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119篇 |
免费 | 8086篇 |
国内免费 | 469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490篇 |
大气科学 | 2209篇 |
地球物理 | 3473篇 |
地质学 | 11851篇 |
海洋学 | 4118篇 |
天文学 | 200篇 |
综合类 | 1341篇 |
自然地理 | 2214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5篇 |
2024年 | 616篇 |
2023年 | 762篇 |
2022年 | 1170篇 |
2021年 | 1318篇 |
2020年 | 1160篇 |
2019年 | 1223篇 |
2018年 | 1225篇 |
2017年 | 1096篇 |
2016年 | 1098篇 |
2015年 | 1327篇 |
2014年 | 1238篇 |
2013年 | 1449篇 |
2012年 | 1616篇 |
2011年 | 1552篇 |
2010年 | 1512篇 |
2009年 | 1429篇 |
2008年 | 1498篇 |
2007年 | 1386篇 |
2006年 | 1318篇 |
2005年 | 1155篇 |
2004年 | 780篇 |
2003年 | 576篇 |
2002年 | 601篇 |
2001年 | 583篇 |
2000年 | 457篇 |
1999年 | 180篇 |
1998年 | 77篇 |
1997年 | 69篇 |
1996年 | 56篇 |
1995年 | 23篇 |
1994年 | 21篇 |
1993年 | 13篇 |
1992年 | 30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26篇 |
1989年 | 16篇 |
1988年 | 21篇 |
1987年 | 19篇 |
1986年 | 18篇 |
1985年 | 35篇 |
1984年 | 24篇 |
1983年 | 20篇 |
1982年 | 12篇 |
1981年 | 8篇 |
1979年 | 11篇 |
1978年 | 4篇 |
1965年 | 4篇 |
1957年 | 6篇 |
1954年 | 10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为探究长蛇鲻(Saurida elongate)的生态习性和分布规律,并为长蛇鲻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养护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根据2016年秋季在山东南部近海进行的渔业资源与环境调查数据,分析了该海域长蛇鲻的分布特征,研究长蛇鲻成体、幼体的分布差异,并利用广义可加模型(GAM)研究其分布与生物因子和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长蛇鲻成体与幼体的分布存在差异,成体分布范围广,幼体主要分布在30 m等深线及以浅水域。GAM模型的结果表明,饵料生物、底层水温、水深和底层盐度是影响长蛇鲻相对资源量分布的主要因子。成体、幼体的分布与影响因子的关系差异极显著(P<0.01)。长蛇鲻成体的相对资源量随饵料生物和底层水温的增加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幼体呈现一致上升趋势;成体和幼体的相对资源量随水深增加均呈下降趋势;幼体相对资源量随底层盐度增加有明显上升趋势,而盐度对成体的影响不显著。本研究认为山东南部近海是长蛇鲻的重要栖息地,水温和盐度是成体和幼体分布差异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62.
63.
流变学:构造地质学和地球动力学的支柱学科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地球是一动态系统,其各层圈的构造运动归根到底就是多矿物复合岩石在各种物理条件(例如,温度、围压、差应力、应变速率、应变方式等)下和化学环境(例如,氧逸度和水含量)中的形变。流变学作为研究岩石力学性质和变形行为的科学,现已成为地球动力学和构造地质学的支柱学科。本文对国际上近年来岩石流变学的最新进展做些扼要的介绍,呼吁中国固体地学界加强流变学的研究,做出经得起时间淘洗、实践检验的原创性成果来,使中国的构造地质学研究迈进国际先进的行列。 相似文献
64.
下扬子海陆域新生代沉积盆地是中国东部主要含油气盆地之一,成盆断裂特征与活动规律是该区油气勘探研究的基
础。文章基于高覆盖率的地震勘探测线,以构造断裂解析为突破口,探究盆地断裂的变形特征与活动规律。依据断裂组合
样式与构造活动特征,断裂可分为伸展、走滑、挤压-反转三种样式,构造活动分为伸展断裂与伸展-走滑断裂两种构造
体系。成盆断裂显著受控于郯庐断裂右行走滑变形,主要与郯庐断裂带不同构造走向的区段位置和与郯庐断裂带的距离这
两个因素或变量有关,盆地断裂呈现了“东西有别,中部不同”的特点。下扬子区新生代多变应力场,控制着作为油气运
移通道断裂的开闭状态,是油气资源评价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5.
66.
滑坡治理中格构锚固结构的解析解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在分析格构锚固结构受力的基础上 ,将格构梁简化为受集中力作用的弹性地基上的梁 ,提出了格构锚固结构的力学模型 ,利用 Winkler弹性地基上梁的解析解对格构梁进行了内力和变形的分析 ,发现格构梁的受力状况受弹性特征λ、梁格间距 ls以及悬臂长度影响 ;建议梁长 l与λ宜满足 lλ≥ 2π;采用较小间距的格构梁以及小吨位锚索 ,间距宜满足 lsλ<π/ 2 ,悬臂长度取 (0 .3~ 0 .5 ) ls,并将分析结论应用于三峡库区巴东太矶头东滑坡治理工程的设计中 相似文献
67.
68.
铜锌是海洋浮游生物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其含量和同位素能够对相关海洋生物—物理—化学过程进行示踪和定量分析,是国际地学重大研究计划"GEOTRACES"的核心研究内容之一.总结和评述了近年来海洋铜锌同位素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研究现状,归纳出以下认识:①生物吸收、颗粒物吸附和有机质络合等不同海洋过程会使海水溶解铜锌同位素产生分馏,从而对同位素组成的纵剖面分布特征造成影响;②现代海洋主要铜锌输入、输出端元同位素组成及通量的研究已日趋成熟,但仍存在潜在的铜锌源汇尚未被发现;③铜锌对海洋气候环境变化极为敏感,其同位素组成经常被广泛应用于古海洋气候环境变化等方面的示踪.未来还需在优化铜同位素组成的分析测试方法、探究海洋铜锌的潜在源汇以及生物碳酸盐等海洋载体铜锌同位素分馏机理等方面开展进一步工作,并有望在碳循环、地球气候重大演变和海洋环境污染的示踪应用等方向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69.
一种简单的辉钼矿Re-Os同位素年龄测定中Re化学分离方法:“钽试剂”萃取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简单的辉钼矿Re-Os同位素定年中Re的化学分离方法,采用“钽试剂”(N-苯甲酰基苯基羟胺)的氯仿溶液萃取辉钼矿中的主要基体和干扰元素,如Mo、Fe和W,达到Re与这些主要基体元素分离的目的。在此基础上,建立了Carius管溶样-四氯化碳萃取分离Os-“钽试剂”萃取分离Re以及同位素稀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的分析流程。利用该分析流程,对辉钼矿标准物质JDC进行Re-Os同位素年龄测定研究,测得其Re、Os的平均含量及年龄分别为(17.6±0.2)μg/g、(25.9±0.3)ng/g和(140.1±2.4)Ma,该结果在误差范围内与标准参考值一致。与目前常用的辉钼矿Re-Os同位素定年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高效以及成本低的优势,非常适合作为辉钼矿Re-Os同位素定年的化学分离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70.
利用背景噪声反演鄂尔多斯块体及其南缘地区地壳速度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利用分布在鄂尔多斯块体及其南部周缘地区的53 个宽频带地震固定台站的连续波形记录,采用双台互相关计算
方法由背景噪声提取瑞利波格林函数,经时频分析获得相速度和群速度频散曲线,并分别计算了汾渭地堑、秦岭北缘、鄂
尔多斯块体内部和六盘山地区4 个不同构造区的平均频散曲线,进而反演了各构造区的地壳上地幔一维横波速度结构。结
果显示:地壳厚度在汾渭地堑为34 km,在秦岭北缘地区和鄂尔多斯块体均为40 km,在六盘山地区最厚,达49~50 km;相
应的上地幔顶部横波速度分别为4.20,4.2,4.30 和4.15 km/s;地壳内结构浅部特征差异最大,在地壳中部六盘山地区的速
度较低,下部地壳不同地区的波速较一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