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60篇
  免费   1249篇
  国内免费   2148篇
测绘学   998篇
大气科学   642篇
地球物理   1071篇
地质学   3953篇
海洋学   1000篇
天文学   78篇
综合类   426篇
自然地理   789篇
  2024年   76篇
  2023年   197篇
  2022年   349篇
  2021年   430篇
  2020年   332篇
  2019年   388篇
  2018年   362篇
  2017年   322篇
  2016年   360篇
  2015年   377篇
  2014年   357篇
  2013年   432篇
  2012年   507篇
  2011年   489篇
  2010年   498篇
  2009年   490篇
  2008年   500篇
  2007年   431篇
  2006年   451篇
  2005年   354篇
  2004年   266篇
  2003年   197篇
  2002年   207篇
  2001年   200篇
  2000年   163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2篇
  1966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通过多剖面动态地气测量方法,在滇西某铅锌矿整装勘查区寻找新的有利找矿靶位.以勘查区已知铅锌矿上的地气异常组合特征及稀土配分模式为对比,结合前人开展的大功率激发极化测量资料,对新捕获的地气异常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最后在勘查区西侧确认有规模的新找矿靶位一处.  相似文献   
72.
万林  谢忠  吴信才 《地球科学》2013,(Z1):174-182
现有的空间信息网格应用系统缺乏对计算资源的有效组织及管理方法,无法满足复杂空间业务流程化建模及计算任务协同化处理的需求.从数据与功能相互分离的GIS软件架构角度出发,采用活动网络图的方法提出了一种以服务功能建模为基础的新型空间信息服务工作流模型,该模型通过服务功能的组装拆卸及动态聚合能够实现空间信息服务资源的灵活构建及动态迁移,较好地解决了网格环境下空间计算资源的统一组织与按需分配、计算任务的并行化处理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空间信息网格工作流集群的总体框架并讨论了系统的自动负载均衡及流程资源的动态调度机制.研究成果成功地应用于地质调查信息网格环境下的矿产资源储量测算系统,实现了网格环境下复杂空间应用的工作流处理模式,并有效地提高了业务系统的处理效率.  相似文献   
73.
在已获得锆石U-Pb年龄基础上,我们首次对孔兹岩带典型出露区大青山和集宁土贵乌拉地区古元古代变质沉积岩进行了锆石SHRIMP氧同位素研究。锆石具有复杂的内部结构和年龄分布。大青山地区古元古代早期变质沉积岩4个样品碎屑锆石的δ18O为5.52‰~7.11‰,部分重结晶锆石的δ18O为7.22‰~7.90‰,变质新生锆石的δ18O为6.37‰~8.31‰。大青山地区古元古代晚期变质沉积岩2个样品的锆石O同位素组成特征与古元古代早期的类似,另外2个样品的锆石O同位素组成与之不同,碎屑锆石、部分重结晶锆石和变质新生锆石的δ18O分别为6.26‰~10.80‰、9.00‰~11.20‰和9.66‰~11.90‰。集宁土贵乌拉地区古元古代晚期超高温变质沉积岩4个样品不存在碎屑锆石,变质锆石的δ18O变化范围为11.41‰~13.57‰。主要认识如下:1)大青山地区碎屑沉积物主要来自新太古代晚期-古元古代早期成熟度不高的TTG花岗质岩石物源区,与之相比,集宁土贵乌拉地区古元古代晚期超高温岩石的变质原岩成熟度更高;2)不同类型变质沉积岩变质新生锆石的δ18O和变质新生锆石与碎屑锆石的Δ18O存在明显区别,主要反映了岩石体系和变质流体的O同位素组成不同;3)大青山地区高角闪岩相-麻粒岩相变质沉积岩,重结晶锆石的O同位素完全重置,但U-Th-Pb体系未完全重置,集宁土贵乌拉地区超高温变质沉积岩的重结晶锆石O和U-Th-Pb同位素体系都完全重置。变质作用强度不同是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4.
德勒诺尔铁矿是近年新发现的大型磁铁矿床,位于祁连山造山带中祁连陆块。铁矿体赋存于蓟县系泥硅质板岩中,矿体呈层状产出,与围岩整合接触,矿石主要为变余结构、条带状构造,矿石矿物为磁铁矿,具有沉积变质特征。该矿床的发现对在中祁连地区寻找同类型矿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同时也填补了该区铁矿勘查找矿空白。  相似文献   
75.
位于浙西北安吉港口的铅锌银(钼)多金属矿床,是新近在钦杭成矿带东北缘发现的一个产于大陆环境且具较好前景的矿床.文章通过对矿区坞山关杂岩体三套岩性单元、细粒花岗岩和方铅矿铅同位素的全面对比研究,探讨了矿床的铅物源岩浆岩.矿区中的方铅矿为含较高放射性成因铅的J-型铅,在铅同位素的V1-V2和△γ-Δβ图解中,本次研究的样品分别落入华南和岩浆作用上地壳混合地幔铅范围,显示出方铅矿与华南地球化学省壳幔混合岩浆作用的密切关系.矿区铅锌矿体的方铅矿铅同位素比值显示其具有共同的物质来源,并基本保持了细粒花岗岩206Pb/204Pb值的特征,而207Pb/204Pb值具有坞山关杂岩体和细粒花岗岩混合的特征,208Pb/204Pb和208Pb/206Pb值则仅显示出与细粒花岗岩最相近.方铅矿铅同位素比值特征和比值等值线分布形式显示,铅主要来源于细粒花岗岩,杂岩体对铅成矿贡献了少量的206Pb和207Pb,矿区地层对铅成矿贡献了一定的208Pb.安吉矿区进一步针对铅的找矿工作围绕细粒花岗岩展开,取得成果的可能性更大.  相似文献   
76.
利用YJ-3000t紧装式六面顶压机,在1.0GPa、500~900℃和2.0GPa、500~950℃的实验条件下,同时采用交流阻抗谱法(AC0.05~10-6Hz)、直流法(DC)和单频交流法(0.1Hz)三种方法对采自河北大麻坪玄武岩中的尖晶石二辉橄榄岩进行了电导率的实验测量.实验结果表明:在实验的温度和压力范围内...  相似文献   
77.
藏东吉塘地区冈瓦纳相冰海杂砾岩的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察雅县吉塘镇澜沧江以西的酉西和泄巴发现冰海杂砾岩,是藏东地区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以东首次发现的冈瓦纳相沉积岩,基本特征与青藏高原南部的冈瓦纳相冰海杂砾岩相同,而吉塘镇澜沧江以东的石炭纪—二叠纪地层与古生物则是典型扬子型的。冰海杂砾岩的分布范围大致代表冈瓦纳大陆塔尔切尔冰期影响的空间,并具有时代对比价值。这些资料可能说明一个事实,藏东地区石炭纪—二叠纪冈瓦纳大陆的东部边界为北澜沧江断裂带。  相似文献   
78.
王明  李才  解超明  吴彦旺  苏犁  胡培远 《岩石学报》2012,28(12):4101-4108
聂荣微陆块呈透镜体状夹持在班公湖-怒江板块缝合带内,其上出露有黑云母花岗片麻岩以及二长花岗片麻岩等不同类型的古老片麻岩,本文报道产出于聂荣微陆块上花岗片麻岩的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样品锆石的岩浆震荡环带十分发育,多数锆石具有典型的岩浆结晶锆石的特征。所有测点中有16个测点的Th/U值较高,介于0.58~1.24之间,平均值为0.79,获得的206Pb/238U年龄基本一致,加权平均值为819.6±5.2Ma,笔者等认为该年龄代表了花岗片麻岩的原岩结晶时代为新元古代。我们在羌塘南部地区的碎屑岩中获得了同样的年龄峰值(809Ma)。此外,我们认为年龄中具有507Ma左右的信息反映了泛非事件之后另外一次强烈构造热事件的影响在该区的存在。  相似文献   
79.
东江流域最大半小时降雨时空分布与年际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研究东江流域1951~1988年最大半小时降雨量的年内分布和空间分布规律,发现最大半小时降雨量平均值在时空分布上与降雨量平均值分布基本一致,认为最大半小时降雨量时空分布特征相当程度上受气候和地形因素的影响.研究还发现东江流域最大半小时降雨量1951~1988年总体趋势为递增,1971年以前和1971以后的两时期最大半小时降雨量年内分布上发生结构性变化.  相似文献   
80.
More than 40 national and regional geochemical mapping projects in the world carried out from 1973 to 1988 do not conform to common standards. In particular they have many analytical deficiencies. In the period 1988 to 1992, the International Geochemical Mapping project (Project 259 of UNESCO's IGCP Program) prepared recommendations designed to standardize geochemical mapping methods. The analytical requirements are an essential component of the overall recommendations. They included the following: 71 elements should be analyzed in future mapping projects; the detection limits of trace and ultratrace elements must be lower than the corresponding crustal abundances; and the Chinese GSD and Canadian STSD standard sample series should be used for the correlation of global data. A proposal was also made to collect 5000 composite samples, at very low sampling densities to cover the whole Earth's land surface. In 1997 an IUGS Working Group on Global Geochemical Baselines was formed to continue the work which began with IGCP 259. From 1997 up to now, new progress has been made especially in China and FOREGS countries under the aegis of this working group, including the study of suitable sampling media, development of a multi-element analytical system, new proficiency test for selection of competent laboratories and role of wide-spaced mapping in mineral exploration. One of the major problems awaiting solution has been the inability of many laboratories to meet the IGCP recommendations to generate high quality geochemical maps. Fortunately several laboratories in China and Europe have demonstrated an ability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and they will be well placed to render technical assistance to other countr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