动力行为及累积塑性应变演化特征变得尤为重要。首先,通过制备不同细粒含量的级配碎石填料,开展一系列大型动三轴试验,探究细粒含量、围压及动应力幅值对循环荷载作用下试样累积塑性应变的耦合影响机制。其次,基于塑性安定理论,确定不同应力水平下试样的动力行为,得到考虑围压及细粒含量参数的塑性蠕变状态临界动应力计算模型。最后,结合试验数据,建立考虑应力水平及细粒含量参数的塑性蠕变动力行为累积塑性应变预测模型,并明确各参数的物理意义。其研究成果可为既有重载铁路路基健康状态评估及考虑强度、变形综合控制的路基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84.
Cu and Fe skarns are the world’s most abundant and largest skarn type deposits, especially in China, and Au-rich skarn deposits have received much attention in the past two decades and yet there are few papers focused on schematic mineral deposit models of Cu–Fe–Au skarn systems. Three types of Au-rich deposits are recognized in the Edongnan region, Middle–Lower Yangtze River metallogenic belt: ~140 Ma Cu–Au and Au–Cu skarn deposits and distal Au–Tl deposits; 137–148 Ma Cu–Fe; and 130–133 Ma Fe skarn deposits. The Cu–Fe skarn deposits have a greater contribution of mantle components than the Fe skarn deposits, and the hydrothermal fluids responsible for formation of the Fe skarn deposits involved a greater contribution from evaporitic sedimentary rocks compared to Cu–Fe skarn deposits. The carbonate-hosted Au–Tl deposits in the Edongnan region are interpreted as distal products of Cu–Au skarn mineralization. A new schematic mineral deposit model of the Cu–Fe–Au skarn system is proposed to illustr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u–Fe–Au skarn mineralization, the evaporitic sedimentary rocks, and distal Au–Tl deposits. This model has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the exploration for carbonate–hosted Au–Tl deposits in the more distal parts of Cu–Au skarn systems, and Fe skarn deposits with the occurrence of gypsum-bearing host sedimentary rocks in the MLYRB, and possibly elsewhere.  相似文献   
485.
岩溶含水层的极不均一性特征使岩溶水溶质运移受构造、裂隙空间及其发育方向控制;因环境条件复杂,开展岩溶水污染原位修复技术难度较大,截止目前,国内尚未系统地开展岩溶含水层水污染原位修复研究工作。文章选择鲁中南山区典型岩溶发育及硝酸盐污染地段,施工组合钻孔建设修复试验工程,采用“乙醇+葡萄糖”液态碳源和“聚乙烯醇+淀粉颗粒”固态反应器分别进行岩溶水硝酸盐污染原位修复试验。结果表明:浓度500 mg?L-1、1 000 mg?L-1的“乙醇+葡萄糖”反硝化溶液对硝酸盐浓度的降解率分别为6.45 %和21.52 %;单位长度组成材料“聚乙烯醇3 kg+淀粉颗粒3 kg”、“聚乙烯醇2 kg+淀粉颗粒4 kg”的两种反硝化固态反应器对硝酸盐浓度的降解率分为33.91%和34.96%。试验证明在裂隙型岩溶地区采用孔组方案进行地下水污染原位修复技术可行、且能取得较显著效果。修复工程布设方式和试验成果对类似地区开展岩溶地下水污染原位修复具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86.
湘黔桂地区发育一套完整的新元古代拉伸纪晚期地层(下江群及其相当地层),是研究扬子克拉通与华夏板块碰撞拼接后华南大陆裂谷盆地演化的重要载体。本文报道了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清水江组上部、平略组底部及中部变质凝灰岩和沉凝灰岩的年龄,分别为(763.8±5.5) Ma(N=24,MSWD=0.29)、(760.2±4.1) Ma(N=25,MSWD=0.39)、(759.1±3.9) Ma(N=26,MSWD=0.38)。通过对湘黔桂地区下江群及其相当地层中已有火山岩、火山碎屑沉积岩、含凝灰质岩石年龄的系统梳理与分析研究,进一步确定下江群其及相当地层的沉积时限在822~715 Ma,桂北丹洲群三门街组玄武岩是在武陵造山后伸展背景下湘黔桂地区裂谷最大裂陷时期的产物,清水江组与平略组内大量的火山物质可能来源于江南造山带东段800~760 Ma的中酸性喷出岩。结合地层、岩性、年代特征,本文恢复了湘黔桂盆地新元古代拉伸纪晚期的演化历史,并认为该套地层符合建立下江系条件。  相似文献   
487.
王丽  叶青  周康雅  丁烨 《地震工程学报》2020,42(1):143-149,214
江苏南京台北南测道2013—2016年年初出现了与邻近的南京江宁台同步的地电阻率长趋势上升变化,2016年的年中出现了与江宁台和稍远距离的江苏高邮、新沂台同步的趋势下降变化。本文用年变形态、消除年变等数据处理方法并联系该区降雨量分析了南京台等地电阻率长程观测数据,基于视电阻率变化与地下介质内部骨架电阻率ρ°、裂隙水电阻率ρf、裂隙率ν之间的本构关系讨论了地电阻率趋势变化的原因,得到:该台南北向测道地电阻率趋势上升变化起因于台站及周边区域性地下介质的应力调整过程,动力来源可能是本区域地壳局部构造运动。  相似文献   
488.
为了提高地震信息网络数据存储的效率和稳定性,本文提出一种地震信息网络数据的动态储存方法。首先,设计和分析地震信息网络数据的动态存储系统中的硬件部分,基于Hadoop的分布式集群大数据动态存储系统,整合多台存储服务器,为一个集群系统,并平衡存储服务器负载情况,获取性能指标的比例值,通过加权公式获取综合性能参数,根据综合负载指标和服务器综合指标参数获取最佳存储服务器。对本文系统、高速数据存储系统和网络编码云存储系统进行大数据动态存储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地震信息网络数据的动态存储耗时最短,存储效率最快;具有较高存储稳定性,且不会出现过载问题。  相似文献   
489.
太湖水体氮、磷浓度演变趋势(1985-2015年)   总被引:11,自引:8,他引:3  
戴秀丽  钱佩琪  叶凉  宋挺 《湖泊科学》2016,28(5):935-943
分析了太湖水体氮、磷浓度1985-2015年的演变趋势.结果表明,近30年来,全太湖水体氮、磷指标总体呈先恶化、后好转的波动变化趋势.总氮(TN)浓度年均值在1.79~3.63 mg/L之间,30年平均值为2.62±0.03 mg/L,总磷(TP)浓度年均值在0.04~0.15 mg/L之间,30年平均值为0.086±0.001 mg/L,1996年全太湖TN (3.84 mg/L)和TP (0.15 mg/L)浓度年均值均达历史峰值.氮、磷逐月浓度变化情况显示,TN浓度呈明显季节性变化规律,最高值集中出现在3、4月,概率分别为67%和33%,最低值则分布在8、9、10、11月,概率分别为18%、41%、29%和12%,而TP浓度则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太湖各湖区水体氮、磷浓度变化空间异质性明显,西部水域和北部水域变化幅度大于东部水域、南部水域和湖心区.太湖水体氮、磷浓度的长期变化趋势显然和流域经济发展及各项环保管理措施的实施密切相关,同时也受到重大水情变化的影响.此外,在相对封闭的局部湖湾水体可以通过水利调度等综合治理措施短时期内改善氮、磷指标,但大太湖水质的改善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490.
Little is known regarding characteristics and evolution of radiolarian fossils in the early Cambrian due to its rarity and poor preservation. Here we report a new radiolarian fauna from the Cambrian Shuijingtuo Formation corresponding to the Chiungchussuan Stage(Cambrian Series 2) in western Hubei, China. It contains over 300 radiolarian tests and these fossils belong to 4 morphotypes, including Paraantygopora porosa gen.et sp. nov., Braunosphaera sinensis gen.et sp. nov., Tetrasphaera? sp. and incertae spherical radiolarians. In taxonomy, Spumellaria predominates in the fauna and comprises 92% of the total. In shell structure, about 73% of all specimens are similar to the early Ordovician radiolarian fossils, with the shell walls characterized by perforated plate structures. The spherical radiolarians with latticed shells constitute another feature of the early Cambrian radiolarian fauna. The radiolarian fauna reported here contains many fossil specimens and covers different taxonomical taxa. These specimens usually consist of distinctive concentric multi-layers with complex structure. These characteristics indicate that Radiolaria had already thrived during the Cambrian Chiungchussuan Stage(Series 2, Stage 3), which may have occurred synchronously with the explosion and prosperity of macrobiota recorded in the strata deposited in shallower water condi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