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3212篇 |
免费 | 14888篇 |
国内免费 | 2338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1063篇 |
大气科学 | 8857篇 |
地球物理 | 12038篇 |
地质学 | 42425篇 |
海洋学 | 12130篇 |
天文学 | 834篇 |
综合类 | 5282篇 |
自然地理 | 886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73篇 |
2023年 | 2030篇 |
2022年 | 4021篇 |
2021年 | 4772篇 |
2020年 | 3931篇 |
2019年 | 4530篇 |
2018年 | 4059篇 |
2017年 | 3915篇 |
2016年 | 4036篇 |
2015年 | 4560篇 |
2014年 | 4402篇 |
2013年 | 5171篇 |
2012年 | 5722篇 |
2011年 | 5672篇 |
2010年 | 5698篇 |
2009年 | 5204篇 |
2008年 | 5262篇 |
2007年 | 4947篇 |
2006年 | 4639篇 |
2005年 | 3947篇 |
2004年 | 3033篇 |
2003年 | 2091篇 |
2002年 | 2115篇 |
2001年 | 1944篇 |
2000年 | 1615篇 |
1999年 | 859篇 |
1998年 | 387篇 |
1997年 | 290篇 |
1996年 | 229篇 |
1995年 | 198篇 |
1994年 | 186篇 |
1993年 | 181篇 |
1992年 | 155篇 |
1991年 | 105篇 |
1990年 | 115篇 |
1989年 | 72篇 |
1988年 | 61篇 |
1987年 | 54篇 |
1986年 | 56篇 |
1985年 | 50篇 |
1984年 | 50篇 |
1983年 | 41篇 |
1982年 | 39篇 |
1981年 | 31篇 |
1980年 | 26篇 |
1979年 | 32篇 |
1978年 | 19篇 |
1976年 | 15篇 |
1957年 | 19篇 |
1954年 | 3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51.
52.
53.
本文将非均质各向异性地层中电磁场耦合势Helmhotz方程分解为各向异性背景场方程与散射场方程,并应用算子展开技术推导出耦合势Born级数解,建立一套三维非均质各向异性地层中随钻超深前视电阻率测井响应各阶散射电磁场与非线性Born逼近的有效计算方法.首先,利用传输线法与二维插值技术确定背景电磁场空间分布,得到零阶Born逼近解,然后根据电磁场耦合势的Born级数解推导出各阶散射电磁场方程与递推关系,通过三维有限体积法实现各阶散射场耦合势方程的离散,在此基础上结合MKL PARDISO并行技术,通过递推方式逐步计算各阶散射电磁场,并根据Born级数部分和确定不同阶次的非线性Born逼近.最后利用数值模拟结果对正演算法加以检验,并深入研究分析各阶散射场的变化特征与Born级数的收敛性质.
相似文献54.
认识青藏高原东部现代表土的色度特征及其空间分布,理解其与现代气候因子之间的联系,对于高原地区黄土-古环境重建和揭示第四纪环境变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研究区表层土壤色度的详细分析,对比现代气候资料,探讨了青藏高原东部表层土壤色度的空间变化特征及其环境意义。结果表明:① 高原东部表土色度参数空间变化特征差异显著,表现为随纬度升高,土壤亮度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而红度和黄度则逐步减小;随经度的升高,黄度先增大后减小,而红度值逐步减小;红度和黄度整体随着海拔上升而呈先减小后升高的特征。这些变化特征和差异是表土色度对高原东部复杂地理环境和水热条件变化响应的结果。② 在高原的干旱-半湿润区,土壤亮度对降水的响应敏感;红度和黄度对大尺度的温度变化响应较敏感,而较冷的环境下,红度对温度响应复杂,但与降水存在一定的联系。红度/黄度比值主要指示了气候控制下的赤铁矿和针铁矿的变化和竞争,对干旱-半湿润区域的降水变化响应较为敏感。青藏高原东部现代表土色度与气候密切相关,其空间变化特征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地区现代气候因子的空间变化;另一方面由于该区地形和气候复杂多变,部分色度指标与气候关系复杂,在重建青藏高原东部黄土古环境变化历史时需要谨慎。 相似文献
55.
劈裂拉伸破坏是隧洞围岩失稳破坏的主要形式之一。现阶段,在动态劈裂条件下岩石裂纹扩展及对应阶段的能量演化机制鲜有涉及。基于此,采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对锦屏大理岩试样进行了不同弹速下的劈裂试验,并借助ANSYS/LS-DYNA有限元软件,模拟试样动态劈裂破坏过程。从试验测试和数值计算角度,重点分析大理岩劈裂过程中的裂纹扩展机制以及能量演化特征。结果表明:在应变率为5~35 s−1时,大理岩的动态拉伸强度与应变率呈线性正相关,同其他地区大理岩相比较,锦屏大理岩的应变率敏感性相对较低;随着弹速的增加,系统内能和动能均增大,在试样破坏的瞬间系统内能降至最低;采用标定的Cowper-Symonds本构模型参数进行数值模拟,所得的试样最终破坏形态与试验观察到的现象基本一致。研究结果可为具体工程应用提供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56.
57.
58.
59.
Farmers along the Amazon River each year face multiple natural hazards that threaten crop production and limit the potential for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of the expansive floodplain and active channel. In this paper we report the findings of a study of natural hazard-related risk associated with rice production on silt bars in the active channel of the Amazon River near Iquitos, Peru. Data were gathered in four rice producing communities in 2014 using household surveys (n = 83 households), focus group discussions, surveying of land elevations along the Amazon River, and interpretation of remote sensing imagery. The probability, extent, and severity of rice crop shortfalls were estimated for recent production years and the economic losses to farming households were also assessed. Our findings point to a very high risk of crop shortfalls due to natural hazards, suggesting that a good year brings rice farmers bounty and a bad year, near penury. River stage reversals (repiquetes) and edaphic conditions were found to be more problematic than the often cited hazard of high and/or early floods. Also surprisingly, farmers’ perceptions of hazards and risk diverged markedly from actual shortfalls experienced during the production years studied. Our results provide the first quantitative estimates of risk due to the multiple natural hazards along the Amazon River and point to the need to assist lowland farmers with risk mitigation so as to unlock the considerable potential of Amazon floodlands for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相似文献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