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463篇 |
免费 | 4537篇 |
国内免费 | 282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911篇 |
大气科学 | 1833篇 |
地球物理 | 2568篇 |
地质学 | 7387篇 |
海洋学 | 2451篇 |
天文学 | 379篇 |
综合类 | 921篇 |
自然地理 | 1373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2篇 |
2024年 | 350篇 |
2023年 | 391篇 |
2022年 | 706篇 |
2021年 | 788篇 |
2020年 | 695篇 |
2019年 | 737篇 |
2018年 | 739篇 |
2017年 | 728篇 |
2016年 | 727篇 |
2015年 | 792篇 |
2014年 | 738篇 |
2013年 | 920篇 |
2012年 | 1005篇 |
2011年 | 979篇 |
2010年 | 973篇 |
2009年 | 918篇 |
2008年 | 1013篇 |
2007年 | 846篇 |
2006年 | 821篇 |
2005年 | 708篇 |
2004年 | 515篇 |
2003年 | 445篇 |
2002年 | 462篇 |
2001年 | 405篇 |
2000年 | 369篇 |
1999年 | 223篇 |
1998年 | 151篇 |
1997年 | 117篇 |
1996年 | 91篇 |
1995年 | 84篇 |
1994年 | 57篇 |
1993年 | 66篇 |
1992年 | 45篇 |
1991年 | 35篇 |
1990年 | 35篇 |
1989年 | 22篇 |
1988年 | 20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12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8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4篇 |
1979年 | 7篇 |
1978年 | 4篇 |
1976年 | 4篇 |
1958年 | 3篇 |
1957年 | 6篇 |
1954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62.
基于Leclaire对饱和双相孔隙弹性介质Biot模型的扩展,研究含有两种不同固相组分的三相多孔弹性介质中体波的传播特性。以饱和冻土为例,分析了各相体积分数、颗粒形状,接触参数等因素对波动方程中惯性参数、黏性参数、刚度参数的影响;对该三相介质模型进行了退化,分析了孔隙中只含液态水或固态冰时体波的特性;以饱和冻土为例,通过数值计算,探讨了饱和冻土中体波的相速度和衰减系数与胶结参数、接触参数、频率、饱和度、孔隙率等参数的关系。结果表明:与一般的饱和土不同,饱和冻土中存在5种体波,即3种纵波和2种横波;5种体波均具有弥散性和衰减性,且P1波、S1波弥散性和衰减性远小于P2、P3、S2波;胶结参数、饱和度、孔隙率对5种体波的传播特性影响显著,接触参数对传播特性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63.
64.
新疆晚古生代大陆边缘成矿系统与成矿区带初步探讨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新疆地处中亚成矿域的中段,古生代大陆边缘增生明显、构造和岩浆活动强烈、矿产资源丰富。古生代大陆边缘成矿作用主要集中在两个时期,即以阿尔泰南缘为主的早中泥盆世和以天山为主的早石炭世。本文在综合研究及与境外对比的基础上,按照北疆地区晚古生代大陆边缘的构造动力学和成矿特征,将研究区大陆边缘成矿系统划分为:活动大陆边缘海相火山岩-盆地流体成矿系统,活动大陆边缘火山岛弧-岩浆活动成矿系统和被动大陆边缘沉积盆地-热水活动成矿系统三类。同时对形成于大陆边缘的成矿区带进行划分,主要包括:阿勒泰南缘晚古生代活动大陆边缘块状硫化物成矿带;阿尔泰南缘-东准噶尔活动大陆边缘卡拉先格尔岛弧斑岩铜金成矿带;东天山晚古生代活动大陆边缘铜钼锌成矿区带;西准噶尔洋内弧斑岩-浅成低温热液铜金成矿区带;西天山(伊犁地块)活动大陆边缘金铜成矿区带;塔里木板块被动大陆边缘沉积型铅锌成矿带。本文认为大陆增生与成矿作用的关系是矿床学和成矿系统研究的重要内容,成矿区带是成矿系统发生成矿作用的响应,而成矿系统是成矿区带形成的本质。 相似文献
65.
北阿尔金蛇绿岩带是分布在阿尔金山北缘的一条蛇绿混杂岩带,超基性蛇纹岩岩块、基性岩墙、辉长岩块及基性熔岩组合是该带东段阿克塞蛇绿岩的典型组合形式。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阿克塞蛇绿岩超基性蛇纹岩以富MgO、贫Al_2O_3、P_2O_5、CaO和K_2O为特征,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曲线表现较平缓,比值接近于1;基性熔岩类中TiO_2为0.86%~1.80%,Al_2O_3为12.00%~14.85%,CaO介于4.89%~19.23%之间,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型式表现为右倾;基性岩墙中TiO_2介于1.08%~2.44%之间,Al_2O_3含量为11.07%~13.26%,Na_2O(1.20%~2.28%)K_2O(0.80%~1.38%),稀土元素总量介于48.65×10~(-6)~124.04×10~(-6)之间,平均92.95×10~(-6);轻、重稀土元素比值介于2.22~4.45之间,总体表现为大洋中脊环境,LA-ICP-MS锆石U-Pb年龄显示,阿克塞蛇绿岩形成于514.6±8.8Ma,为寒武纪,表明在早古生代北阿尔金洋已完全打开,并连通了红柳沟—阿克塞。 相似文献
66.
67.
通过对手术切除的37例胃癌患者的离体标本的自体荧光光谱检测,显示308nm,337nm激发光谱均呈双主峰结构,双主峰的比值均能区分胃癌与正常胃壁(P<0.001).分别用308nm,337nm激发荧光光谱单因素分析诊断胃癌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8.8%,86.8%,86.4%和80.1%,72.1%,67.5%.对308nm及337nm激发荧光光谱双因素分析,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4.4%,92.1%,91.9%,其诊断正确符合率明显高于单因素分析的结果.研究表明,以308nm及337nm双波长激发检测胃壁浆膜,双因素判别算法可较好地区分胃癌,这种方法有望成为手术中快速识别胃癌在胃壁的浸润范围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8.
69.
A precise bathymetric map of the world’s deepest seafloor,Challenger Deep in the Mariana Trench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Data from three bathymetric surveys by R/V Kairei using a 12-kHz multibeam echosounder and differential GPS were used to create an improved topographic model of the Challenger
Deep in the southwestern part of the Mariana Trench, which is known as the deepest seafloor in the world. The strike of most
of the elongated structures related to plate bending accompanied by subduction of the Pacific plate is N70°E and is not parallel
to the trench axis. The bending-related structures were formed by reactivation of seafloor spreading fabric. Challenger Deep
consists of three en echelon depressions along the trench axis, each of which is 6–10 km long, about 2 km wide, and deeper
than 10,850 m. The eastern depression is the deepest, with a depth of 10,920 ± 5 m. 相似文献
70.
甘肃宝积山盆地中侏罗统窑街组发现茨康类植物化石,通过对其外部形态和表皮构造研究,认定为石拐茨康叶(Czekanowskia(Vachrameevia)shiguaiensis)。对比当前化石及其现存最近对应种(the nearest living equivalent species)—Ginkgo biloba L.的气孔比率,得到宝积山盆地在中侏罗世的古大气CO_2体积分数为1.55×10~(-3),数值接近GEOCARBⅢ碳平衡模型的拟合曲线,表明茨康叶属植物也是恢复古大气CO_2体积分数的良好材料。同时,通过角质层特征进行古环境重建,结果表明宝积山盆地在中侏罗世时期气候较为温和湿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