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37篇
  免费   3121篇
  国内免费   4596篇
测绘学   1542篇
大气科学   3398篇
地球物理   3884篇
地质学   8740篇
海洋学   2263篇
天文学   778篇
综合类   1590篇
自然地理   1959篇
  2024年   126篇
  2023年   396篇
  2022年   825篇
  2021年   984篇
  2020年   790篇
  2019年   940篇
  2018年   909篇
  2017年   923篇
  2016年   998篇
  2015年   848篇
  2014年   1099篇
  2013年   1071篇
  2012年   1017篇
  2011年   1022篇
  2010年   1072篇
  2009年   948篇
  2008年   924篇
  2007年   824篇
  2006年   710篇
  2005年   664篇
  2004年   510篇
  2003年   468篇
  2002年   425篇
  2001年   430篇
  2000年   429篇
  1999年   623篇
  1998年   557篇
  1997年   509篇
  1996年   502篇
  1995年   432篇
  1994年   369篇
  1993年   346篇
  1992年   304篇
  1991年   224篇
  1990年   187篇
  1989年   147篇
  1988年   145篇
  1987年   76篇
  1986年   66篇
  1985年   49篇
  1984年   35篇
  1983年   29篇
  1982年   39篇
  1981年   37篇
  1980年   29篇
  1979年   27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6篇
  1976年   9篇
  1958年   2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胶州湾是我囻黄海南部对虾的重要产卵场之一,每年4月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亲体陆续进人胶州湾,进行产卵活动。繁殖的幼对虾生长迅速,至8月下旬虾群平均体长可达13cm左右,成为秋汛渔业的重要捕捞对象。近年由于捕捞力量加强等诸多因素,湾内对虾的年渔获量由70年代的2-5t,减至80年代的1-2t。虽然1984年以来有关部门实施对虾增殖放流,对虾资源量有所回升,但是因春季洄游的亲体(雌虾)数量锐减,7-8月间又使用各种网具违捕幼虾,因而极大地损害了幼虾资源。刘瑞玉等(1992)曾调查研究了胶州湾对虾生物资源。本文根据作者1991年以来5月和8月的对虾拖网调査资料,对胶州湾对虾资源的生态分布及其变动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对加强管理和保护幼虾资源,以及提高对虾产量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2.
山东全新世滨海软土与工程地质灾害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东全新世滨海软土分布在海湾、泻湖、河口区,厚度1-10m。海湾、泻湖软土为淤泥、淤泥质土,陆源物质供应丰富的浅水区,软土颗粒偏粗,强度相对较高,触变性对建筑物危害性大,陆源物质供应少的深水区,软土颗粒偏细,低强度、高压缩性、沉降变形大和蠕变性是危及建筑物稳定的主要因素。海湾、泻湖软土位于地下水位下,具低透水性,掩埋后短期不易排水固结,软土下为强度较高的冲积物,对一般建筑物,利用强夯、粉喷搅拌桩、  相似文献   
73.
吴闻 《海洋信息》2001,(4):22-23
进入21世纪之际,沿海国家纷纷调整和改组本国的海洋管理机构和科研机构,制定新时期的国家海洋发展计划,为加速海洋经济发展争夺科技优势。从本期开始,本刊将陆续刊登一些国家的海洋科技计划,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74.
In this paper, analysed are the effects of synoptic wind, earth-rotation inertia and land surface roughness on sea (lake) breeze process, on the basis of the calculated results of a 2-D primitive equation model with turbulent energy closure. The results show that a moderate background wind field acts as a trigger for sea (lake) breeze onset, and presents prominent effect on the breeze intensity, inland advance rate and structure feature. The effects of Coriolis force not only make the breeze veering round, but also damp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reeze component normal to shore.The paper also discussed the dynamic method of wind field initialization based on one-site radiosonde. Three approaches of initialization have been tested. In comparison, it was found that the approach of one-dimensional dynamic initialization with nudging term was preferable to the others.  相似文献   
75.
随着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由石油裂解产物制成的合成洗涤剂的产量正在飞速增长。1960年到1972年,我国合成洗涤剂产量增长了16倍,1984年年产量已达70多万吨,而且近年来有更大的增长趋势。一般的洗衣粉约含20%的表面活性物质,其余主要是增净剂(如磷酸盐、硅酸盐、硫酸盐、碳酸盐)等。表面活性剂根据其在水溶液中显示出的离子特性,可分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两性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等四类。我国生产的合成洗涤剂以阴离子型为主,占总产量的70%以上。 合成洗涤剂的广泛应用产生了一系列环境污染问题,特别是对水生生物的影响和危害已引起人们的关注。目前,国内外对此问题正从以下几方面开展研究:(1)大量洗涤剂排入水体产生泡沫层并消耗溶解氧而引起的水质和底质的恶化;(2)表面活性剂本身对生物的急性和慢性的致毒效应;(3)表面活性剂的界面活性作用所引起的水环境中污染物界面交换过程的变化,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生物效应;(4)洗涤剂中的增净剂等成分所引起的水质富营养化等。 另一方面,我们也注意到,不仅大量生活和工业用洗涤剂随废水进入河口浅海区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值得重视,而且研究其在河口区的地球化学特征,显然能为河口海域环境特征及污染状况的研究提供重要的信息。然而国内尚未见有我国河口海域阴离子洗涤剂含量分布的任何资料。在国外虽然有过这方面工作的某些报道(Ambe, 1973; Gagnon,1983),但以河口水体、底泥及其诸环境因素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行为及其环境意义的工作还属罕见。为此,我们研究拟定了简便快速测定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方法,结合海河口有机污染的调查,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76.
77.
酶解鲐鱼蛋白制备低分子肽制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以鲐鱼为原料 ,采用双酶水解技术 ,制备高质量的低分子肽粉末制品的最佳工艺。对鲐鱼水解液 4种脱苦脱腥的方法进行了比较 ,认为活性碳脱除法既可脱腥 ,又可脱苦、脱色 ,是鲐鱼水解液脱苦脱腥较好的方法。经正交试验得其最佳组合 :每升水解液中活性碳的用量为 1 0 g;时间为 40 min;温度为 40℃。制品为一种淡黄色粉末 ,含有较多的二肽、三肽等低分子肽 ,氨基酸种类齐全 ,富含人体所需矿物质元素的高质量的食品原料。  相似文献   
78.
李涛  吴后波 《台湾海峡》2006,25(3):324-329
根据已发表的最小弧菌热不稳定型溶血素(heat-labile hemolysin)基因核苷酸序列,设计和合成一对特异性引物,以最小弧菌96-6-3的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得到热不稳定型溶血素基因片段,克隆到质粒载体pMD-18T中进行测序和分析.其结果表明扩增的热不稳定型溶血素基因片段与已发表的最小弧菌热不稳定型溶血素的同源性高达98%,扩增片段编码由446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推测分子量为50200.软件分析表明编码的氨基酸有较高的抗原性,可作为基因工程疫苗的候选基因片段.  相似文献   
79.
首次研究了褐藻酸降解菌侵入海带的途径,通过电镜观察,跟踪研究了褐藻酸降解菌染海带过程中海带表皮细胞壁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表明,褐藻酸降解侵染海带的过程是首先引起海带表皮细胞壁藻胶层表面的破坏,然后引起藻胶层的断裂,并使藻胶层逐渐降解变突,最后褐藻酸降解菌通过海带细胞的壁藻胶层的断裂变突处进入海带细胞内。  相似文献   
80.
胶州湾底栖生物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胶州湾底栖生物组成复杂,数量丰富,其中有些种为捕捞对象,如菲律宾蛤仔等开发潜力很大,有些种为鱼、虾类天然饵料,如多毛类的长吻沙蚕、索沙蚕,软体动物的金星碟铰蛤等。底栖生物对渔业资源的补充和开发利用以及增、养殖和海洋生态学的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早在30年代,张玺教授等(1936)就对胶州湾的底栖生物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解放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在胶州湾进行了大量的调査研究(E.Φ.古丽娅诺娃、吴宝铃,1963),特别是刘瑞玉教授领导的底栖生物组在1980-1990年对胶州湾进行了长期的、连续的调査,积累了许多宝贵的资料,发表了很多文章(刘瑞玉等,1992a;刘瑞玉等,1992b;孙滨等,1992;孙道元,1990;吴耀泉等,1992),基本掌握了胶州湾底栖生物的全貌。作者自1991年5月至1994年2月在原来调查的基础上,在胶州湾6个不同底栖生物群落的分布区范围内设立了10个底栖生物监测取样站(图5),进行了3年调査。每年分春(5月)、夏(8月)、秋(11月)、冬(2月)四季在各站以取样面积为0.1㎡的表层采泥器取样2次,对胶州湾底梄生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变化及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