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64篇
  免费   775篇
  国内免费   1164篇
测绘学   339篇
大气科学   946篇
地球物理   918篇
地质学   2186篇
海洋学   493篇
天文学   92篇
综合类   335篇
自然地理   594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100篇
  2022年   213篇
  2021年   247篇
  2020年   224篇
  2019年   223篇
  2018年   249篇
  2017年   219篇
  2016年   254篇
  2015年   258篇
  2014年   270篇
  2013年   267篇
  2012年   258篇
  2011年   262篇
  2010年   275篇
  2009年   229篇
  2008年   204篇
  2007年   183篇
  2006年   167篇
  2005年   150篇
  2004年   144篇
  2003年   161篇
  2002年   259篇
  2001年   215篇
  2000年   154篇
  1999年   131篇
  1998年   79篇
  1997年   81篇
  1996年   60篇
  1995年   67篇
  1994年   57篇
  1993年   50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2篇
  1972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针对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西斜坡风南地区三叠系百口泉组扇三角洲砂岩物性空间变化大、优质储集层(孔隙度大于7.4%,渗透率大于0.05×10-3μm2)预测难的问题,在沉积岩石学、地震沉积学以及地震反演和解释理论指导下,综合利用测井、岩心和三维地震等资料开展了高精度层序地层划分、沉积微相描述和优质储集层地震反演研究。建立了风南井区四级层序地层格架,明确了扇三角洲多期水进水退的充填过程,指出SSQ3和SSQ5是优质储集层的发育层系;识别出扇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河道间和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水道、河口坝、席状砂等沉积微相,指出扇三角洲平原是优质储集层发育相带;通过应用高分辨层序地层纵向边界和沉积相横向边界约束,进行分层相控叠后地震波阻抗反演,提升储集层预测精度,在SSQ3和SSQ5预测5个优质储集层发育区,提出3口井的井位建议,钻探均获工业油流。  相似文献   
82.
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进行事故现场勘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现有的交通事故现场勘查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快速处理事故现场的要求,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测量方式灵活、速度快的特点,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快速测量现场的三维数据,得到事故处理所需的现场平面图以及车体模型.该方法在提供事故勘查内容的基础上,解决了交通事故处理紧迫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科学、快速调查事故现场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83.
洞穴石笋沉积旋回主要特征的古气候环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我国南方大型石笋组分、结构构造的观测和董哥洞10号(D10)石笋210件碳、氧同位素组成、20个U系测年数据,以及部分微(痕)量元素的分析对比,概述了石笋沉积旋回性特征、旋回界面类型和相关的气候、环境、地质意义.以组成D10石笋的碳酸盐含碳质、黏土矿物,呈黑灰、灰黄、灰白、灰等色泽匹配、纹层厚及组合、层面呈拱形或平直分别组合或转变、构造类型、碳氧同位素组成及其组合,呈协调平行、不协调同向、不协调反向变化三类型若干亚类等,旋回性特征,确定了19个沉积旋回.根据δ13C平均值为-3.91 ‰PDB、δ18O为-6.97 ‰PDB分别为冷暖气候演变的临界(阀)值,δ13C或δ18O>临界值者的偏重是冷,<临界值的偏轻是热.以δ13C、δ18O组成(表1)和组合变化类型和上述旋回性特征,结合层面构造呈渐变过渡或突变,以及20个同位素年龄数据,初步认定荔波地区352 930~99 410年间沉积的19旋回,是一个较完整的冰期气候演化过程,属我国第四纪冰期系列的第五冰期,10旋回顶180 695年(推算)~15旋回顶129 890年,约5万多年是连续严寒的盛冰期,①、16分别可能是冰期早、晚时段相对温暖的间冰期.期间冷暖变化有5万年级的、10万年级的气候旋回.论证了荔波地区35~10万年间是冰期气候环境,前期17万年寒冷的气候环境,期间35万年、25万年前后更严寒,但生态基本保持正常演变的面貌,中期5万多年为极寒冷的气候环境,生态向适应冷气候环境演化,晚期3万多年为冷暖频繁突(跃)变的恶劣气候,期间生态面貌复杂,正常演替与残存、突变演替并存.  相似文献   
84.
The concentrations of cadmium, phosphorus, and aluminum in size-fractionated phytoplankton, zooplankton, and sinking particles are determined using ICPMS to evaluate the roles of biotic and abiotic particles on the cycling and ratios of Cd and P in the water column. Plankton were collected with a filtration apparatus equipped with 10-, 60-, and 150-μm aperture plankton nets on two occasions (2002 and 2006), and sinking particles were sampled by moored sediment traps deployed at depths of 120, 600, and 3500 m from 2004 to 2005. In contrast to what our previous study revealed, i.e., that most of the other bioactive trace metals in plankton were strongly correlated with abiotic Al and adsorbed on phytoplankton [Ho, T.Y., Wen, L.S., You, C.F., Lee, D.C., 2007. The trace metal composition of size-fractionated plankton in the South China Sea: biotic versus abiotic sources. Limnol Oceanogr 52, 1776–88.], Cd/P ratios, ranging from 0.12 to 0.34 mmol/mol P, did not vary with Al and exhibited fairly consistent values among different sizes of plankton, showing that Cd was mostly incorporated on an intracellular basis. In terms of the sinking particles, fluxes in Cd and P as well as in Cd/P ratios were strongly influenced by both biotic and abiotic particles. Overall, the Cd/P ratios in the sinking particles ranged from 0.03 to 1.2 mmol/mol, with the highest value observed in traps at 120 m during the productive season. The lowest value was observed in deep water during high flux periods for lithogenic particles. At surface depth, flux and Cd/P ratios were elevated during the most productive season in the region. The elevated ratios in the traps at 120 m were most likely related to preferential uptake of Cd for the dominant species (coccolithophores) during the productive period. Relatively, Cd/P ratios sharply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Al flux in deep water and ratios were much lower than the expected Cd/P ratios obtained from the relative portion of lithogenic and biogenic particles, indicating that the adsorption of soluble P into lithogenic particles was significant in the deep water during high lithogenic particle flux periods. Using averaged annual fluxes and standing stock in the water column, the residence time of biogenic Cd and P are 0.10 and 0.20, 250 and 100, and 9100 and 5000 years respectively in the top 120 m, 600 m, and water column as a whole, also showing preferential removal for Cd in the euphotic zone but relatively higher removal rates for P in the deep water. Our study suggests that the shift in microalgal community structure along with input of lithogenic minerals are both potentially important factors in influencing Cd/P ratios in oceanic water on a geological time scale.  相似文献   
85.
胶东金矿集区是中国最大的黄金产地,焦家金矿带是重要的成矿亚带之一,产出了一系列超大型、大型金矿床,资源量占整个胶东地区的1/4,招贤金矿床为焦家带深部的大型金矿床。对招贤金矿床深部成矿潜力的评价可为焦家金矿带乃至胶东地区的金矿床深部找矿预测提供科学依据。文章选取了招贤金矿床3个钻孔6个不同标高的矿石样品,进行了详细的矿物学、成矿元素以及黄铁矿热电性特征研究。通过扫描电镜及半定量成分分析,鉴别了银金矿是主要的金矿物,常以包体的形式赋存于黄铁矿中或其裂隙中。金矿床围岩蚀变分带明显,显示了较强的矿化作用,其矿物共生组合和多阶段的成矿特征与胶东其他超大型金矿床相似。通过Au等成矿元素分析,笔者认为Au及其相关性高的元素具有规律性的垂向变化特征,元素沉淀具有垂向间断性。利用原位黄铁矿热电性测试方法,精准测定了黄铁矿热电性参数,并通过热电系数离散程度、热电性导型、形成温度、延伸指数等计算分析,综合讨论了金矿床成矿潜力,认为招贤金矿床及焦家金成矿带的深部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86.
邓虹霞  智海  马中元  张瑛  何文 《气象科学》2019,39(2):274-284
使用江西WebGIS雷达拼图和自动站雨量、雷电监测、强天气监测等数据,以及MICAPS常规天气图资料,对2017年3—7月江西汛期11个设区市26次城区暴雨过程的雷达回波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7年江西汛期共出现52日暴雨过程,其中江西11个设区市所在地城区出现26次暴雨。在这26次城区暴雨个例中,有23次伴随出现短时强降水,有3次降水比较均匀。暴雨维持时间长短不一,最长的有15 h,最短只有3 h,平均是10 h。有5次出现大风天气,21次没有大风出现。雷达回波特征主要有3种:块状(强单体、超级单体)、带状(飑线、回波带)、絮状(絮带、絮团)。这3种回波形态特征,出现率最高的是絮状回波,即比较宽、嵌有中等强度的对流单体絮带状回波带,强度40~55 dBz,出现16次,概率62%;其次是窄而长、紧密排列由强单体组成的飑线回波带,强度50~60 dBz,出现8次,概率30%;块状(强单体、超级单体)回波强度最强,中心强度达到60~70 dBz,出现2次,概率8%。  相似文献   
87.
刘福臣  金杰  王文 《城市地质》2011,6(1):56-59
以某建筑基坑为例,探讨了不同观测时间对沉降的影响、不同位置观测点的沉降变化规律和地下水位升降对沉降的影响。为避免温度对观测成果的影响,沉降观测时间选择在上午进行,不宜选择在中午;在观测顺序上,先进行建筑物阳面测点观测,后进行阴面测点观测,尽量减少温度对沉降的影响;地下水回升引起地基回弹,沉降变化速率为负值,累计沉降量减少。  相似文献   
88.
89.
南海西部陆坡海域海底广泛发育麻坑,其规模和数量在世界范围内均属罕见,但关于它们目前的活动特征尚不清楚。通过对西沙隆起西南部麻坑区采集的两根沉积柱样孔隙水SO^2–4、K^+、Mg^2+、Ca^2+、Sr^2+以及溶解有机碳(DIC)含量随深度的变化特征的研究,揭示麻坑内与硫酸根消耗有关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并推断麻坑目前的活动状况。采集于麻坑外的C9柱样SO^2–4浓度变化整体呈向下凹的形态降低,减少的硫酸根是被有机质硫酸盐还原作用消耗。采集于麻坑内的C14柱样SO^2–4浓度梯度呈现明显的三段式变化,0.00-0.66 m内SO2–4浓度变化主要受有机质硫酸盐还原作用控制,0.66-3.70 m受有机质硫酸盐还原和甲烷缺氧氧化共同控制,3.70 m以下部分主要受甲烷缺氧氧化作用的影响。根据C14柱样3.7 m以下孔隙水硫酸根浓度梯度计算的硫酸根-甲烷交接带(SMI)约在14.3 m处,甲烷向上扩散的通量约为0.0144 mol/(m^2·a)。此外,2个柱样沉积物孔隙水的Ca^2+浓度均随深度明显降低,而Mg2+浓度略微降低,主要与自生碳酸盐矿物沉淀有关。C14的Mg/Ca和Sr/Ca随深度变化指示该柱样沉积物中自生碳酸盐岩矿物主要为高镁方解石。2个柱样的孔隙水地球化学特征显示目前研究区麻坑活动不活跃, C14麻坑中含甲烷流体发生微弱渗漏,可能处于麻坑活动的衰落期。  相似文献   
90.
安徽铜陵地区蚀变流体填图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蚀变流体填图是一项区域流体地质调查研究工作 ,也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综合性的基础地质研究工作。区域大面积的流体填图工作的理论依据、思路方法、填图要素、技术要求和规范等还没有一套成熟的方法体系。在实施中国地质调查局和国土资源部科学技术司的“铜陵地区蚀变流体填图”项目中 ,探讨了流体填图的理论依据、思路方法、研究内容和填图要素 ,对填图单位制定了 3级填图单元等级体制 ,即流体系统流体子系统流体单元。在铜陵地区划分出 4个流体系统 ,7个流体子系统和 18个流体单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