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647篇
  免费   13957篇
  国内免费   21101篇
测绘学   10336篇
大气科学   9159篇
地球物理   11881篇
地质学   39294篇
海洋学   11104篇
天文学   1269篇
综合类   5056篇
自然地理   8606篇
  2024年   651篇
  2023年   1773篇
  2022年   3771篇
  2021年   4222篇
  2020年   3420篇
  2019年   4340篇
  2018年   3715篇
  2017年   3530篇
  2016年   3856篇
  2015年   4209篇
  2014年   4159篇
  2013年   4833篇
  2012年   5504篇
  2011年   5347篇
  2010年   5449篇
  2009年   5018篇
  2008年   4809篇
  2007年   4469篇
  2006年   4321篇
  2005年   3583篇
  2004年   2640篇
  2003年   1953篇
  2002年   1973篇
  2001年   1953篇
  2000年   1607篇
  1999年   1081篇
  1998年   649篇
  1997年   539篇
  1996年   522篇
  1995年   424篇
  1994年   355篇
  1993年   353篇
  1992年   314篇
  1991年   211篇
  1990年   183篇
  1989年   140篇
  1988年   145篇
  1987年   89篇
  1986年   94篇
  1985年   67篇
  1984年   65篇
  1983年   42篇
  1982年   53篇
  1981年   38篇
  1980年   22篇
  1979年   49篇
  1976年   14篇
  1958年   18篇
  1957年   19篇
  1954年   2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The results of a photometric monitoring of the quasar 4C 38.41, performed at the optical R and B bands in 2002 February–March, are presented. With a 60/90 cm Schmidt telescope at the Xinglong station of the National Astronomical Observatories of China, we observed the source exhibiting amplitude variations of up to 0.78 mag in both bands during the whole campaign. Intraday and even intranight variations are detected as well. A typical variability time-scale of about 36 d is derived from our 2-month observations at the optical bands, which is identical to that found at a radio wavelength of 92 cm, suggesting a common origin for the variations in 4C 38.41 from optical to radio bands.  相似文献   
32.
在常规照相天体测量工作中 ,对暗天体的定位是采用逐级定标星过渡的方法实现的。由于星表系统差和局部差的存在 ,最终定位结果可能包含难以把握的误差积累。在CCD小视场观测情况下时常难以找到足够数量的定标星。鉴于此 ,推导了CCD观测联合平差方法的严格矢量表达式 ,以期通过共同星的过渡 ,实现大天区统一平差。原理上此方法可实现相对于河外天体的定位 ,以削弱星表系统差和局部差对定位结果的影响。讨论了CCD联合平差方法实现中的问题 ,包括底片常数模型选择、切点位置改正、共同星的较差改正和法方程解算方法等 ,并分析了具体的处理措施。用实例初步检验了CCD联合平差方法的效果 ,表明通过对多张CCD观测的联合平差 ,可以削弱单张CCD观测参考星数目过少、单张CCD观测参考星分布不均、个别参考星存在位置偏差和局部区域参考星存在系统性位置偏差等不利因素对归算结果的影响 ,进而达到扩大视场和提高归算精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33.
积件技术是教学软件发展的方向,探讨了用Power Builder前台结合SQL Server关系数据库后台进行多媒体教学积件管理的应用模式,并结合具体教学示例,进行了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34.
INTRODUCTIONTriploidanimalsareusefulbecausetheyaresterile ,characterizedbypositivegrowthinthere productiveseason ,usefulfortesting ,forintroductionofnon nativespecies ,andforprotectionofde velopedstrains.Theinductionoftriploidyhadbeenreportedinmanyaquaculturespecies .Triploidshavebeensuccessfullyinducedinshrimpusingtemperatureshockorchemicalshock (CB ,6 DMAP)in 4species :Sicyoniaingentis (Xiangetal.,1 991 ) ,Fenneropenaeuschinensis (Xiangetal.,1 992 ;Daietal.,1 993;Baoetal.,1 993;Li…  相似文献   
35.
Analysis of Zn, Cu, Pb, Co, Cr, Li, Ni, K, Al, Fe extracted by 1 mol/L HCl or 0.5 mol/LHCl/H_2O_2, showed concentrations of Zn, Cu, Pb, Co, Cr, Fe, Ni we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Li, Al,K, and clay. Two methods are used to indicate the background value of the non-residual phase of elementsin sediments, and are the same as the methods used to indicate the background value of totalconcentrations in sediments. The first method uses correlograms and regression equations,the second usesthe mean element concentrations normalized with grain size. Li, Al, K can be used as reference elements to determine the background value of Zn, Cu, Pb, Co,Cr, Ni, Fe, while the clay concentration's correlation with some extractable concentrations can be used tocalculate the background value of the non-residual phase of elements as a percentage of clay concentrationin the sediments. Based on this study, the concept of using the background value of the non-residualphase of elements to compare the pollution level in differ  相似文献   
36.
本文使用红外天文卫星(IRAS)巡天数据的最新版本IRAS天空巡天图(ISSA),经过进一步处理,得到了S140S141和S142SharplessHII区-分子云复合体的红外发射强度、温度及其光深的分布.在此基础上对各HII区的一些物理参量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到了分子云复合体的红外发射总光度以及复合体中尘埃的分布情况,对小尺度尘埃(VSG)的丰度进行了分析.并对各恒星形成区中的致密团块进行了研究,揭示出其中一些可能的恒星形成区域.同时,对S140区中的有关红外点源作出了能谱分析,并对S141区的激发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7.
三峡重庆库区深部地球物理特征与断裂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深入研究三峡重庆库区岩石圈动力学特征及其对断裂构造活动的控制和影响.并为之提供基础资料,为三峡重庆库区地震、地质灾害的监测与防治提供基础依据,在已有地球物理资料的基础上,从综合地球物理研究角度出发,通过实测地震测线资料的再解释.采用新的处理技术方法,对本区的东西向主剖面和南北向支测线的地震测深资料进行二维射线追踪处理、Pg波成像;选用场分离技术、位移数字成像技术重新处理了重力和航磁资料,通过联合反演来建立深部二维构造剖面,对剖面所揭示的基底构造特征和地壳结构特征、主要断裂构造特征以及莫霍面的起伏特征进行了精细分析和细致研究.从地球物理平面场特征出发建立了岩石圈构造三维框架。研究结果表明,这样的研究思路准确、方法得当.结论可靠;沿该剖面,把可解译的断裂分为Ⅲ级:Ⅰ级为超岩石圈断裂;Ⅱ级为壳断裂;Ⅲ级为盖层断裂。依据地球物理特征,准确揭示了库区的断裂构造特征,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38.
形变大地测量学的进展、问题与地震预报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5  
简要概括了形变大地测量学的革命性进展,研讨了它的科学特色、功能和定义以及对地球科学和防灾减灾的推动。形变大地测量学有助于从根本上击破多年来制约地震预报的“瓶颈”,但也存在不少急待解决的问题。着重研讨了在21世纪前10年,形变大地测量学如何依托多年的学科积累并充分受益于人造卫星和数字化等新技术,开展创新性研究和试验以推进地震预报。为此,对当前的研究工作提出了12条科学技术途径。最后对学科名称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9.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先导孔零偏VSP资料解释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用六级三分量检波器在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先导孔中实施了零偏VSP测量.数据处理结果表明,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孔区超高压变质岩石的地震波速度主要介于4500~7000m/s之间,显著高于一般的沉积岩地区,而且随深度变化不明显.声波测井速度系统地稍低于VSP层速度,可能是由于井壁处岩石的完整性受到破坏而造成的.地震波速度与岩石密度和岩性存在明确的对应关系,榴辉岩的密度和地震波速度均显著高于片麻岩类岩石;由榴辉岩退变生成的斜长角闪岩类岩石,其密度和地震波速度均呈现出较大的变化,主要与其退变质程度有关;超基性岩中的裂隙系统导致其密度和地震波速度大幅度下降.由于榴辉岩与其他岩石类型之间存在较大的波阻抗差异,因此用零偏VSP资料标定该区地震波的地质层位是有效的.关于地震波反射的原因,通过综合研究地震波(包括反射纵波、上行转换横波、井筒波)的特征、岩石速度和密度分布以及井径变化,认为主要是岩性分界面、韧性剪切带和断裂(带),但还有一些因素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0.
着重讨论了网络用户经济效益的内涵以及用户的投入量和产出量,并提出了评价网络用户经济效益的指标体系,包括成本降低率,成本利润增长率、产品开发时间约率、市场占有增长率等系列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