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570篇 |
免费 | 1192篇 |
国内免费 | 69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531篇 |
大气科学 | 416篇 |
地球物理 | 759篇 |
地质学 | 1654篇 |
海洋学 | 526篇 |
天文学 | 19篇 |
综合类 | 227篇 |
自然地理 | 32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篇 |
2024年 | 90篇 |
2023年 | 128篇 |
2022年 | 193篇 |
2021年 | 255篇 |
2020年 | 167篇 |
2019年 | 232篇 |
2018年 | 183篇 |
2017年 | 154篇 |
2016年 | 204篇 |
2015年 | 210篇 |
2014年 | 168篇 |
2013年 | 216篇 |
2012年 | 222篇 |
2011年 | 258篇 |
2010年 | 249篇 |
2009年 | 205篇 |
2008年 | 221篇 |
2007年 | 202篇 |
2006年 | 198篇 |
2005年 | 151篇 |
2004年 | 105篇 |
2003年 | 82篇 |
2002年 | 84篇 |
2001年 | 80篇 |
2000年 | 49篇 |
1999年 | 28篇 |
1998年 | 20篇 |
1997年 | 21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12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1篇 |
1979年 | 2篇 |
1976年 | 2篇 |
1975年 | 3篇 |
1974年 | 2篇 |
1973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1964年 | 1篇 |
195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4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31.
不同道路类型对澜沧江流域景观的生态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生境破碎化引发一系列潜在的生态效应,定量表达道路建设造成破碎化特征对于道路生态系统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澜沧江流域,利用GIS和FragStat软件,通过情景分析,分析了不同级别道路建设对景观的影响。结果表明:澜沧江流域一级路所影响面积最大,三级路最小,而影响的斑块数目则为一级路>二级路>三级路>高速路;生态系统影响面积为林地>草地>旱地>灌丛>水田>建设用地,斑块数目以旱地最高,其次为林地。情景分析表明,随着道路的建设和规划方案的实施,影响域内斑块平均面积减少,斑块数目、平均分维数增加,但总体上,高速路建设对生境破碎化的贡献率较小。土壤侵蚀分布结果表明,侵蚀面积为一级路>二级路>高速路>三级路。 相似文献
932.
933.
针对不同区域和生产要求的无人机低空遥感,探讨影响其航线设计的指标和参数。综合考虑地形起伏、重叠度、分辨率等多方面因素,着重分析了不同地形条件下航线对重叠度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航线设计处理方法,可为满足要求的影像获取及后期的影像处理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934.
本文探讨了状态、时间离散和状态离散、时间连续两类条件下的马尔柯夫过程在短期天气预报中的应用,给出了航空气象要素逐时和定时预报的思路及相应的对比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935.
黑龙江省2006年秋季酸雨成因及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黑龙江省7个酸雨观测站酸雨观测资料(4个站时间序列1991~2006年,3个站时间序列2005~2006年),分析了黑龙江省2006年秋季酸雨发生频率、强度和降水电导率,并讨论了酸雨成因及其影响。黑龙江省2006年秋季酸雨发生频率以龙风山最高,加格达齐和虎林次之,哈尔滨、佳木斯、嫩江和漠河最低;秋季酸雨强度以龙凤山最强,其次是虎林和漠河,哈尔滨、佳木斯、嫩江和加格达齐较低。黑龙江省2006年秋季酸雨发生频率哈尔滨和龙凤山高于历史同期,佳木斯和嫩江低于历史同期。总体上大气环境较好,污染程度略轻。 相似文献
936.
937.
从多重分形理论出发,在赤峰地区的2个区域应用"元素含量-面积(C-A)"模型方法.对"元素含量-面积"双对数图的形态进行分析,将地球化学异常多重分形特征模式分为3种类型:模式Ⅰ为可拟合为2条直线段的简单多重分形模式,具有该模式的元素在研究区内没有成矿富集的趋势,不存在实质性的致矿异常;模式Ⅱ为可以拟合为3条直线段的高富集多重分形模式,它在模式Ⅰ的基础上叠加有高含量的异常场,具有该模式的元素在研究区内存在较强的局部富集,成矿的可能性很大;模式Ⅲ为可拟合成3条直线段的低富集多重分形模式,它在模式Ⅰ的基础上叠加的是较弱的异常场,具有该模式的元素在研究区内有较弱的矿化作用.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元素的成矿富集规律和空间分布特征,确定了区域异常和局部异常的异常下限,划分了地球化学背景、区域异常和局部异常. 相似文献
938.
Vertical structures of momentum exchange coefficient and sediment concentration are the keys in the research on estuarine and coastal suspended sediment transport. Based on the parabolic mixing length distribution pattern,the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vertical momentum exchange coefficient which is suitable for estuarine and coastal waters is constructed. A comparison with steady flow and measured momentum exchange coefficient during one tidal cycle in the Menai Strait of England shows that the result of this... 相似文献
939.
柴达木盆地西部古近纪—新近纪湖相生物礁的发现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柴达木盆地西部古近纪和新近纪地层中发育了典型的湖相生物礁,可以分为由基质支撑的叠层石礁、凝块礁和骨架支撑的藻礁3大类型,并对每种类型中亚类的特征和建造生物进行了简要介绍。生物礁孔隙度高、渗透性好,是优质储层。孔隙类型丰富多样,主要有骨架孔隙、体腔孔隙、粒内孔隙、溶孔等10种孔隙类型。生物礁的地震响应和测井曲线特征明显,在研究取心井段生物礁地球物理响应特征的基础上可以有效的识别和预测生物礁。综合应用古生物分析、孢粉分析、同位素分析、古地磁分析、地球化学分析和地球物理特征分析等技术手段,并结合生物礁发育的沉积条件和构造背景,初步探讨了生物礁对柴达木盆地古气候、古地理位置、古构造、古水介质、古沉积环境和青藏高原的隆升等方面的研究意义以及对油气勘探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940.
以海原县为研究对象,以2000、2005、2010和2015年遥感数据为基础数据,综合运用土地利用动态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模型、地理探测器等模型对海原县2000—2015年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变化进行研究。结果显示:2000—2015年海原县土地利用类型发生明显变化,林地、建设用地、水域以及园地面积分别增加24 532.56hm2、13 233.71hm2、1 093.58hm2和812.16hm2,而耕地、草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呈下降趋势,其中未利用面积下降幅度最大,共减少21 333.05hm2;研究期间海原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现出逐年增加的变化趋势,由2000年的37.25×108元增加至2015年的62.23×108元,变化率为67.07%,而林地、园地和水域面积的增加是海原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的关键;从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分布来看,海原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空间呈现出由西南向东北递减的变化趋势;研究期间研究区生态系统单项服务价值均呈现出增加的变化趋势,其中废物处理和水源涵养增加量最大,其次是生物多样性和气候调节,而食物生产、原材料生产以及娱乐文化增加量最低,说明海原县的生态系统调节服务>支持服务>供给服务>文化服务;通过地理探测器诊断发现草地、园地、林地、气候调节、土壤形成与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决定力q值均>0.8,说明这6项因子对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