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5281篇 |
免费 | 22308篇 |
国内免费 | 1229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9197篇 |
大气科学 | 6721篇 |
地球物理 | 9083篇 |
地质学 | 33808篇 |
海洋学 | 9731篇 |
天文学 | 611篇 |
综合类 | 4053篇 |
自然地理 | 668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01篇 |
2024年 | 1833篇 |
2023年 | 2053篇 |
2022年 | 3310篇 |
2021年 | 3755篇 |
2020年 | 3243篇 |
2019年 | 3590篇 |
2018年 | 3231篇 |
2017年 | 3013篇 |
2016年 | 3123篇 |
2015年 | 3623篇 |
2014年 | 3433篇 |
2013年 | 4008篇 |
2012年 | 4411篇 |
2011年 | 4256篇 |
2010年 | 4307篇 |
2009年 | 3917篇 |
2008年 | 4057篇 |
2007年 | 3874篇 |
2006年 | 3553篇 |
2005年 | 3059篇 |
2004年 | 2327篇 |
2003年 | 1626篇 |
2002年 | 1630篇 |
2001年 | 1440篇 |
2000年 | 1215篇 |
1999年 | 575篇 |
1998年 | 235篇 |
1997年 | 132篇 |
1996年 | 105篇 |
1995年 | 83篇 |
1994年 | 64篇 |
1993年 | 79篇 |
1992年 | 79篇 |
1991年 | 52篇 |
1990年 | 73篇 |
1989年 | 32篇 |
1988年 | 21篇 |
1987年 | 34篇 |
1986年 | 30篇 |
1985年 | 32篇 |
1984年 | 33篇 |
1983年 | 30篇 |
1982年 | 20篇 |
1981年 | 19篇 |
1980年 | 11篇 |
1979年 | 21篇 |
1978年 | 17篇 |
1957年 | 14篇 |
1954年 | 28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贵州关岭生物群海百合Traumatocrinus的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通过对大量新发掘的贵州关岭地区晚三叠世海百合化石标本的再研究,肯定了Trauma-tocrinus的有效性。根据目前的材料,认为该属只有1个有效种,即Traumatocrinus hsui;而根据化石的埋藏学特征,认为幼年体Traumatocrinus hsui营假浮游生活,成年体是否能够适应底栖生活环境尚需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72.
73.
基于SPSS和GIS的BP神经网络农用地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中原城市群为研究区,在应用GIS基础上运用SPSS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根据因子贡献率提取主导性强的综合因子,利用提取的主导因子进行系统聚类选择典型样本;依据因子的贡献率调整BP神经网络初始权值,建立评价模型,进行农用地适宜性评价方法的探讨。通过检验,改变初始权值建立的BP模型预测合格率为50%,相对误差最大值为18.9%;为了进一步改进BP网络,把第一次调整权值训练得到的网络权值作为下一次建模的初始权值,训练得到的BP模型预测合格率为100%,相对误差最大值为9.5%。其后运用层次分析法、主成分聚类法作为对照,验证了这种BP模型在农用地适宜性评价中的可靠性与精确性。最后根据所建立的BP模型预测获得中原城市群农用地适宜性分区图,各土地类型适宜性从西往东呈现由低到高的分带性,其中高度适宜区占总面积的32.4%;中度适宜、勉强适宜、不适宜区分别占总面积的28.9%、22.1%、16.6%。 相似文献
74.
75.
北祁连榴辉岩相变沉积岩的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北祁连造山带中,出露典型的高压/低温变质岩石,前人对其中的低温榴辉岩已做过较多的研究,但对其中的变沉积岩研究涉及很少.本文展示了榴辉岩相变质沉积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方面的一些新的研究结果.变沉积岩含有榴辉岩相的矿物组合,峰期温压条件为t= 450~520℃,p=1.9~2.3 GPa,与相邻榴辉岩的温压条件一致.地球化学显示这些岩石的原岩为不成熟的沉积岩,可能形成于大陆边缘或大陆岛弧环境.变沉积岩中的碎屑锆石U-Pb年龄主要集中在1800 Ma左右和540~600 Ma之间,结合锆石Hf同位素特征,表明其原岩的碎屑来源既有周缘陆块的前寒武纪变质基底物质,又有新元古代-早古生代新生洋壳或增生物质.同时,这些数据也表明北祁连早古生代洋壳俯冲过程中发生了活动大陆边缘的构造剥蚀作用,即形成于上盘的沉积物(弧前盆地或增生楔)被构造作用运移到俯冲带中,并俯冲到60~70km深处,遭受榴辉岩相变质作用,然后折返到地表. 相似文献
76.
以黄河三门峡地区为研究对象,构建适用于流域尺度植被生态用水估算的生态水文模型,对三门峡地区20世纪50年代以来植被生态用水量进行了定量模拟,得到研究区植被生态用水时空结构差异.在此基础上,对三门峡地区不同植被类型绿水资源消耗效用进行了分析,提出该区域植被结构调整方案.结果表明:三门峡地区植被生态用水量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气候和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总体呈现出降低-稳定-上升的趋势;生态用水空间结构主要表现在不同植被类型下生态用水量差异上:林地最大,其次为农作物、灌丛,草地最小;林地高效消耗比例最大,其次为草地和灌丛,农用地最小.基于不同植被类型绿水资源消耗效用分析,提出三门峡地区植被结构调整方案.在一定水资源消耗量状况下,减少无效和低效消耗量,增加高效消耗量,是缓解该地区生产、生活、生态用水矛盾,提高总体生态效益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7.
王屋山国家地质公园是一座以地质构造、地质工程景观为主,以典型地质剖面、古生物化石和地质地貌景观为辅,以生态和人文相互辉映为特色的综合型地质公园.旅游地质资源十分丰富,发生在距今25~14.5亿年之间的中条山-王屋山"人字型"三叉裂谷,系统反映了古大陆增生、拼合和裂解的全过程,是这一时期极为重要的超大陆地质事件,具有和哥伦比亚超大陆及Rodinia超大陆对比的意义.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是一座世界级的水利工程,对治理黄河中游的水土流失和黄河下游洪水灾害等,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8.
贵阳木本植物始花期对温度变化的敏感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物候期的温度敏感度反映了植物是怎样及在何种程度上响应气候变化,研究不同物种物候期的温度敏感度有利于鉴别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的物种。现有关于始花期的温度敏感度研究主要集中在温带地区,在亚热带地区研究仍较少。本文以位于亚热带的贵阳为研究区,利用1980-2014年60种典型木本植物的始花期观测资料,分析了该地区植物始花期变化趋势及对气温变化的敏感度,评估了样本量大小对敏感度估计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研究时段内贵阳发生了明显的气候变化,年平均气温显著升高,其中春、秋季的增温比夏、冬季显著。②绝大多数植物(88.3%)的始花期在研究时段内呈提前趋势,其中显著提前的占物种总数的21.7%(P<0.05);60种植物始花期总体的提前趋势为2.89 d/10 a。③绝大多数(88.3%)植物始花期的年际变化与最优时段内平均气温呈显著负相关(P<0.05),所有植物始花期的总体敏感度为-5.75 d/℃。④样本量大小对温度敏感度估计的稳定性有显著影响,15年长序列能将敏感度估计结果的波动范围以99%的概率控制在2 d/℃之内。 相似文献
79.
海洋红藻多管藻内生真菌EN-22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采自广西涠州岛近海多管藻(Poiysiphonia urceolata)分离到的一株内生真菌EN-22的次生代谢产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利用正相硅胶柱层析、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柱层析、制备薄层层析(PTLC)以及重结晶等分离手段从该菌发酵液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通过一维、二维核磁共振技术、质谱技术等鉴定了所有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4-(4-喹啉)-4-羟基-2-丁酮(1),3-羟基-3-(2-氧丙基)吲哚-2-酮(2),3-吲哚乙醇(3),3-吲哚甲酸(4),2-羟基-3-吲哚丙酸(5),2-酮-3-吲哚乙醇(6),3,3-二吲哚-2-羟基-丙醇(7),β-咔啉(8),尿嘧啶(9),环-(S-脯氨酸-S-异亮氨酸)(10),(22E,24R)-3β,5α,9α-三羟基麦角甾-7,22-二烯-6-酮(11),(22E,24R)-5α,6α-环氧麦角甾-8,22-二烯-3β,7α-二醇(12),5α,6α-环氧-24(R)-甲基胆甾-7,22-二烯-3β-醇(13),胡萝卜苷(14),过氧化麦角甾醇(15);其中化合物1和2为新天然产物,并首次报道化合物1的碳谱数据. 相似文献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