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8篇
  免费   122篇
  国内免费   124篇
测绘学   64篇
大气科学   81篇
地球物理   239篇
地质学   439篇
海洋学   74篇
天文学   33篇
综合类   66篇
自然地理   5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511.
或许是由于受佛教思想影响的缘故,使许多人一 提到宝光(人们习惯称之为“佛光”),就 认为只有在峨眉山这座名山上才可看到抑或只在有佛教寺庙的山上才有。其实,宝光与佛教 毫 不相干,宝光作为自然中的一种大气光象,只要云雾、光照条件合适,任何地点均可看到。 再者,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交通工具十分发达,乘飞机或热气球等航空器在云上飞行,几 乎随时都可以看到宝光。   虽然在飞机上比在山巅悬崖边上更易随心所欲地看到宝光,但因飞机飞行速度较快,在起伏 跌宕的云层上飞行,距离忽近忽远,所能见到的宝光情形不一定很理想。因此,要能尽情地 欣赏宝光的风采,选择条件较好的山地并在合适的季节前往就显得很有意义。本文首先考察 峨眉山的情况。   峨眉山位于四川盆地西部边缘,主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紧挨其旁的千佛顶高度与之相当, 另一 座突出的山峰是金顶,海拔3077米。人们说“峨”是言其高,“眉”是喻其秀,逶迤秀丽的 峰峦如疏淡长眉,故称峨眉。的确,站在金顶高峰向北眺望千、万两佛顶静卧于平展的云海 之上,很像少女挺秀的柳眉。  相似文献   
512.
胶东玲珑金矿田煌斑岩脉与成矿关系的讨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世界范围内的前寒武纪地盾区,煌斑岩与中温热液金矿床有着密切的空间和时间关系,但是否存在成因关系有不同认识。以玲珑金矿田为例,介绍了区内煌斑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与金矿床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密切关系。与含金石英脉伴生的橄榄拉辉粕斑岩富含大离子亲石元素(HILE),H2O,CO2,Au和碱金属,这些都是成矿流体富集的成分;粕斑岩形成年龄覆盖了金矿化的年龄,是与成矿作用时间最接近的岩浆活动,两者又都是通过相同的构造通道运移,以上特征表明,煌斑岩即使不是Au的提供者,也可以为金矿化提供部分成矿流体和热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讲,金矿化与煌斑岩存在成因关系。  相似文献   
513.
孙伟  赖来仁 《矿产与地质》2001,15(5):371-373
通过对某金矿石的提金对比试验,为选择生产工艺提供了必要的参数。  相似文献   
514.
层状半空间中的多模问题和瑞利波勘探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作者在本文中研究了弹性层状半空间的导波传播问题,对于实波数的导波,严格证明了频散函数为实函数,并用二分法求出了所有可能的沿层状介质传播的导波模式,结果表明,在弹性层状半空间中,一般存在无穷多个导波模式,实际勘探中接收到的导波是这些所有模式叠加的结果,这种多模性反映了低速层的存在,在 文中,我们还得到了与实际接近的成“之”字形的导波频散曲线,本文为实际瑞利波勘探工作奠定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15.
基于Logistic模型及水驱曲线的一种综合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驱曲线法与开发模型法是油藏工程的重要预测方法,但二者孝有一定的缺陷。将广泛适用的Logistic峰型模型和甲型、丙型水驱曲线相结合,建立一种综合预测模型,这种模型不但可以预测某一特定时间水驱油田的产油量、累积产油量、含水率、水驱波及系数,而且可以预测水驱油田的可采储量、可动油储量和最终水驱波及系数。  相似文献   
516.
江西会昌密坑山中生代火山岩盆地是新近开发的重要锡多金属矿产区。本文首次确定本区为一发育完全的复活破火山口,在总结该区锡多金属矿化特征的基础上,通过资料分析,揭示出成矿作用与火山作用在时间、空间、物质来源等方面的内在联系,建立成矿模式,指明找矿方向,在理论和实践上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17.
518.
The fog meteorology, fog chemistry and fog deposition on epiphytic bryophytes were investigated from July 2000 to June 2001 in the Yuanyang Lake forest ecosystem. The elevation of the site ranges from 1650 to 2420 m, at which the high frequency of fog occurrence throughout the year has been thought to be of benefit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primary Taiwan yellow cypress forest [Chamaecyparis obtusa var. formosana (Hayata) Rehder] and to the extensive growth of the epiphytic bryophytes. A weather station including a visibility sensor and an active fog collector was installed for fog meteorological and chemical study. The fog deposition rate on epiphytic bryophytes was estimated by measuring the increase rate in plant weight when exposed to fog. Average fog duration of 4.7 and 11.0 h per day was measured in summer months (June to August) and the rest of the year, respectively. November 2000 was the foggiest month in which the average fog duration reached 14.9 h per day. The ionic composition of fog water revealed that the area was less polluted than expected from literature data. The in situ exposure experiments done with the dominant epiphytic bryophytes showed an average fog deposition rate of 0.63 g H2O g−1 d. w. h−1, which approximated 0.17 mm h−1 at the stand scale. The nutrient fluxes estimated for February 2001 showed that for all ions, more than 50% of the ecosystem input was through fog deposition. 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 the importance of epiphytic bryophytes and fog deposition in nutrient cycling of this subtropical montane forest ecosystem. The incorporation of fog study in the long-term ecosystem research projects is necessary in this area.  相似文献   
519.
波密深成岩体是早侏罗世冈瓦纳古陆北缘—陆缘弧型大陆边缘演化阶段弧盆构造格局中 ,于弧—陆聚敛体制下的一次I型花岗岩构造侵入事件。其不同岩石类型为同源岩浆多次脉动上侵的结果 ,岩浆活动构造环境早期为岛弧建造 ,晚期为弧陆聚敛。  相似文献   
520.
嘉黎—迫隆藏布构造混杂岩带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嘉黎—迫隆藏布构造混杂岩带实质上是一个多类型、多体制、多级别 ,但有成生联系的构造形迹及构造夹块组成的复杂构造体系 ,露头几何学特征为高角度逆冲断层 ,蛇绿杂岩混杂堆积 ,剖面上为大规模的逆冲岩片和剪切岩块的定向排列 ,具有逆冲推覆—右行走滑的构造运动学演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