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9273篇 |
免费 | 24671篇 |
国内免费 | 1294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0522篇 |
大气科学 | 7064篇 |
地球物理 | 9829篇 |
地质学 | 36307篇 |
海洋学 | 10559篇 |
天文学 | 607篇 |
综合类 | 4453篇 |
自然地理 | 7546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14篇 |
2024年 | 2003篇 |
2023年 | 2261篇 |
2022年 | 3790篇 |
2021年 | 4356篇 |
2020年 | 3736篇 |
2019年 | 3926篇 |
2018年 | 3448篇 |
2017年 | 3294篇 |
2016年 | 3266篇 |
2015年 | 3952篇 |
2014年 | 3669篇 |
2013年 | 4508篇 |
2012年 | 4795篇 |
2011年 | 4677篇 |
2010年 | 4618篇 |
2009年 | 4242篇 |
2008年 | 4266篇 |
2007年 | 4065篇 |
2006年 | 3881篇 |
2005年 | 3218篇 |
2004年 | 2448篇 |
2003年 | 1743篇 |
2002年 | 1795篇 |
2001年 | 1596篇 |
2000年 | 1316篇 |
1999年 | 546篇 |
1998年 | 216篇 |
1997年 | 161篇 |
1996年 | 115篇 |
1995年 | 80篇 |
1994年 | 79篇 |
1993年 | 65篇 |
1992年 | 58篇 |
1991年 | 37篇 |
1990年 | 57篇 |
1989年 | 32篇 |
1988年 | 38篇 |
1987年 | 58篇 |
1986年 | 61篇 |
1985年 | 46篇 |
1984年 | 40篇 |
1983年 | 31篇 |
1982年 | 31篇 |
1981年 | 23篇 |
1980年 | 7篇 |
1979年 | 28篇 |
1963年 | 6篇 |
1957年 | 18篇 |
1954年 | 3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VRS技术原理及网络RTK在城市规划测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哈尔滨市GNSS双星导航系统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其网络RTK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虚拟参考站(VRS)技术进行超短基线的实时差分GPS测量,进而获得较高精度位置信息.系统网络RTK覆盖面积达1.4万km<'2>,和传统RTK测量技术相比较,网络RTK有覆盖范围广、精度高、易于操作等优点,在城市规划测量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2.
基于ArcGIS的条带剖面提取方法在地貌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条带剖面提取方法是利用数理统计原理,获得垂直于剖面线方向上一定缓冲区范围的高程信息,计算最大、最小和平均高程以及地形起伏度,把地形剖面图对线状地形起伏特征的描述转化为对面状地形起伏特征的描述。该文基于ArcGIS 9.3对三峡地区SRTM-DEM数据进行了条带剖面提取方法研究,实现了基于ArcGIS的条带剖面提取技术流程。应用条带剖面对三峡地区地形地貌进行了定量分析,该方法可快速提取条带剖面,能准确获取高程属性的相关统计参数,对地形地貌信息提取和定量分析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03.
以永新工区高精度采集的地震资料为例,对高精度勘探的面元细分方法及细分处理资料的分辨率进行了评价。首先给出了面元细分的方法及面元细分对地震资料分辨率的影响,介绍了现有的一些分辨率计算方法。对于纵向分辨率,主要从λ/4传统薄层分辨率和高截频二个方面进行了讨论;对于横向分辨率,从菲涅耳带半径、防空间假频、Lindsey分辨率定义、考虑偏移孔径的分辨率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比较。通过研究,得出了有一定借鉴意义的结论:①在现有常规检波器条件下,面元细分处理对地震资料的分辨率影响较小,其变化不大;②在单道记录信噪比已较高的情况下,想通过提高覆盖次数来提高资料的分辨率,其提升空间有限;③就横向分辨率而言,考虑偏移孔径的计算方法,结果比较准确;④对于东部地区,从性价比上考虑,覆盖次数150,200已能满足要求,太高的覆盖次数没有从本质上改进资料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4.
中国南阳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地质灾害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南阳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位于豫西南山区。地貌类型以中、低山为主,地表多出露变质岩及侵入岩,岩体风化强烈,多赋存基岩裂隙水,地质构造发育,人类工程活动强烈,园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通过野外调查及评价,园区处于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主要地质灾害有崩塌、滑坡和泥石流。针对地质公园这一特色旅游,提出地质灾害防治对策,保障当地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5.
基于自然灾害风险理论、借助GIS空间分析功能、采用归一化和层次分析法,对中国全国范围尺度进行短时洪涝灾害危险性评估。通过对洪涝灾害危险性因子分析,分别提取当天降雨量、前三天降雨量、地形高程、地形标准差、河湖网络等因素作为评估因子,提出了各因子危险性指数计算方法,以及全国洪涝灾害危险性指数计算模型公式,根据统计分析危险指数的最小值、最大值,结合历史灾情,利用阈值分割法确定危险等级分割值为0.3、0.45及0.6,将洪涝灾害危险等级划分为高危险、中危险、低危险与无危险四个等级,从而建立类似于天气预报模式的全国洪涝灾害危险性评估模型,并以2009年9月14日为例进行了洪涝灾害危险等级评估的实际应用。最后,本文提出了基于昨日灾情的危险性评估结果验证方法,通过整理同期昨日灾情资料构建灾情数据库,对2009年汛期的洪涝灾害危险性评估结果分别从数量和面积两个角度,基于县和地市两级行政区划作为验证单元进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洪涝灾害危险性评估结果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从面积上看均具有较高的正确率,与实际灾情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206.
207.
本文根据CMAP(The Climate Prediction Center Merged Analysis of Precipitation)观测资料,使用相关系数和均方根误差,对CHFP2(Coupled Historical Forecast Project, phase 2 )的2个模式对东亚夏季降雨的季节预报技巧作出评价。在完美模式的理论框架下,分别使用基于信噪比的潜在相关系数和基于信息熵的潜在可预报性指标,对该区域主要针对夏季降雨的可预报性作出评价。通过最可预报分量分析(PrCA),得到季节降雨的最可预报型。将最可预报型投影到海温场,得到了降水最可预报型对应的海温分布。研究发现:相关系数所反映的预报和观测的线性相关程度总体上是低纬度海洋区域比高纬度陆地区域高,而均方根误差反映的则是在海洋区域降雨预报偏离实际值的程度较陆地区域大,预报水平与目前降雨的季节预报水平相符。潜在可预报性估计表明,潜在可预报率存在空间上的变化,从低纬度向高纬度、从海洋到内陆,呈衰减趋势。同时,信号和噪音的分析表明,信号成分占主导作用,形成了潜在可预报率的空间分布格局,暗示了海洋外强迫的重要作用;中国大陆缺少像海洋区域那样明显的外强迫,因此降水季节预报技巧相比热带海洋区域非常有限。海温投影的分析表明海洋的外强迫是东亚降雨季节预报的重要来源。尽管厄尔尼诺本身的复杂性,它对东亚夏季风的重要影响及其与东亚降雨预报之间的遥相关揭示了它们内在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8.
温度、盐度和pH对冈村枝管藻中性游孢子附着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毛细管法分离出冈村枝管藻成熟的多室孢子囊,并对中性游孢子的发育模式及温度、盐度、pH对其附着及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1)中性游孢子正常发育模式如下:附着后,形成盘状体;而后在盘状体中间产生同化丝,大量同化丝产生后,基部细胞变形、聚集,形成假薄壁组织,直立藻丝形成;(2)中性游孢子附着及生长发育明显受温度、盐度和pH条件的影响。中性游孢子附着的适宜温度17--28℃、盐度为20~50、pH为5~10.4;直立藻丝形成的条件为温度17~26℃、盐度20~40、pH7~10。本研究为冈村枝管藻海上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9.
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