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728篇
  免费   9494篇
  国内免费   13448篇
测绘学   5779篇
大气科学   8942篇
地球物理   10714篇
地质学   25415篇
海洋学   6780篇
天文学   1623篇
综合类   4841篇
自然地理   6576篇
  2024年   258篇
  2023年   784篇
  2022年   2332篇
  2021年   2827篇
  2020年   2240篇
  2019年   2629篇
  2018年   2705篇
  2017年   2527篇
  2016年   2786篇
  2015年   2726篇
  2014年   2998篇
  2013年   3263篇
  2012年   3307篇
  2011年   3368篇
  2010年   3398篇
  2009年   3201篇
  2008年   3234篇
  2007年   2969篇
  2006年   2666篇
  2005年   2307篇
  2004年   1772篇
  2003年   1482篇
  2002年   1440篇
  2001年   1478篇
  2000年   1484篇
  1999年   1704篇
  1998年   1249篇
  1997年   1151篇
  1996年   1073篇
  1995年   928篇
  1994年   802篇
  1993年   716篇
  1992年   589篇
  1991年   450篇
  1990年   348篇
  1989年   312篇
  1988年   272篇
  1987年   164篇
  1986年   146篇
  1985年   97篇
  1984年   110篇
  1983年   80篇
  1982年   69篇
  1981年   57篇
  1980年   34篇
  1979年   37篇
  1978年   13篇
  1977年   13篇
  1958年   30篇
  1954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31.
台湾海峡及其邻近海域中华哲水蚤的分布和繁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 Brodsky)是我国近海的优势桡足类。它的数量大,分布广。特别在冬、春季,在我国近海浮游动物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同时它的个体也较大,是滤食性种类。因其在海洋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起着相当的作用,所以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东、黄海生态系统动力学与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课题定为浮游动物的关键种之一。 作者根据以往历史资料(方金钏,1979;朱长寿,1997;朱长寿等,1991、1999;林玉辉等,1988;林元烧等,1984;李少菁,1963;陈清潮,1964;福建省海岸带和海凃综合调查领导小组,1990;福建海洋研究所,1988;Tan,1970)和多年来的研究结果(黄加祺等,1984,1986a、b、c,1989,1991a、b,1997a、b),对中华哲水蚤在不同水域的分布,与温、盐度关系及繁殖进行了探讨,并提出见解,为本项目子课题提供了历史资料。  相似文献   
432.
运城盆地11 kaBP以来气候环境变迁与湖面波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黄土区湖泊沉积研究来恢复古气候、古环境,是对黄土区古气候、古环境研究的补充和检验。通过山西运城盆地硝地湖泊沉积物的多环境代用指标分析,结合史料记载,探讨了该地区11kaBP以来古气候演化和湖面波动的历史。结果表明,该地区存在YD(Younger Dryas)事件,进入全新世后气候有显著的趋势,最高湿润度发生在7.88-5.15和5kaBP后,气候逐渐变干,湖面波动与气候波动相关,全新世早期湖面开始上升,湖泊扩张,5kaBP后湖泊萎缩,盐类结晶析出。  相似文献   
433.
南海西沙西南海域表层沉积物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西沙西南海域表层沉积物样品矿物成分,地球化学,微体古生物分析测试结果表明:沉积物可分为7种类型,沉积环境主要是陆坡,部分为深海平原,海洋生物,海洋化学以及火山物质的沉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陆源物质的影响较小,它们主要来源于北部大陆和南部岛礁等物源区。  相似文献   
434.
福建红树林上钻孔动物的生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戚民  周时强 《台湾海峡》1996,15(3):305-309
福建红树林上的钻孔动物共发现了5种,其中软体动物的龙骨节铠船蛆Bankia carinata、裂铠船蛆Teredo manni和甲壳动物的光背团水虱Sphaeroma retrolaevis是破坏红树林的主要的钻孔动物。钻孔动物钻凿红树茎的基部和裸露的根部,垂直分布受潮汐水位制约,在红树林区的纵深分布与水流畅通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435.
李涛  吴后波 《台湾海峡》2006,25(3):324-329
根据已发表的最小弧菌热不稳定型溶血素(heat-labile hemolysin)基因核苷酸序列,设计和合成一对特异性引物,以最小弧菌96-6-3的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得到热不稳定型溶血素基因片段,克隆到质粒载体pMD-18T中进行测序和分析.其结果表明扩增的热不稳定型溶血素基因片段与已发表的最小弧菌热不稳定型溶血素的同源性高达98%,扩增片段编码由446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推测分子量为50200.软件分析表明编码的氨基酸有较高的抗原性,可作为基因工程疫苗的候选基因片段.  相似文献   
436.
白云凹陷地球物理场及深部结构特征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是南海最具代表性的第三系深水陆坡沉积区。以穿过白云凹陷中部的一条深反射地震剖面(14s)为研究基础,采用综合地球物理研究方法分析了该区地球物理场特征,根据重力异常平面等值线勾画了白云凹陷的形态,并提取该测线相对应的重磁剖面数据,利用重磁资料和地震剖面进行了综合反演。以深剖面地震资料建立了地质模型,利用所得的重力数据进行了研究深部结构的正演拟合,实测与计算值拟合较好,支持中生代俯冲洋壳存在的观点;同时结合地震资料对深部结构进行了分析,该区莫霍面由陆向海抬升,呈阶梯状变化,地壳厚度逐渐减薄,具有大陆边缘陆壳向洋壳过渡的特征。根据地质模型还进行了变密度综合反演拟合来分析基底岩性特征,该区基底主要为中酸性岩浆岩,部分为变质岩和基性火山岩,岩石密度由陆向洋逐渐减小,磁性体分布不均。  相似文献   
437.
This paper describes a real-time control architecture for Dual Use Semi-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 (DUSAUV), which has been developed at Korea Research Institute of Ships and Ocean Engineering (KRISO) for being a test-bed of development of underwater navigation and manipulator technologies. DUSAUV has three built-in computers, seven thrusters for six DOF motion control, one 4-function electric manipulator, one ballasting motor, built-in power source, and various sensors. A supervisor control system with GUI and a multi-purpose joystick is mounted on the surface vessel and communicates with vehicle through a fiber optic link. Furthermore, QNX, one of real-time operating system, is ported on the built-in control and navigation computers for real-time control purpose, while Microsoft OS product is ported in the supervisor computer for GUI programming convenience. A hierarchical control architecture, which consists of application layer, real-time layer and physical layer, has been developed for efficient control system of above complex underwater robotic system.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with implementation of the layered control architecture for various motion control of DUSAUV in an ocean engineering basin of KRISO is also presented.  相似文献   
438.
研究了连续变量函数的全局最优化问题 ,给出了动态隧道方法。该动态隧道方法由局部搜索和动态隧道 2个阶段构成。在局部搜索阶段用了动态系统方法。对全局最优化问题的实例进行了数值实验 ,数值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稳健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39.
南黄海海水中悬浮体垂向分布类型及跃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水中悬浮体的垂向分布并非上下均匀,而是具有明显的层化现象,这种情况与海水中的温度、盐度、密度等物理性质的层化现象一样,不是偶然的,而是常年存在的,同时,悬浮体含量的层化分布对于海水的某些物理性质有较大影响。 1958年中国科学海洋研究所在南黄海南部海水中悬浮体的调査中已发现了悬浮体含量分布的层化现象。1981年, Kanau Matsuike等(1983)在东海区悬浮体的调查中发现了长江口外浅滩区海水中光束衰减的层化现象。Gorsline和Swift (1977)在关于大陆架沉积动力学的论述中指出,海水密度的层化现象总是伴随着悬浮体浓度的层化现象。1983-1984年中美南黄海沉积动力学联合调查中,作者(秦蕴珊等,1986)也发现了该区内海水中悬浮体含量的层化分布现象,并且提出了“悬浮体跃层”的概念。同期,赵保仁等(1986)在研究秋末南黄海海水透光度及其与环流的关系时指出,水体中透光度存在着一个“跃变层”。实际上,影响海水透光度衰减的主要因素是悬浮体浓度,因而,上述透光度之“跃变层”乃是悬浮体跃层在光学方面的表现。上述报道结果说明,悬浮体垂向分布的层化现象及悬浮体跃层的存在已经引起了有关学者的注意。但是,其性质、季节变化及成因等问题却很少有人研究,它们对海水许多重要物理性质的影响也鲜为人知,因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 在总结了历年调查资料基础上,作者于1988年4月又在南黄海进行了补充调査,共设55个站位(图1),对本区悬浮体分布中的层化现象、跃层问题及季节变化等进行了系统分析,并且对其成因及其物理意义进行了初步探讨。关于悬浮体的平面分布问题作者已有专文讨论,兹不赘述。  相似文献   
440.
Theconcentrationanddistributionofdimethylsulfideinthemarineatmosphericboundarylayerneartheequator¥LiXingsheng;LiZhe;F.Parung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