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53篇
  免费   5639篇
  国内免费   8968篇
测绘学   4660篇
大气科学   3807篇
地球物理   5116篇
地质学   16018篇
海洋学   5013篇
天文学   599篇
综合类   1991篇
自然地理   3456篇
  2024年   304篇
  2023年   776篇
  2022年   1523篇
  2021年   1920篇
  2020年   1506篇
  2019年   1643篇
  2018年   1562篇
  2017年   1545篇
  2016年   1612篇
  2015年   1801篇
  2014年   1697篇
  2013年   2100篇
  2012年   2290篇
  2011年   2218篇
  2010年   2183篇
  2009年   2039篇
  2008年   2215篇
  2007年   1935篇
  2006年   1915篇
  2005年   1588篇
  2004年   1220篇
  2003年   894篇
  2002年   943篇
  2001年   886篇
  2000年   712篇
  1999年   424篇
  1998年   216篇
  1997年   155篇
  1996年   137篇
  1995年   111篇
  1994年   82篇
  1993年   76篇
  1992年   77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55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7篇
  1965年   4篇
  1957年   10篇
  1954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61.
根据ODP186航次的温度测井资料,对日本海沟地震断裂带进行研究。利用温度测井数据求取地温梯度,由放射性资料计算生热率,进而分析地震断裂带和温度以及生热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破裂带处由于冷却泥浆侵入影响,使得所测温度相对平衡地层状态偏低,在断裂带之上的地层地温梯度随深度衰减,在破裂带之下地层地温梯度随深度缓慢增加;在破裂带处,裂缝间含有黏土,含有的放射性元素比较高,因此,在破裂带比较多的地层生热率也会增大,反之亦然。总之,地温梯度在宏观上指示了断裂的分布范围,而生热率在微观上反映了破裂带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262.
南黄海盆地中—古生代海相碳酸盐岩具有良好的油气前景,由于埋藏深、厚度大、构造复杂等特殊地震地质条件的原因,地震原始资料品质差,严重地制约了勘探进程。综合常规宽线和上下缆勘探技术的优势,提出了海洋立体宽线(MTBL)地震勘探新技术设想,对其改善地震资料品质的作用和优势进行了分析,为南黄海海相油气地震的勘探工作者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63.
海底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厚度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勇  苏正  吴能友 《海洋地质前沿》2012,28(5):43-47,58
天然气水合物在未来能源、环境及海洋地质灾害等方面有重要意义,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海底沉积物中含有大量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厚度可用于水合物资源量的预测,在水合物资源评估中有重要意义。研究了不同因素对海底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厚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海水深度、地温梯度、孔隙水盐度及组成和气体组分对水合物稳定带厚度的影响不同。水合物稳定带厚度随着海水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与地温梯度呈指数递减关系;随着孔隙水盐度的增加水合物稳定带厚度减小并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不同盐类对水合物稳定带厚度的影响程度不同;混合气体中的C2H6、CO2及H2S会使水合物稳定带厚度增加,而N2使水合物稳定带厚度减小,并且含量越大对稳定带厚度的影响越明显。  相似文献   
264.
冲绳海槽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冲绳海槽为西太平洋内弧盆体系中一个典型的弧后盆地,其形成和发展与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和菲律宾板块活动有关,为海底扩张的结果,具有高的热流值和活火山的岩浆活动。中新世以来的太平洋活化区,沉积物包括海洋的生源物质和陆源碎屑物质,地层中记录了古海洋环境和大陆古气候变化的有关信息,对该区进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和计算沉积速率显得尤为重要。在小波变换的基础上建立高分辨率的层序地层格架,以米兰科维奇思想对测井曲线和天文周期进行频谱分析,从而求得地层的沉积速率是沉积时限,另外对测井曲线和天文周期曲线运行调谐,建立起地层的天文年代标尺,从而对地层进行精确的定年。  相似文献   
265.
珠江口盆地番禺4洼“小而肥”,目前的探明石油地质储量已超出早期估算的地质资源量,早期对烃源岩的认识不足可能是其主要原因,尤其是对优质烃源岩的分布范围仍缺少精确刻画,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对该洼陷勘探潜力的认知。以该难点问题为切入点,利用最新钻井和地震资料,采取层序地层学开展了番禺4洼烃源岩的预测工作。通过地震资料上识别的各种反射特征,结合区内已有钻井资料识别的旋回特征,将番禺4洼文昌组划分5个三级层序,进而建立了等时地层格架。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地震沉积学最新技术手段,精细揭示了番禺4洼文昌组文三段优质烃源岩的分布范围。研究结果表明,番禺4洼优质烃源岩分布面积较为广泛,尤其在北次洼和西次洼,优质源岩面积均超过了以往预期。这一研究成果对本区和珠江口盆地油气勘探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66.
神狐海域与西沙海槽天然气水合物成藏模式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海北部神狐海域与西沙海槽天然气水合物资源量丰富,但两地区天然气水合物成藏条件及成藏机制存在一定的差异。通过两海域水深、温度压力、气源、气体运移、储层等水合物成藏要素与成藏模式的分析对比,获取了3点新认识:①两地区海域水深、温压条件、气源类型、气体运移条件、水合物储层类型和成藏模式基本类似;②综合天然气水合物气源及供给运聚系统类型剖析,提出神狐海域主要以“自源与他源渗漏复合型”水合物成藏模式为主;③西沙海槽水合物成藏模式属典型的“他源渗漏型”。研究结果表明,落实气源与不同类型气体运移通道的时空耦合匹配关系是该区水合物勘探评价的关键。  相似文献   
267.
大川中地区须家河组二、四段地震相与沉积相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油气勘探开始于20世纪40年代,其中须二段、须四段是主要探目的层段,也是盆地周边地区寻找新气源最有利层位之一。依据地震地层学方法和理论,结合钻井与测井资料,将大川中地区须家河组划分成7个地震层序边界,分别为SB1—SB7,与之对应6个最大湖泛面,分别为MFS1—MFS6,并对层序界面的地震反射特征进行了总结。利用地震反射内部结构、外部形态和反射波终止类型,在大川中地区须家河组须二段与四段内共识别出平行—亚平行、前积、丘状、透镜状及发散状地震反射特征等5种地震相,并对18条二维地震测线进行了剖面地震相的综合解释,编制了须二段与四段的地震相平面分布图。通过地震相与沉积相的转换,分别划分出冲积扇、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以及湖泊等沉积体系,编制了大川中地区须家河组二段与四段沉积相平面图,对大川中地区须家河组构造格局的演化规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68.
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勘探与开采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底水合物是一种重要的新型能源矿产,曾认为在未来20~30年内不具开采价值,但是现在这种看法已经改变,美国和日本政府现正筹划进行试验性开采。近年科技界已经研究出适合于从深海水合物中开采甲烷气体的工艺技术和方法。目前,降压法已被证明是一种较为经济有效的方法。引述了日本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和开采纲要MH21,详细说明其开采试验的计划和设计。  相似文献   
269.
针对我国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统一管理需求和信息共享交换不足的问题,利用信息化的手段构建了一套网络化的基准站建设备案管理系统。该系统以全国基准站摸排和核查结果信息为数据基础,利用集中在线式设计架构和数据库自动识别同步技术,提出了基于空间拓扑结构的基准站信息表单构建方法,实现了相关性信息唯一标识、动态关联以及基于主辅标识的基准站信息管理工作流。系统解决了数据库之间实时联动更新问题,实现了全国基准站的信息交互共享和统一规范管理,已成为全国基准站建设和应用高效管理的工具。  相似文献   
270.
贵州是我国喀斯特分布最广的地区,喀斯特高原盆地是贵州主要的人口聚集地。充分认识高原盆地聚落的空间分布及其演化态势,对区域城镇规划、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以红枫湖水系盆地为例,基于GIS技术及相关软件,主要利用景观格局指数、Moran’s I系数以及居民点数据与等高线数据的空间叠置及转换技术,从水平和垂直两个维度对案例地区聚落空间分布的变化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喀斯特高原盆地聚落的空间分布和演变具有强烈的喀斯特地域基因,在喀斯特地貌的限制下聚落总体分布分散;近年来聚落规模不断增加,在局部有一定小规模集聚并随地形限制而表现出不同的集聚形式和集聚程度;而随着数量的增多和规模的增大,聚落形态更为复杂且景观趋于破碎,空间分布更加复杂;喀斯特地貌的垂直空间特点在决定聚落的垂直分布及演变规律的同时也加剧了聚落空间分布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