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0篇
  免费   624篇
  国内免费   838篇
测绘学   472篇
大气科学   385篇
地球物理   658篇
地质学   1454篇
海洋学   410篇
天文学   19篇
综合类   214篇
自然地理   320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167篇
  2021年   216篇
  2020年   137篇
  2019年   199篇
  2018年   159篇
  2017年   133篇
  2016年   142篇
  2015年   183篇
  2014年   153篇
  2013年   203篇
  2012年   213篇
  2011年   251篇
  2010年   242篇
  2009年   195篇
  2008年   217篇
  2007年   198篇
  2006年   198篇
  2005年   151篇
  2004年   105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着重总结了我国古大陆及其边缘早古生代大层序(megasequence,一级层序)和中层序(mesosequence,二级层序),以及一级、二级海平面变化的基本特征,并与国外早古生代海平面变化进行对比.我国3大古陆(华北陆块、扬子陆块、塔里木陆块)及其边缘早古生代大层序可划分为两个(MG-1,MG-2).中层序划分为5个(MS-1,MS-2,MS-3,MS-4,MS-5).MG-1包括MS-1,MS-2和MS-3,时限为94~112Ma(寒武纪和早奥陶世),底以巨大不整合为界,顶以著名巨大沉没不整合为限,沉积了我国显生宙大部分的碳酸盐岩,赋存着丰富的油气和各种金属及非金属矿产.MG-2包括MS-4和MS-5,时限为58~68Ma(中、晚奥陶世和志留纪),底界以巨大沉没不整合为界,为硅质碎屑-碳酸盐岩组合.海平面变化的级别划分对应于层序.中国3大古陆及其边缘早古生代海平面变化的总貌:MGSC-1初期普遍发生快速海进,海平面升高,尔后海平面下降,其间有多期次的小幅度海进和海退变化.MGSC-2则普遍海平面升高,上升幅度大于MGSC-1,尔后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62.
The interannual variations of atmospheric heat sources and moisture sinks over the Equatorial Pacific and their relations with the SST anomalies are studied using ECMWF reanalysis data from 1979 to 1993. It is found by 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 (SVD)…  相似文献   
63.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tmospheric heat source associated with the summer monsoon onset in the South China Sea (SCS) are studied using ECMWF reanalysis data from 1979 to 1993. A criterion of the SCS summer monsoon onset is defined by the atmospheric hea…  相似文献   
64.
As one of the most powerful tools to reduce the earthquake loss, the Earthquake Disaster Management [EDM] and Insurance [EI] have been highlighted and have had a great progress in many countries in recent years. Earthquake disaster management includes a series of contents, such as earthquake hazard and risk analysis, vulnerability analysis of building and infrastructure, earthquake aware training, and building the emergency response system. EI, which has been included in EDM after this practice has been done for many years, include these contents: insurance model, financing.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 in EDM and EI. The main contents include: (1) the statue and trend of earthquake disaster management and insurance in china; (2) the progresses and new methods about the seismic risk zonation and vulnerability analysis, and the future developing trend, the application of GIS in earthquake disaster assessment is introduced; (3) the way and illustration in building the earthquake disaster e  相似文献   
65.
杨新安  陈春安  温国春 《岩土力学》2004,25(9):1397-1400
以阐明曲线铁路路基下沉病害检测、基床强度评估和病害成因分析方法为目标,采用轻便动力触探试验和土工试验方法对沪宁线下行k55 450-k55 500曲线路基下沉病害段进行了试验测试,根据轻便动力触探和土工试验结果,计算出曲线路基基床承载力,与曲线线路路基中总应力进行比较,评估了基床强度状况,分析出该段曲线铁路路基病害产生的成因。  相似文献   
66.
四川雅安地质灾害时空预警试验区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借鉴美国旧金山湾和香港地区的经验,提出了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试验区建设和研究思路。经过近两年的工作,初步建成了四川雅安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试验区。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主要有:(1)根据现场考察和试验区地质灾害数据库,统计研究了降雨型滑坡的几何特征;(2)建成了由20台遥测雨量计构成的降雨观测网,取得了2002年4月~2003年8月的降雨观测数据;(3)结合历史降雨资料分析,初步研究了雅安试验区的年、日、小时和十分钟最大降雨特征;(4)研制了斜坡岩土体含水量野外监测仪,取得了桑树坡试验点2003年4月~8月的实时监测数据;(5)自上而下分4层研究了斜坡岩土层含水量变化,发现了岩土层含水量变化对降雨过程的滞后性;(6)基于区域地质灾害评价预警的递进分析理论与方法(AMFP),利用地质灾害因子分析结果,分别计算了雅安试验区地质灾害"发育度"和"潜势度";(7)利用2003年8月23~25日的过程降雨观测资料,对雅安试验区在该降雨过程中发生的地质灾害事件进行了时空预警反演模拟研究,计算出的地质灾害"危险度"分布比较符合实际,"危险度"可以作为预警指数使用。  相似文献   
67.
广东省东部地区的S波速度结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广东省数字遥测台网记录到的2000年11月16日发生在所罗门群岛的两次Ms7.7和Ms7.8地震及2000年11月18日新爱尔兰地区的Ms7.3地震面波波形数据,测定了在广东地区汕头和韶关之间路径上的相速度频散曲线并反演得到了对应的地壳横波速度结构。结果表明该地区的地壳厚度为30km,上地壳横波速度变化较大,中下地壳相对均匀,没有发现地壳内部的低速层。  相似文献   
68.
Based on one type of practical Biot's equation and the dynamic-stiffness matrices of a poroelastic soil layer and half-space, Green's functions were derived for uniformly distributed loads acting on an inclined line in a poroelastic layered site. This analysis overcomes significant problems in wave scattering due to local soil conditions and dynamic soil-structure interaction. The Green's functions can be reduced to the case of an elastic layered site developed by Wolf in 1985. Parametric studies are then carried out through two example problems.  相似文献   
69.
小土尔根是近年来阿尔泰诺尔特盆地发现的首例斑岩铜矿床,其成岩成矿年代学的研究可以对矿床模型构建、区域成矿规律的总结提供制约。矿区侵入岩发育,矿化受花岗闪长斑岩控制,少部分赋存在地层中。文章利用LA-ICP-MS锆石U-Pb测年法对矿区岩体进行了成岩年代学研究。含矿花岗闪长斑岩、黑云二长花岗岩和花岗斑岩中锆石的206Pb/238U年龄的加权平均值分别为(401.0±2.9)Ma、(398.1±2.2)Ma和(400.5±2.0)Ma,为早泥盆世同一岩浆侵入活动形成的不同侵入岩。侵入岩年龄结合凝灰岩年龄,将矿区地层划归早泥盆世诺尔特组。含矿花岗闪长斑岩锆石U-Pb年龄限定小土尔根斑岩铜矿床成矿时代略晚于401 Ma,即矿床形成于早泥盆世。  相似文献   
70.
下扬子南黄海沉积盆地构造地质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南黄海盆地作为下扬子块体之上的大型叠合盆地,海相构造层保存完整,陆相断拗构造层也较为发育,盆地地质结构复杂,构造变形强烈,利用最新的地质地球物理资料和解释成果,对低勘探程度的南黄海盆地进行了研究,认为盆地演化大致经历了克拉通被动陆缘初始发育阶段—南缘前陆北缘被动陆缘过渡阶段—南北对冲前陆定型阶段—滨太平洋弧后陆内调整四个阶段。南黄海盆地属于台地—断拗复合地质结构,中、新生代为具有盆内隆起带的断陷箕状结构,且中、新生代多期构造运动在盆地原型改造和后期沉积发育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印支—燕山早期运动、燕山中期黄桥运动和喜马拉雅期盐城运动与盆地地层变形、沉积发育、断裂发育及构造样式等盆地要素演化密切相关,进而导致盆地垂向地质结构和构造变形的层次性极为显著,而中生代燕山期和新生代喜马拉雅期两期构造岩浆活动则与滨太平洋域的动力学背景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